老鏡頭琢磨得很有味道

手裡的這幾個DKL老鏡頭,都有一個特點,對黃色有加重的效果,純黃色一般會加重成橙色。常用的施奈德28和福倫達135還好,最厲害的是福倫達50/2.8,彩色成像特別顯老。不知道是不是黑白時代,針對在膠片上成像特點設計的,黑白成像回頭再琢磨下。現在用的時候如果讓黃色正常,畫面其他色彩就會偏藍,特別是定義白平衡後,這樣老鏡頭的味道就出來了。可以參考前面福倫達50/2.8拍的片子,人像最明顯,如果膚色白,就很正常,如果膚色稍黃,那就加重的很厲害,這種鏡頭本身是特供美國柯達的,是給白種人設計的,況且柯達膠片擅長表現黃色。有一點,施奈德的鏡頭表現膚色非常好,會把膚色拍的很白淨。

單反上俺只推薦萊卡。其他的品牌不考慮。原因是萊卡在鏡頭的光學素質上是最全面的,包括基本的解析度、色彩還原、層次、焦外表現。外加其他素質:抗眩光、做工、使用壽命、手感等。相對於素質,極高的價格也是值得的,二手的價格比較適中。萊卡的壽命是200年,沒人活的比它長。萊卡的神話傳說比用萊卡拍的好片子更多。萊卡單反R系所有鏡頭素質、味道比較一致。這是相對蔡司的135鏡頭來說的,因為蔡司的不同結構、不同級別的鏡頭色彩、反差、焦外差別比較大,就像現在佳能分L一樣。要選擇焦段的話,全系列選擇的都很多。選擇合適自己的,但燒起來了頭腦會很暈,保持冷靜。

超廣角:
21/4 萊卡曾經不擅長超廣角,21/4是60年代末請施奈德代工的,是施奈德經典的超級安古龍結構,這種結構用於很多施奈德大畫幅廣角鏡頭。所以這個

頭我認為施奈德的味道還是很重的,但絕對達到萊卡的標準。光圈四片。需要遮光罩,不然有眩光。
24/2.8萊卡請美能達做過24/2.8,這個頭在全副上打板,且口碑不佳,不提了。
19/2.8,這個頭出過兩代,一代不打板、二代打板。萊卡的金牌超廣角,解析度極強。變形控制極強,幾無不良形變。廣角抗眩光不錯。
更廣的有15/3.5,太廣,沒有關心過。

小廣角:
28/2.8,有兩代,前一代,色彩厚重,顯得很油潤。暖調,拍古舊東西好。新版改善邊緣解析度,成像變的清亮。
35/2,色彩清麗,層次出眾,焦外散景迷人。很好的人文廣角。
35/1.4,毒頭,全副打板。 
35/2.8,色彩比35/2厚重,解析度和焦外不及35/2.


標頭:
50/1.4,有E60,E55兩種口徑,E60是後期的,色彩很有煽動性。
50/2,我手裡有這個頭,很好用的一個頭,什麼場景我都放心,從不質疑鏡頭素質,安心拍片。


人像:
90/2  90/2.8,傳說中的大小頭九。拍人像自不用說,90/2背景虛化好一些,90/2.8解析度非常厲害。這些頭版本很多。
80/1.4,看的出來,這是專門為人像度身定做的。但我覺得最大光圈,邊緣焦外光斑癟的厲害。

微距:
60/2.8,1米內的魔鬼。
100/2.8,難得的能拍人像的微距頭。解析度來說微距都行,可是這個頭在色彩層次上高一般的百微不是幾個級別。


中長焦使用率較少,留以後特定場合需要的時候再說。萊卡的鏡頭一般都有幾代,有幾個特點:老版本口徑小,色彩厚重,暗角較新的稍重。新的口徑大,色彩清亮一些,解析度要好些,偏現代頭。我自己喜歡以下兩個:21/4   35/2   一個是廣一點的風景、人文,看重施奈德的色彩味道。 另一個是人文小廣角,看重層次、色彩、焦外。選擇的餘地非常大,我覺得瞭解好了再進鏡頭好一些,其實瞭解的過程就很有趣。上面都是我的一些小經驗,具體的資料:萊卡的鏡頭規格參數、年代、打板與否,網上非常多,可以下載。而且萊卡中文網站上有一些交流,片子也拍的很有水準。所以萊卡不是來用的,是來玩的,就像美國哈雷,不單純是車,而是一種文化。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