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組圖)
一曲古流水,千載以下,牽動人們多少情思。相傳先秦時期的琴師俞伯牙在荒山野嶺彈琴,樵夫鐘子期竟能領會他琴中蘊含的真意:「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喜地感嘆說「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鐘子期去世後,伯牙失去了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再操琴。知音這個詞語從此成為對能賞識自己的知己的代稱。中國古代文化浩如煙海,在中華歷史長河中出現了許許多多傑出的文化人物,其中不乏相互知音者,這裡,我們就將列出中國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在莫逆之交的情誼和同聲共氣的知遇中,去品味一下中國古代文化人的才情與友情。
1、劉禹錫與白居易
劉禹錫,字夢得,早年與柳宗元交住密切,人稱「劉柳」,後來與白居易交誼深厚,並稱「劉白」。
白居易,與劉禹錫同歲。
寶歷二年,任和州刺史的劉禹錫返回洛陽,白居易也正好從蘇州回洛陽,兩人在揚州相逢,白居易即席賦詩一首贈劉禹錫,對劉禹錫被不幸貶職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和慰藉,劉禹錫也回贈了著名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其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兩句白居易聽後稱之為「神妙」之句。
白居易曾寫《春詞》,劉禹錫也曾原韻相和,並有「蜻蜓飛上玉搔頭」的名句。開成二年,白居易和劉禹錫都在洛陽任職,兩人心心相印惺惺相惜,白居易的詩《與夢得沽酒閑飲且約後期》,感慨二人以67歲高齡把酒論詩,展望重陽佳節兩人能再「一醉一陶然」。白居易還有《贈夢得》詩說「為我盡一杯,與君發三願:一願世清平,二願身強健,三願臨老頭,數與君相見。」劉禹錫71歲逝世,白居易寫了《哭劉尚書夢得二首》,詩中說「四海齊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繆。同貧同病退閑日,一死一生臨老頭。」
白居易對劉禹錫的詩非常推崇,稱他為「詩豪」。白居易寫過《憶江南》詞三首,劉禹錫也和了兩首,劉禹錫在《白太守行》詩中稱讚白居易政績斐然,離任時「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
2、李清照與趙明誠
李清照,中國文學史上傑出的女作家。
趙明誠,字德甫,李清照之夫。
說起古代文壇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多,但如果說到志同道合的夫婦,人們第一個想到的便是李清照和趙明誠。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學者,母親也很有文學修養,自幼在良好藝術氛圍裡成長起來的李清照有著過人的文學造詣,趙明誠身為宰相之子但毫無紈絝習氣,精通考古等藝術門類,是名滿天下的金石學家,李清照十八歲時與二十一歲的趙明誠成婚,是一對志趣相投的愛侶,他們日常生活中的賞心樂事在於學問方面的共同研究,趙明誠編著的《金石錄》,便是由兩人長期共同蒐集整理古籍器皿精心考證而完成的,李清照在後記裡敘述了編書的情形,同時也描寫了他們夫婦的情趣高雅的生活,他們常會進行些促進彼此技藝的小競賽,比如,指著一堆史書說出某一件事出在某書某頁甚至某行,誰說錯了必須要煮茶獻奉,賭書比賽中勝的往往會開懷大笑反而把茶杯傾翻在了懷中,這別具風趣的閨中樂事,是歷代稱頌的佳話。李清照趙明誠攜手游賞相從賦詩,在創作上也相互砥礪,毫無疑問地,這樣的生活氛圍對李清照在詞學上取得突出成就有非常大的幫助。趙明誠亡故後,李清照留下了許多情真意切的詩詞,終生追念著和趙明誠一起度過的二十九年美滿知心的生活。在那個封建社會包辦婚姻的時代裡,這樣意氣相投的知心愛侶的確是珍貴的。
3、納蘭性德與顧貞觀
納蘭性德,字容若,原名成德,滿洲最傑出的詩人,清代第一詞人。
顧貞觀,字華峰,號梁汾,江蘇人。
康熙十五年,顧貞觀四十歲,容若二十二歲,容若為相國長子,顧貞觀一介寒儒,但容若一向扶困濟貧古道熱腸對境遇坎坷的落迫才士一腔真誠平等結納,與顧貞觀更是志趣相投相見恨晚,慷慨揮灑寫下傳誦不衰的《金縷曲·贈梁汾》,「德也狂生耳。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盡英雄淚。……然諾重,君須記。」詞中率真地表露了對榮華利祿的冷眼蔑視、對黑暗現實的清醒認識的和對高尚情操的執著追求,同時披肝瀝膽地表達了對朋友生死不渝的真摯友情。他們相互傾慕彼此的才華和品格,文學見解和創作上也十分契合,二人的「性情說」是清初詞壇上的重要文學主張,他們二人作品風格也相似,一樣真純清新,容若的《飲水詞》和顧貞觀的《彈指詞》被視為當時的詞壇雙璧,名揚海內外。在腐朽的官場裡容若更是不顧自身安危保護著摯友,貞觀的好友詩人吳兆騫曾被清初冤案牽累流放塞外二十多年,容若得知此事後,毅然挺身而出用他的智慧和真誠歷盡艱難營救了吳兆騫回京,不僅維護了正義,也為摯友貞觀完成了極力想實現但無力實現的心願,一時傳為美談。有生之年,容若以生命的高尚和心地的純潔印證了他與顧貞觀的知音深情,而顧貞觀也同樣傾注全部真誠珍惜這份友情,成為容若生平第一知己,容若英年早逝,貞觀撰寫了那篇感人肺腑的祭文,筆端吐露的是無盡的哀思,還有對容若價值的最深刻理解。
4、李白與杜甫
李白,唐代大詩人,世稱詩仙。
杜甫,比李白小十一歲,晚去世八年,唐代大詩人,世稱詩聖。
李杜詩篇萬口傳,李白與杜甫齊名,號稱李杜,代表了唐詩的最高成就,李白杜甫的交情也尤為深厚,二人中年時在洛陽相見,結為知交,此後長期分別幾乎沒有機會重逢,但兩人的友情卻歷久彌珍,杜甫懷念親友的詩中,以懷念李白的最為突出,從與李白分手直到晚年,寫下了不少追念或談到李白的詩,表現了他對李白的推崇和情誼,字裡行間充滿作為知己對李白最深的理解和認知,杜甫在詩中說「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還有諸如「昔年有狂客,爾號‘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樣字字千鈞的評價更是成為文學史上對李白詩風的定論。唐肅宗年間李白被流放夜郎,杜甫對李白的生死存亡魂縈夢繫,寫下《夢李白》兩首,流傳千古,「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懸掛叮嚀,一往情深。這首詩完全是深切思念和默契友情凝結而成,被譽為「筆筆神來」,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的同時,也將李杜的友情深深印在了後世文人的心中,贏得了「千秋萬歲名」。
5、蘇軾與黃庭堅
蘇軾,北宋文壇第一人,詩文俱佳,同時又是著名的書法家。
黃庭堅,字山谷,比蘇軾小八歲,早年出自蘇東坡門下,為蘇門四學士之一,但與蘇軾交情深厚,文才與蘇東坡齊名,同時書法成就與也相並列。
兩人在京城為官時經常詩酒唱和,其樂融融。蘇軾寫了《送楊孟容》詩,自稱仿效黃庭堅,黃庭堅用原韻和詩一首,在詩的末尾幽默地開起了玩笑,說自己的才華不及蘇軾,如果自己的小兒子能到蘇家當女婿實在是件幸事。黃庭堅老家盛產雙井名茶,他得到後馬上分送給蘇東坡,並寫詩相贈。蘇東坡作畫黃庭堅也有題畫詩贈送,蘇軾病逝後黃庭堅十分懷念,寫有悼念蘇軾的詩。蘇軾黃庭堅都名列於宋代書法四大家,又都情性放達,熟不拘禮,互為戲言成為文壇韻事,蘇軾書法字體肥厚飽滿,黃庭堅取笑為「石壓蛤蟆」,蘇軾聽後反唇相譏戲稱黃庭堅書法中字體的長撇大捺為「樹挂死蛇」。蘇軾的《寒食貼》為天下行書第三,而《寒食貼》的後序就是黃庭堅寫的。
6、韓愈與孟郊
韓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文才出眾,倡導古文運動,詩文風格險怪,自成一體。
孟郊,字東野,性情狂放耿直,與韓愈交情深厚。
孟郊一生窮困潦倒,早年曾經在嵩山遊學,學成後遊歷京城為韓愈所賞識,兩人詩風也是一致的。孟郊四十歲後進入仕途,到江蘇任職,韓愈作詩相送,有「物不平則鳴」的名句,把孟郊列在陳子昂、元結、李白、杜甫等大名家之後,可見對孟郊詩的偏愛,孟郊也將自己與韓愈相提並論「詩骨聳東野,詩濤湧退之」。兩人唱和的詩為數不少,孟郊的孩子不幸夭折,韓愈寫詩安慰他,充分表達了對孟郊的理解和關心,孟郊有許多詩都表示對韓愈知遇之情的感激與敬意。孟郊亡故後,韓愈為他撰寫了墓誌銘。
7、辛棄疾與陳亮
辛棄疾,南宋愛國詞人,字稼軒。
陳亮,字同甫,世稱龍川先生。
辛棄疾和陳亮相交於風雨飄搖的南宋孝宗年間,都是力主北伐收復山河的積極倡導者,並且都上書主張抗金救國,相同的愛國主義情操是二人友誼的基石,同樣文武全才,同樣才氣橫溢。
淳熙十五年,陳亮與辛棄疾共商抗金大計,兩人攜手同游鵝湖,詩酒唱和了十幾天時間,意猶未盡,又相約拜訪朱熹,因為沒有遇上朱熹陳亮告辭回家,辛棄疾第二天又想念老朋友,馬上起程一路追趕,最後因為雪深泥滑不能前行才作罷。兩人先後為此用《金縷曲》詞牌相互酬唱,一連唱和了五首之多。兩人在詞中歷數了彼此的深厚友誼,對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進取的現狀深懷感慨,對侫臣當道苟且偷安非常憤恨,表達了「男兒到死心如鐵」立志恢復神州的雄心,蕩漾著深厚的愛國主義精神,千古傳揚。陳亮的詞不僅題材、感情基調和大體的風格與辛棄疾相似,寫作技法也很相似。
8、皎然與陸羽
皎然,唐代第一詩僧,世居湖州,著有詩歌評論集《詩式》。
陸羽,字鴻漸,湖北竟陵人,《茶經》作者,民間尊為茶聖。
安史之亂後陸羽避難來到湖州,結識皎然,開始了一段長達50年的僧俗忘年友誼,陸羽在皎然的引見下,結交了江南名士劉長卿、顏真卿、李冶、張志和等人,並幫助陸羽完成了《茶經》的寫作和各地茶葉的考察工作。大歷四年,皎然為陸羽建成苕溪草堂,親自遠赴蘇南把陸羽請回湖州,並以詩相贈「欲賞芳菲不待辰,忘情人訪有情人。西林豈是無清景,只為忘情不記春。」大歷十年,陸羽移居顏真卿為他新建的青塘別業,皎然再次造訪,寫下五律《尋鴻漸不遇詩》。建中年間,陸羽遠赴江西上饒開山種茶,皎然想念陸羽,不顧自己已70高齡,親自到上饒邀請,陸羽也隨皎然重回湖州,不久後皎然圓寂。後來陸羽病逝,也葬在杼山,坆塋與皎然的磚塔隔山相望。
9、王維與裴迪
王維,唐代大詩人,精通音律書畫,27歲時因為侫臣李林甫執政,他隱居終南山,在藍田建輞川別墅,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裴迪,比王維小15歲,青年時期與王維一起居住在終南山,互相唱和,他們兩人的《輞川集》五言絕句,被後人所推崇,在藝術造詣上幾乎超凡入聖了。
王維的贈裴迪的詩《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膾炙人口,尤其是「渡頭余落日,墟裡上孤煙」一句,大文學家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借香菱之口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由於志趣相同,裴迪的詩風格意境都與王維十分相近,王維的名作《竹裡館》寫道「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裴迪的同名詩中寫道「來過竹裡館,日與道相親,出入唯山鳥,幽深無世人。」另外,王維的《辛夷塢》和《漆園》,裴迪都有同題目同體裁的詩。
10、歐陽修與梅堯臣
歐陽修,北宋文學家,「八大家」之一。
梅堯臣,又稱梅宛陵。
兩人的交往從詩文革新運動開始,歐陽修是詩文革新領袖,而梅堯臣是積極擁護者,歐陽修《六一詩話》中對梅堯臣的文學主張十分贊同。慶歷元年梅堯臣到湖州擔負稅監,歐陽修專門設宴餞行,梅堯臣寫了《醉中留別》詩相贈。不久後,歐陽修被貶,梅堯臣也專門寄詩勸慰好友。兩人在飄浮塵世的聚散離合中總是相互掛念著,梅堯臣曾採了家中的銀杏不辭千里寄給歐陽修,歐陽修睹物思人,作詩《梅聖俞寄銀杏》以答謝,詩中說「鵝毛贈千里,所重以其人。物賤以人貴,人賢棄而淪。」。拳拳之意,盡在詩中。歐陽修還有詩稱讚梅堯臣的詩如吃橄欖,越品越有厚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