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紐約時代廣場的納斯達克交易所(Getty Images)
【看中國記者張佑宇綜合報導】2011年,從美國證交所退市的中國企業,市值總額超過了中國企業在美首次公開發行(IPO)籌集的資金總額。英國媒體報導,一個鮮明的跡象顯示,欺詐指控和增長放緩已導致許多外國投資者看空中國企業。
1月4日,英國《金融時報》記者香港報導指,由美國諮詢公司Roth Capital Partners編製的數據顯示,2011年由企業管理層、戰略買家和私人股本集團收歸私有的中國企業的股本總值達到35億美元。還有價值43億美元的潛在交易仍在進行之中。而根據Roth公司的數據,2010年幾乎沒有此類交易得到完成。相比之下,根據Dealogic和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數據,中國企業在美IPO僅籌資22億美元,約為2010年總額的半數。去年第四季度沒有中國企業上市。
去年,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的股價大跌,人們擔憂中國的增長可能放緩,同時一些在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遭遇欺詐指控。比如,嘉漢林業(Sino-Forest)在被賣空投資者渾水研究公司(Sino-Forest)指控會計欺詐(該公司否認相關指控)後,被加拿大監管機構勒令暫停交易。追蹤大部分營收來自中國的在美上市公司的USX中國指數(USX China Index),2011年下跌27%。
報導指,由2011年從美國證交所退市的中國企業的市值總額,超過了中國企業通過在美首次公開發行(IPO)籌集的資金總額,這樣一個鮮明跡象來看,說明欺詐指控和增長放緩已導致許多外國投資者看空中國企業。
美國中資股苦澀的一年
兩週前,臺灣《工商時報》報導,早前中國企業赴美國上市蔚為風潮,累計共有257家。然而2011年累計從美國市場退市的中資股已有28家,佔10.89%,而股價低於1美元的有43家,佔16.73%,這些「破1美元股」正面臨著退市危機。另外,美國股市的中資股總共有92家股價低於2美元。
《羊城晚報》報導,2011年對美國中資股來說是苦澀的一年。今年上半年,美國華爾街迎來史上最為密集的中國網路企業IPO熱潮,奇虎360、人人網等多家網路企業在美國上市。由於「13億人口」和「中國概念」給海外市場的投資者帶來了無限遐想,一時間,中資股尤其是和「中國網際網路」沾上關係的,都成了國外資本追逐的對象。
然而,在美中資股的寒流於6月份提前到來。美國證監會因未按時提交報表及財務造假等因素對4家中國企業提起行政訴訟,就此引爆中資股信用危機,導致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腳步大大放緩。
美國市場全民監督 中國企業難「適應」?
相較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很容易,但隨之而來的監督更嚴格。證券市場對上市公司的資訊披露有嚴格要求。《新財經》報導,最典型的是財務報表要求是一年至少要披露5次財務資料,這對上市公司的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與中國市場相比,美國的監督環境更為苛刻,不僅僅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監管,美國資 本市場的監督還延伸至證券交易所、審計機構、律法機構、媒體、個人投資者,基本上是全民監督。
上市公司稍有不對勁的地方,誰都能站出來質疑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一旦被確認違規,將會面臨投資者集體訴訟,這些訴訟的賠償金額也會很大。
這也是中國企業在「黨政官商」一家的環境下,監督機制失能,導致資訊不透明弊端叢生,而在美國難以「適應。」的原因之一。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