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奧斯卡夢可能被臨沂保安打碎
從去年年底以來美國電影可謂好片連連、目不暇接,紛紛為角逐2012奧斯卡一展身手。中國著名電影導演張藝謀也加入其中,已經將他的力作《金陵十三釵》作為代表中國參賽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候選片遞交評審委員會,他本人日前也前來紐約進行宣傳。不過他代表中國爭奪奧斯卡獎的辛苦努力可能會因為他的男主角貝爾在臨沂的遭遇而泡湯。
紐約時報最近發表的文章說,在本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角逐中,伊朗電影《分離》被公認為領跑者,一直呼聲最高。而「《金陵十三釵》原本看上去也可能成為競逐者,因為張藝謀曾三次入圍且具國際聲望。」但是「這些機會現在看來幾乎為零」。
對輿論起重要影響作用的美國主要媒體的電影評論對《金陵十三釵》的批評遠多於肯定。但文章說,負面的影評並不總是致命的,且並沒有妨礙其獲金球獎提名。可是,美國電影學院成員不可能容忍一個專制政府的安全人員毆打像貝爾這樣的一線明星、奧斯卡獎獲得者。在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後他們是不可能繼續把票投給代表這樣國家的候選片。
去年12月中,《金陵十三釵》男主角、因《鬥士》獲上屆奧斯卡最佳配角的好萊塢影星貝爾駕車8小時前往山東臨沂看望被當局監控的盲人維權人士陳光誠,結果跟其他探訪者一樣遭當地保安粗暴對待,相機被搶走並遭毆打,攆出陳光誠所在村落。
目前已有63個國家提交候選影片。奧斯卡外語片評審委員會近年來規則有所改變,委員會成員即可決定5部被提名入圍的影片。《十三釵》入圍提名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該片的商業意義似乎遠大於其藝術成就。美國主要媒體對該片的評論均著眼於「中國電影有史以來首次啟用好萊塢一線明星」,以及「該片是製作成本最高的國產電影(約一億美元)」。張藝謀在接受西方媒體採訪時也傳遞了誘惑好萊塢電影人的中國市場利好消息。
他說,中國很快將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由於中國電影製作者不能滿足快速發展的中國電影市場的需求,因此,中國將進口更多外國電影,他也希望有更多美國電影演員加盟中國電影的拍攝。而眼下美國經濟復甦乏力,去年電影市場——儘管好萊塢的創造力無可匹敵——上座率卻呈下滑趨勢。
美國媒體的影評對該片的批評主要集中在其情節虛假、刻畫日本侵略者臉譜化、反日宣傳意味太濃。紐約時報發了多篇評論。其中一篇指張藝謀的歷史大片《金陵十三釵》在美國上演是中國在海外軟化其形象的宣傳活動的一部分。文章說,該片還因男主角好萊塢明星貝爾造訪山東盲人律師陳光誠被當地保安粗暴對待而意外地跟現實政治糾結在一起。而張藝謀本人則被指責跟中共政權合作——他曾因導演奧運會開幕式被如此指責過。中國網民在博客上稱他為「集權團體操總指揮,」他的「作品創造了民粹國家儀式的標準」。
紐約時報的另一篇文章說,「看來最終,每一個無謂犧牲的生命都起到了催人淚下的作用。這是《金陵十三釵》得以成立的唯一理由。」「無需等到2個半小時電影結束,《金陵十三釵》要描述的事件和張藝謀處理手法間的不相稱已經很明顯了。戰爭是陪襯,故事主要發生在教堂內。這種選擇使張藝謀沒有對中國歷史中最殘暴篇章之一的南京大屠殺採取立場。」評論認為,張藝謀在該片中未能呈現該片本應最具價值的大部分元素——宏偉、歷史觀和真正的悲愴。評論認為,跟陸川導演的《南京、南京》和丹史度曼的記錄片《南京》這些同樣題材的但更具優勢更少虛假的影片相比,《金陵十三釵》的差距太大了。因為那些影片都有自己的觀點。
華爾街日報的評論說,張藝謀對日本兵殘暴的刻畫沒有給人留下任何想像空間。對中國人角色的細膩處理和把日本人描繪成單一色調的野獸形成鮮明對照。評論說,這樣的處理或許會受本國民眾歡迎。但是在中國煽動民族主義情緒會冒疏遠更廣泛外國觀眾的風險,而外國觀眾正是張藝謀將該片主角設計為美國人所要竭力爭取的。
電影導演詹姆斯馬西在電影資源網站Twitch發表的文章說,令人失望的是《金陵十三釵》採取了一種非常簡單而拙劣的手法來面對這一「中國現代史上最臭名昭著且一直很敏感的歷史事件」;該片看起來很滿足於對日本士兵的妖魔化,而不是去試圖揭示他們行為產生的原因。作者說,「由於這部電影對這一歷史事件的偏狹視角,很難對其做出推薦,儘管它有許多強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