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自焚事件考驗中國

 2011-12-18 08: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除了其他方面的影響,中國境內藏人自焚事件表明,中國20世紀50年代處理少數民族問題時創建的民族政策遭遇慘敗。這一失敗意味深長,因為2010年,中國剛剛修訂其西藏政策,在西藏工作報告中著重強調,呼籲西藏和諧發展。

2010年1月18日至20日,全國第五次西藏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討論中國西藏政策的方向。相當明顯,會議在2008年3月西藏騷亂之後舉行。上次西藏工作會議還是2001年。值得注意的是,第五次西藏工作報告在三個方面不同於第四次工作報告。

首先,第五次西藏工作報告集中於發展農村地區;其次,它強調對經濟福利和提供社會保障網路,而不是建設戰略基礎設施;第三,第四次西藏工作報告僅限於西藏自治區,而第五次則包括所有藏區。

很明顯,2010年西藏工作會議的召開,特別考慮到後達賴喇嘛時代的情境。因此,胡錦濤主席明確指出,西藏「存在著各族人民同以達賴集團為代表的分裂勢力之間的特殊矛盾」,將西藏的「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確定為西藏工作會議的重點。

本次會議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胡錦濤強調確保「切實維護藏傳佛教正常秩序」。他並沒有詳細說明正常秩序指的是什麼,但北京對西藏的政策包括,中國公開聲明孤立達賴喇嘛,按照中國特點詮釋佛教,例如2007年的活佛轉世法規,在中國西南建立首座藏傳佛教學院,2006年在杭州召開世界佛教論壇等等。

然而,自2010年會議以來的主要在西藏發生的11例自焚事件表明,工作報告從根本上是有缺陷的。其失敗更廣泛的原因應歸咎其少數民族政策,這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儘管受到蘇聯民族政策的啟發,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背離了蘇聯聯邦國家結構,這是因為近代中國苦難不堪,經歷了諸多不平等條約,被降格到孫中山稱之為"次殖民地"的境地。

為了維護中國領土和主權完整,中國共產黨在1949年後否認了蘇聯體制中自決權的設想,採用了孫中山的「五族共和」概念。

此外,中國8.4%的少數民族人口,佔據了邊境地區63.7%的國土面積,這凸顯了中國的脆弱性。因此,對西藏的主權被認為是中國少數民族政策的基礎,也是中國民族主義的癥結。

為了強調中國對西藏擁有主權的重要性,在2003年,胡錦濤提出了「三個堅持」的方針,即: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008年7月,在和藏人會談任務小組的對話中,中國重申「三個堅持」的原則;2009年1月,西藏自治區人大通過了一項決議,將3月28日設立為慶祝農奴解放日,再次強調中國對西藏的主權。

相當明顯,因為中國認為西藏的地位已無疑問,與藏人會談任務組不討論有關西藏的問題,而僅討論「達賴喇嘛及他身邊的人的未來」。事實上,維基解密透露,對於中國領導層而言,西藏比臺灣更敏感。在西藏問題上,中國領導層內「絕對沒有任何分裂」,因而實質上,領導層一致同意對西藏採取強硬的做法。

迄今為止,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本質上經過精心設計,以加強中共對西藏的主權控制。在政治上,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一直是漢族(譯註:伍精華,彞族,1985年至1988年任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藏族沒有真正的權力。在經濟方面,2000年推出西部開發戰略基本上由國家安全驅動的戰略,包括五大要素:漢化,資源開採,基礎設施建設,軍事發展和鎮壓。

從本質上講,對中國而言,西藏是一個主權問題,不是一個民族身份的問題。 2010年工作報告並不尋求解決藏族身份認同的核心問題,因此在中國釀成了新的動亂和自焚。

事實上,北京的西藏政策的失敗也證明民族身份的問題不能由大把撒錢來解決。換而言之,西藏的持續動盪引發人們對鄧小平民族戰略是否成功的質疑,這一政策希望創造經濟繁榮,以減輕分裂主義的威脅。

至於自焚本身,顯然這些事件肇始於西藏自治區以外。這或許是因為西藏自治區內存在更嚴厲的鎮壓政策,以防止此類事態發展。此外,達賴喇嘛出生在安多(今青海省部分地區)而不是西藏自治區,這一情況增加了這一區域發生自焚的動機。

與大多數觀察相反,自焚並不表明越來越多的藏人感到沮喪。然而,它表明,儘管北京出臺種種新的鎮壓措施,新的抗議形式也不斷出現。它對全球民眾有著強烈的情感和示範效應。這也就難怪,它已蔓延到尼泊爾和印度的其他藏族流亡社區。

因此,它廣泛地表明,11例四川藏人自焚事件深刻揭示了中國民族主義的侷限;這一思潮試圖尋求將亞民族意識淹沒於大漢族認同之中。

很顯然,只要中國把西藏民族問題作為一個戰略問題,而不是一個身份認同問題,西藏問題將不會得到解決。在後達賴達賴喇嘛的時代,由於達賴喇嘛的缺席,西藏運動可能失去力量,中國能夠通過其專政機器控制這一運動;然而,藏族身份認同問題將持續在中國外交和內政政策中延燒。

Abanti Bhattacharya是印度德裡大學東亞研究系副教授。

原文:Self-immolation tests China
作者:《亞洲時報在線英文版》 Abanti Bhattacharya
日期:2011/12/16
由譯者志願者翻譯並校對,感謝作者授權發表。

来源:譯者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