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纏身的嘉漢林業

債券投資者實在太看重「收入是虛榮,利潤是理性,只有現金才是真」這句會計箴言了。嘉漢林業(Sino-Forest)被帶回到了現實世界。它未能在截止日期內發布業績,並推遲發布了有關欺詐指控的最終調查報告,此外它還將無法償付一筆到期利息。眼下,它正考慮其它備選方案,但選擇十分有限。

不按時支付1000萬美元的利息,應該會讓債券持有者發出違約通知。這頂多標誌著一場官司的開始。更重要的是,決定不支付這麼一筆「小錢」 (如果按時償付,應該會對投資者起到安撫作用),是一個強烈的信號:該公司急於囤積現金。

這讓該公司首席執行官馬澤巽(Judson Martin)上週的樂觀語調顯得有些怪異。他當時向彭博社(Bloomberg)表示,嘉漢林業擁有「充裕的流動性」,銀行資金近6億美元(據11月份的調查報告,實為5.71億美元)。澳新銀行(ANZ Bank)的信貸分析師認為,扣除受限資金和中國實體握有的資金外,未受限海外資金僅為2.06億美元。

嘉漢林業過去一直在「燒錢」,去年的自由現金流為負9億美元。今年的燒錢速度有所放慢,但現金依然被「大口吞噬」:該公司上月持有的5.71億美元現金,還不到上年同期現金持有量的一半。

嘉漢林業有18億美元的已發行債券。這些債券目前的價格約為面值的四分之一。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表示,任何違約都將成為亞洲(除日本外)歷史上涉及債券規模最大的一次違約。而嘉漢林業的營運問題依舊懸而未決,這使得任何破產清盤前的再融資計畫看上去都非常困難。

海外的債券持有人難以從任何境內資產的出售中得到償付,這表明,一旦嘉漢林業破產,投資者即便能拿回四分之一的投資,都成了一種樂觀的估計。

本文留言

作者Lex專欄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