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與「葫蘆」相生相伴(圖)


(網路圖片)

拉祜族,雲南省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亞熱帶氣候的山區的瀾滄江流域,現有人口41.1萬多,其中雲南就有40.8萬人。拉祜族先民屬古代氐羌族系,與彞族關係密切。發源於青海湖畔,拉祜族以「鍋挫蠻」之稱始見於《新唐書》,後多以「古宋」、「苦聰」、「喇烏」相稱,清代史籍中稱之為「倮黑」。「拉祜」是自稱,拉祜語中「拉」為虎,「祜」為火烤之意,是用火烤虎肉吃的意思,故拉祜族有「獵虎的民族」之稱。

起源傳說:拉祜人與「葫蘆」相生相伴

拉祜族創世史詩《牡帕密帕》(漢語意為開天闢地)中說,拉祜族的始祖扎迪(男)和娜迪(女)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從葫蘆中誕生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拉祜始祖扎迪和娜迪在葫蘆裡孕育。一群麂子的蹄子踩斷了葫蘆的藤蔓,把葫蘆踢到了河裡,(拉祜族從此視麂子為不共戴天的仇人,見了就獵殺);葫蘆順河而下飄入了大海,大海裡的一隻大螃蟹見到漂浮的葫蘆,好心將其從駝向岸邊,但葫蘆實在太大太重,無邊無際的海洋讓螃蟹耗盡了力氣,就連自己殼也被葫蘆壓扁了;這時,好心的鯉魚接力載著葫蘆繼續往岸邊游去,直到累得兩隻眼睛都鼓了出來;當鯉魚精疲力盡的時候,烏龜接過了最後一棒,最終把葫蘆馱上岸。上岸後,葫蘆裡的聲響引來了小米雀,米雀試圖用它那長喙啄開葫蘆殼放扎迪和娜迪出來,但直到米雀把自己的牙磨短了也沒成功,最後還是老鼠厲害,它用尖銳的牙齒咬開葫蘆,於是扎迪和娜迪誕生了。

從此,這兩位拉祜族的祖先開始了人類的繁衍,他倆生了12個孩子,這12個孩子又繁衍成12個部落,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逐漸形成了拉祜族。而在瀾滄縣正在興建的民族風情園裡,這個美麗的傳說被用雕塑的形式向遊人講述,當你跟著當地人觀賞完一個個鮮活的雕塑,也就逐漸瞭解了拉祜族的歷史。正是由於這個傳說,拉祜族人自古以來就有感恩小米雀和老鼠的習俗,每年稻穀豐收後,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去犒勞周圍的小米雀,老鼠可以在米倉裡盡情享用,絲毫不必擔心「人人喊打」;而對於當初把葫蘆踢到水裡險些害死祖先的麂子,則是拉祜人不共戴天的仇人,見了就毫不留情地獵殺。

隨著歷史的發展,當初載著祖先的葫蘆則成了拉祜族具有傳奇色彩的吉祥物和生活中的伴侶。在瀾滄縣許多拉祜族村寨的習俗中,每個拉祜男人身上至少有三個葫蘆:一個裝水或酒,一個裝火藥,一個葫蘆做的蘆笙。據當地人講,葫蘆有許多優點,裝水水質清裝酒不跑味、裝火藥不怕潮、儲藏谷種兆豐年……拉祜人離不開葫蘆,與民族樂器蘆笙也總是形影不離,朝夕相伴。

在這個離不開葫蘆的民族裡,普洱茶也是他們離不開的。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