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文革時期臭名昭著的寫作班子(圖)

 2011-11-10 19:0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5
    小字


臨湖軒(文革時「梁效」寫作組據點。現為北大貴賓室。)(網路圖片/看中國配圖)

曾幾何時;在「文化大革命」發動前,有一種荒誕的文化現象,就是從各級黨、政,軍領導機關到基層單位,紛紛調集「無產階級的筆桿子」和「革命秀才」,成立各自的寫作班子,以各種各樣大批判寫作組的名義,捏造事實,搬弄是非,撰寫形形色色的批判文章,或發表在黨刊與地方的報刊上,或刊登於本系統的內部刊物及牆報上。其矛頭直指甚至包括鄧小平在內的所謂右傾翻案分子,階級敵人等等,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寫作班子,四處扇陰風,點鬼火,造謠生事、信口雌黃,一度成為打擊迫害老革命與知識份子的重要理論工具。其始作俑者與核心精神領袖為聲名狼藉的所謂「四人幫」反黨集團。好比其在上海的爪牙柯慶施就曾指示華東局宣傳部副部長俞銘璜,組織寫作班子發表了一篇《「有鬼無害」論》的文章,該班子用「梁璧輝」的筆名發表在《文匯報》上,打響了揭批「三家村」的第一槍!

而這種給民族文化史製造巨大恥辱與人文災難,本應被現代文明唾棄的奇怪文化現象卻轉瞬之間卻死灰復燃,捲土重來。從近期在主旋律媒介飛揚跋扈,鋒芒畢露,與文革寫作班子如出一轍的幾個寫作班子大肆叫囂的架勢揣度,胡言不無擔憂,二次文革似乎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以下晒晒文革期間幾個臭名昭著的寫作班子光榮榜;

梁效寫作組;

即「兩校」的諧音,是文革時期批林批孔運動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大批判組的筆名,1973年9月4日第一次公開亮相,1976年10月「四人幫」被摧毀後,梁效也隨即退出歷史舞臺。

池恆寫作組;

池恆是《紅旗》雜誌寫作組的筆名和代稱,寓意「持之以恆」。另有程越、方剛、呂真、田春、嚴章、黎章等筆名,輪流使用,各有分工、配合,以壯聲勢。其中以「池恆」身價最高,最具代表性。

石一歌寫作組;

組長是華東師大(當時已並為上海師大)的教師陳孝全,副組長是復旦大學的教師吳歡章,主要成員還有原上海京劇院的高義龍、工農兵學員夏志明、鄧琴芳,共五人。其他成員還有復旦大學工農兵學員周獻明、林琴書,原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王一綱,復旦大學中文系教師江巨榮、上海戲劇學院青年教師余秋雨,以及當時師大二附中的語文教師孫光萱。署名石一歌是「十一個」成員的諧音。請注意;著名的余大師曾出自石一歌寫作組,不知其算不算「文革餘孽」

方岩梁寫作組;

毛澤東詩「風物長宜放眼量」的諧音。因為寫作班子一開始住在丁香花園,文章的筆名姓丁的特別多:兩人合寫的署名丁加,三人合寫的叫丁川,多人合寫的則用過丁影、丁聞、丁葵等名字。

丁學雷寫作組;

寓「丁香花園學習雷鋒」之意。

羅思鼎寫作組;

意思是「學習雷鋒,做一顆永不生繡的螺絲釘。

此外;初瀾、江天(文化部寫作班子的筆名),方澤生(意為做毛澤東的學生),唐曉文(黨校寫作班子)等等。林彪的兒子林立果也在空軍組織了一個寫作班子。在中國廣大的知識份子遭受迫害壓制的同時,這些參加大批判的「筆桿子」和「革命秀才」們卻備受重視、十分吃香,形成強烈的反差。

来源:作者博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