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爹時代」中國青年無路可逃(圖)


「蟻族」——大學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九成屬於「80後」一代(看中國配圖)

「去年這個時候我在逃離北上廣,今年這個時候我在逃回北上廣。」微博網友「木團揉揉」發出這樣感嘆。逃離北上廣去二、三線城市安放青春的浪潮還未散去,近期,二、三線城市年輕人逃回北上廣的話題又引發了熱議。據微博的一項調查,截至11月4日晚,約67.8%的投票者支持逃回北上廣。(11月6日《羊城晚報》)

當初,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打拼數年後,不少年輕人重新選擇到二、三線城市發展,被輿論稱為「逃離北上廣」。這個群體雖然還不算龐大,但和多年來人才流動的潮流「奔向北上廣」形成鮮明對比。

那麼,懷惴著五彩繽紛夢想的年輕人為何要逃離北上廣呢?復旦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任遠認為,一線城市過高的生活成本和競爭壓力,使「移民」環境惡化,導致青年人幸福感降低,引發部分人「逃離」。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2009年的相關城市排名也印證了這一觀點。雖然在「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中,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全部居於前列,但在「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中卻集體「落榜」。

然而,時間僅僅過去了一年,有的甚至不到一年時間,可許多年輕為什麼又失魂落魄地逃回了北上廣呢?媒體報導說,根據調查數據,排名前三的原因分別是:權勢關係網,拼爹習以為常以及「吸血」的房子;而微博「回鄉年輕人逃回北上廣」也做了一項調查,主要原因分別是:不習慣講人情拼關係,收入少,生活成本也不低。

縱觀年輕人重新逃回北上廣的原因不難發現,權勢關係網、爹等成為他們選擇逃回的癥結之所在。可以說,無論是從哪個學校畢業的大學生,只要沒有擁有父兄輩積攢下的社會關係網,只要沒有可供自己利用的社會背景,逃離北上廣回到內地二三線城市無疑於走進了一條人生命運的死胡同。

在內地二三線城市,相比北上廣,可供年輕人選擇的職業崗位相對減少,同時,在這些城市,由於城市規模和人口數量原因,人際關係在年輕人就業時就顯得尤為重要。無論是公務員考試,或者是企事業單位招聘,重關係而輕能力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可以說,在所有的地方,沒有任何關係和背景的年輕人要想謀得一個理想的職位可謂是蜀道之難。

為什麼一有新聞媒體曝光某地「最年輕市長」或者是「最年輕縣長」,為什麼社會輿論就會為之嘩然,其根本原因就在於社會生活給人們的真實感受就是「朝中有人好做官」。一旦這樣的新聞被熱議,無論當地官方如何辯解,其實不會有人相信最年輕的某某官沒有任何背景,因為人們知道,在特權盛行的中國社會裏,懷惴夢想的年輕人如果不是裙帶關係網上的某一個環節,那麼,你只有望著這個美好的世界「望洋興嘆」。

事實上,在中國,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社會特權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只不過,在北上廣這樣的超大城市裡,由於社會空間廣闊,可供年輕人選擇的職位較多,加之城市現代化的進程在一定程度上阻斷了社會關係網的延伸,就給了人們一種錯覺,認為在北上廣這樣的城市裡拚爹遊戲並不是那麼嚴重。其實,這是個認識上的誤區,因為只要公權力不受制約,權力就會將它的社會能量發揮到極致,就會將拚爹的古老遊戲演繹得無比精彩。

其實,這也正是年輕一代逃離北上廣的原因,反過來說,這還是年輕人重又逃回北上廣的無奈。雖然北上廣生活壓力沈重,但畢竟還有發展的空間與希望,與其在二三線城市忍受拚爹的心酸與痛苦,倒不如重回北上廣憑本事吃飯。兩害相比取其輕,年輕人們懂得這個淺顯的道理。

說白了,這就是今天中國青年迷茫與傍徨的社會根源之所在。在計畫經濟時代,無論農家子弟們有沒有社會背景和關係網,只要考上大學,他們都靠國家分配找到一份工作。而現在,分配制度取消了,可公權力卻依然與過去一樣強大,於是,拚爹開始了,誰有關係誰就能成為「蘿蔔招聘」中的「蘿蔔」,否則的話,你無論參與多少場這樣的「招聘」,除了獲取痛苦根本就可能有夢想。

在家鄉、在二三線城市拚爹很難,而又不甘心在北上廣當「蟻族」,在迷茫與傍徨中,這一代中國青年正面臨著無處可逃的社會困境。在權力織就的社會關係網下,貧窮二代已經喪失了改變命運的上升空間,社會階層的逐漸固化對他關上了實現理想與抱負的大門。在這樣的嚴峻現實面前,逃離又逃回也只能是他們最後的歸宿了。

原題目:「拚爹時代」中國青年的迷茫與傍徨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秦建中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