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務員有面子美國百姓有尊嚴
中美比較向來是件很時髦的事。
但由於文化、制度、價值觀的差異,比較得客觀公正其實很難。
「中國,吃一次肯德基30元,下館子最少100元,買條Levi""""400元,買輛車最少30000元(夏利);美國,吃一次肯德基4美元,下館子40美元,買條Levi""""20美元,買輛車最多30000美元(寶馬)。」——網上流傳的中國比美國物價高的帖子獲得追捧,是公眾在集體抒發對高通脹的焦慮,認真不得。
但鑒於這個帖子太火,以至於動搖了公眾在政府率領下戰勝高物價的信心,引起了《人民日報》的高度關注。
為了以正視聽進而撥亂反正,這份中國第一主流紙媒近日撰文指出:國外品牌特別是高檔消費品,國內的確貴得離譜,但是公共交通和涉及人工、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服務,國外則貴很多。快遞、理髮、地鐵公交、醫療等涉及人工的消費國外就貴得多。比如理髮,國外是國內的5倍;地鐵、公交,國外是國內的10倍。
帶有戲說成分的中美物價比較一下子變得嚴肅認真起來。
有觀察家指出,物價絕對不能孤立看待其高低,必須與國內居民收入對比。美國2010年人均收入大約為5萬美元,相當於人民幣32萬元;北京2010年城鎮居民年人均收入29073元。紐約房租CBD附近一居室最低為6400元人民幣,北京為3000元人民幣,與人均年收入相比較:紐約為2%、北京為10.3%,北京是紐約的5倍。這一比偉大祖國又落了明顯下風。
隨後,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方漢奇先生,發出了一條記錄在美國駕車游經歷的微博:「最近從美國中部城市芝加哥出發,開車經伊、威、愛三州繞道回到原地,行程1600公里,共被收了5次費,一共是3.1美元,合人民幣20塊4毛。此前,從芝加哥自駕游到紐約,然後回來,往返五個州,行程3520公里,共被收了約10次費,總計32美元,合人民幣204塊8毛。」又佐證了中國交通上那些優惠疑似被雁過拔毛的過路費給褫奪了。
當然比較還要結合經濟增長速度、通脹水平、社會保障水平、國民福利水平等進行,再加上兩個國家都幅員遼闊,僅僅進行最發達都市的PK也有失公允。
在無法進行全面客觀的兩國物價比較,那比較的主管色彩就相當濃厚,怎麼比較往往取決於你需要神馬結果。
如果要感受祖國的繁榮昌盛,我們完全可以天天收看新聞聯播;而如果非要妖魔化祖國,那直接可以看看CNN就行了。
平心而論,希望通過對比物價得出國人幸福指數更高的結論,其實直接對比兩國富豪就能滿足您的需求——中國富豪雖然總量尚與美國有差距,但增速喜人,且不用繳納高額的稅負,因此也缺乏承擔社會責任的動力。按照預計,直接將祖國這個人均GDP位列世界百名之外的發展中大國在2012年推至世界奢侈品王座。實在看不出通脹對他們的衝擊,反而為他們創造了洗劫民財的良機。
如果非要將比較波及普通民眾,一定要謙虛謹慎。
目前美國政府規定,月薪不超過1174美元,即年薪不超過14088美元的個人可獲食物券,而此薪酬數字是美國貧困線收入的130%。祖國的城鎮貧困線目前是2009年確定的年收入1196元人民幣——月薪是100元。在中國4300多萬窮人必須戒肉共度時艱時,美國4600多萬窮人家裡的冰箱被從快餐店領來的炸雞塞得滿滿。
需要說明的是:美國窮人每領到一份炸雞,都有中國人民貢獻的8%,因為這個數字正是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比重。據悉,美國政府將外債總額的60%用於了改善民生和教育發展——而這兩方面都是中國財政投入的短板。
這說明:對比GDP增幅、財政收入增長狀況以及公務員三公消費的力度,祖國顯然比美國有面子。但對比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美國民眾則比中國人民有尊嚴。
現在最重要的使命不是通過鬥氣式的比較來證明東風壓倒西風,而是按照中央的宏觀部署,增強憂患意識,通過深化改革,實現公平正義,使廣大公眾共享改革和發展的成果。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