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習俗難改 人情世故已成「債」

媒體報導醫院手術,要送紅包;駕校學車,要遞香菸;去政府辦事兒,要托熟人;小孩上學,要交擇校費;開家長會,要給班主任送點禮物;親朋好友的紅白喜事婚喪嫁娶,統統都要細心打理,怠慢不得……

中國重禮義,講人情,但就是這樣的人情網卻讓人苦不堪負。古人云:「人情大似債,頭頂鍋兒賣。」說的就是這個理兒。

雖然身在海外,僑胞在許多人文風俗習慣方面還是相對比較傳統,還會繼續秉承中國的古老習俗、人情世故,凡是遇上要人情來往的地方,大家也都不會失禮。最近看西班牙華媒的報導,一些華人已開始抱怨這些「人情債」。小孩出生到老人過世,稍微關係好一點的都要送禮。這樣長年下來,真讓人吃不消。

其實禮尚往來本無可非議,來而無往非禮也。但目前禮尚往來卻在繼承中逐漸變了味。

一是趁機撈財。無事造事,而且紅事白事都是事。你請我,我請你,形成惡性循環。

二是盲目攀比。古人有「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之說。按理說應該無論送什麼,重的是份情義。但現在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虛榮心在作怪,總覺得多了有面子,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

有人分析,人情消費是施與受的雙向行為,你也可以不去。然而,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人們礙於情面又不得不去。因此,這種「人情」愈演愈烈,讓人捉襟見肘,不堪重負。

於是,人情網越拉越大,但受的傷害也越來越深。

幾千年的陋習,想徹底革除已不可能,只能是去慢慢改變,樹立一種新風。

細想想,難道這真的是老祖宗定的規矩嗎?其實,折磨我們的不是前輩留下來的「人情世故」,而是我們歪曲了這些「人情世故」。本是表達感謝尊敬之意,卻被人認為必須「割肉見血」,而且發展到事事均得這樣做,實在荒唐。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