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在美國普通的中國家常菜就足夠吸引人(圖)

 2011-10-23 14:0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在維基百科上,美式中餐和傳統中餐有著不同的定義。這意味著在美國的中餐已經不能算是百分百的中餐,因為變化已經很大了,很多菜式是中國沒有的,只有美國中餐館才有。

第一次吃美國的中餐,還是在讀研究生的時候。那天我從中國千里迢迢來到這個陌生的國度,剛下飛機,我的導師就帶著我去當地一家中餐館接風洗塵。就坐之後,他把菜單遞給我,問我喜歡吃什麼。

我打開一看,怎麼上面的菜都沒見過?西蘭花炒牛肉,芙蓉蛋,炒雜碎,左宗棠雞,蒙古牛,看了半天,終於看到一個我認識的了——宮保雞,我就指指這個。導師又點了其他幾樣菜。等端上來之後,我一看,怎麼都不對勁?宮保雞就是醬油炒的雞丁,擱了點辣椒醬,拌上點花生米,這就是所謂的宮保雞?

我拿筷子夾起來嚐嚐,又咸又辣,味道怪怪的。其它幾樣中國菜也是很不對味。我勉強吃下一些,對美式中餐終於有了初步的瞭解。開學後,我盡量自己做飯,很少在外面吃,因為我可領教了這裡的中餐是什麼滋味了。

中餐最早進入美國應該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淘金熱潮中。地處廣東沿海的貧苦農民聽說大洋彼岸發現了金礦,都抱著發財夢來到了美國。他們身無分文,也沒有機會去金礦淘金,大部分人去修鐵路去了。一部分人開了餐館和洗衣店。這就是美式中餐的開始。

可以說,與歐洲那些菜系進美國的方式不同,他們是由本國駐美大使館的廚子介紹給美國社會的,從最開始就是走的精緻路線,而中國菜是中國下層勞動人民的家常便飯,再與本地食材結合,又調整成適應西方人的口味,創造出來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美式中餐。

比如西蘭花炒牛肉就是其中一款。西蘭花是美國特產,牛肉又是用醬油醃製爆炒,兩廂結合就是本地特色。而甜酸肉,檸檬雞等則是適應了老外喜愛酸甜的口味。餐後甜點中國甜甜圈,根本就是美國甜甜圈的另類版本。

不過總的來說,美式中餐都是製作簡單,走物美價廉的路線,深受美國底層老百姓的歡迎,上層人士也因為中國菜的美味而被吸引,雖然最精緻的中國菜從未被介紹到美國來,但這些家常菜就足夠吸引人了。

隨著排華法案的撤銷,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到美國,49年之後,一部分中國富人移居到美國,而六七十年代,大批臺灣人到美國留學。這些人也在逐漸改變著美式中餐的內容。

蔥油餅,小籠包,包子,餃子等北方麵食出現了。在華人聚居的東西兩海岸,中餐變得越來越接近中國菜的原貌。而在美國內陸和南方,卻仍舊保持著美式中餐的原始風貌。

從八十年代開始,中國大陸對外開放,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國人湧入美國。美國的中餐也開始走特色菜系的路線,出現了川菜館,東北菜館等。特別是川菜在美國的走紅,是個很長的故事,我會另外寫篇文章說說。

中餐雖然在美國如此普遍,卻也不是每個城市都有。讓中餐進入美國的每一個角落,福建偷渡客也有不少貢獻。開餐館是他們最容易謀生的手段。

在美國鄉下,一萬多美元可以盤下一間小餐館,丈夫在廚房炒菜,妻子在外面跑堂加收銀,一天賺個幾百美元不成問題,一年就可以回本,第二年便可淨賺。就這樣,美國的中餐館遍地開花,滲透到了每一個角落。不過,他們做的中餐依然是美式中餐。

現在,凡是中國人聚居的地方,都能找到比較正宗的中餐館,但是出了那片地區,依然是美式中餐。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中國人越來越富裕,我非常希望能有中國頂尖的餐館出現在美國最豪華的地區,讓美國主流社會真正體驗一下中國菜的精華。我相信,這一天不會等太久。

来源:海外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