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老德鏡的品味

作者:文/鶴偉貴  2011-10-23 12:2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數字相機時代,很少人關注對於影像最終起決定性作用的鏡頭,老器材更是無人關注了。但有些攝影攝像專業人士卻很熱衷於德國產的老鏡頭,原因是老德鏡在層次、色彩、反差等方面表現出的獨特個性,這是新鏡頭比不了的。優秀的老德鏡成像色彩凝重,畫面空間感強,鏡頭的空間感加上立體感,會給人營造出夢幻般的效果,其作品表現力遠遠超出數碼時代的新鏡頭。這些老鏡頭色彩濃郁、風格老派,別有韻味,焦外成像極佳,壓縮透視感很好;色彩對比強烈,整體畫面相當吸引人;畫面柔和凝重,由於色彩濃郁,給人一種潑墨山水畫的意境。只要對焦精確,銳度會讓人大吃一驚。這些老鏡頭大多在上世紀60到80年代在德國本土生產,也有的是在亞洲如日本或新加坡生產。玩老德鏡是去體會一種味道,而這種特殊味道是在現代的鏡頭上所找不到的,例如顏色,層次及散景及她的製造工藝等。老德鏡都可以通過特種轉換環(CameraQuest.com)接到佳能5D Mark II和7D上使用。這些老德鏡接到現在的數碼機身上,一般不會實現自動對焦和測光,需要靠經驗去手動操作,所以不建議新手購買。但如果是一個攝影老手,對傳統的器材和技術一無所知,一定會被圈裡人笑話的。一個行家看著充滿現代感的機身和古老的鏡頭的搭配,會體會到老鏡頭那十足的金屬感,這彌補了數碼相機帶給人的浮躁。除了老德鏡外,歐洲還有一些別的國家品牌的鏡頭,例如Kinoptik,Angenieux(很好的電影變焦鏡頭品牌),Som Berthiot,Boyer,Cooke(很好的電影定焦鏡頭品牌),Dallmeyer,Old Delft等。

據老德鏡粉絲說,蔡司和萊卡是絕代雙驕,老蔡司(Zeiss)鏡頭成像色彩濃郁厚重,影像柔和中不失銳利,反差中等,層次豐富;未鍍膜的老萊卡(Leica)鏡頭成像既潤澤又銳利,色彩凝重,反差適中,亮部影像層次表現不如蔡司鏡頭,但暗部影像層次細節表現力比蔡司鏡頭好。東西德的蔡司鏡頭結構相彷,主要差別在鍍膜上。西德的蔡司鏡頭T*鍍膜以濃郁的色彩著稱,而東德的蔡司鏡頭的MC鍍膜色彩稍微清淡些,更貼近真實。二手的西德蔡司鏡頭要比東德蔡司鏡頭貴不少,但是東德蔡司鏡頭的成像質量絲毫不遜色。所以,東德蔡司鏡頭有著極高的性價比。當然,也有發燒友抱怨東德蔡司鏡頭質量參差不齊,只有運氣好碰到好鏡頭才有玩頭兒。日本產的ZE、ZF、ZA蔡司鏡頭,鏡片結構與鍍膜工藝不差,層次也好,遠遠超過理光佳能的鏡頭,但比康泰克斯還是差味道。老德鏡有東德品牌潘太康(Pentacon),CZJ(Carl Zeiss Jena),梅耶(Meyer,東德早期名品,後被Pentacon收購);西德名品康泰克斯(Contax,遠勝日系鏡頭),施耐德(Shneider,多為M42介面,還有QBM介面與萊卡M介面,風格是真實還原的色調),祿萊(Rollei,蔡司為其設計加工鏡頭,HFT鍍膜品質在康泰克斯之上,因為德國本土的真空鍍膜爐發生大爆炸,後來的HFT鍍膜鏡頭一般都是新加坡產),福倫達(Voigtlander,後來收歸祿萊麾下),還有Enna,Isco等。

雖然蔡斯和萊卡的鏡頭價格不菲,但可以拍出獨具風味的照片和高清視頻腳本。佳能的競爭對手索尼專用蔡司鏡頭,松下專用萊卡鏡頭。蔡司鏡頭金屬的鏡身及優雅的手工令許多用家愛不釋手,它們成像鮮明,細節清晰,表面明亮,防偏色和防反射性能優越,解析度高,顏色還原出色,幾乎沒有四角失真現象,忠實提供高畫質攝影,其中帶有紅色T*為標誌的鏡頭更是精華中的精華。蔡司的鏡頭不帶T的是白頭,就是沒有鍍膜的,帶T的就是鍍膜的鏡頭,如果是T*就是多層鍍膜的鏡頭啦。行家認為,萊卡鏡頭要和萊卡相機和特種膠卷配合才能達到仙境般的最佳效果,數碼相機還是會失真。

一般認為,蔡斯鏡頭三維立體感強,顏色對比和清晰度高,看照片和高清視頻腳本就像從窗戶看外面的景色一樣,萊卡鏡頭虛化感強,如夢如幻,看就像看一幅油畫。蔡司最擅長的其實不是光學,而是成本把控能力。蔡司YC鏡群同樣具有優秀的光學表現,且味道十足,但價格相比用萊卡R鏡群要容易接受的多,YC們更多表現出迥異的風格和桀驁不馴的個性。蔡斯鏡頭的一個特性就是從全開光圈到收縮光圈以後,變化是明顯的,這個變化主要表現在對色彩和氣氛的捕捉和描寫。對於細節,當然是收縮光圈之後更好。一張照片的靈魂並不在於它有多麽的清晰,而在於它所表達的內容,畫框內所營造的氣氛。某些蔡斯鏡頭在不同的光圈下,會體現出不同的風格來,所以蔡斯更值得玩味。蔡司YC鏡群的三劍客(D35mm/F1.4、P50mm/F1.4、P85mm/F1.4)在各自的焦段領域像質不是最強,但可玩性非常之高。拿D35來說,大光圈的層次、散景讓人痴迷其中,而收小光圈之後的風景拍攝,油畫感賦予畫面的是那種歷史的凝重、厚實。而萊卡追求的是最大光圈即有最佳的表現,即使收縮光圈,也不會有什麽明顯的變化,沒有那麽多變化。萊卡R鏡群家族成像風格出奇的統一,整體性很強,離散性不高,包括他們那高高在上的價格。萊卡R鏡群(R35mm/F1.4、R50mm/F60、R80mm/F1.4)三劍客在大光圈時保持一致性的優秀,色彩表現特別搶眼,成像通透,三劍客在成像風格上是趨同的。所以有萊卡風格一說,但沒有蔡斯風格的說法。

蔡司鏡頭的由來

卡爾·蔡司公司(Carl Zeiss AG)是一家製造光學系統、工業測量儀器和醫療設備的德國企業。公司的名稱來源於它的創始人之一---德國光學家卡爾·蔡司(1816年-1888年)。它由卡爾·蔡司(Carl Zeiss)、恩斯特·阿貝(Ernst Abbe)和奧托·肖特(Otto Schott)於1846年在耶拿(Jena)建立。耶拿(Jena)是德國中東部城市,在薩勒河左岸,人口約10萬,是德國圖林根州的第三大城市,鐵路要站。公元九世紀末見於史籍。1230年建市。蔡司在德國威瑪的語言學校學習,並師從弗德烈·科爾納博士(Dr.Friedrich Körne)習藝,當時科爾納正在研究用於望遠鏡目鏡的玻璃。他隨後在耶拿大學學習數學、實驗物理學、人類學、礦物學、和光學。1847年蔡司開始將全部時間放在製造顯微鏡上。1866年蔡司工廠賣出第1000臺顯微鏡。同年物理學家恩斯特·阿貝博士(Ernst Karl Abbe)以研究導師的身份加入蔡司工作室,兩人一同研究光學產品的科學基礎原理,1872年他們聯合製作出了複合式顯微鏡,這臺複合式顯微鏡是現代所有複合式顯微鏡的始祖。此時,阿貝博士認識了奧托·肖特(Friedrich Otto Schott)。30歲的肖特是位剛獲得博士學位的玻璃化學家。1879年他們合作,很快在1886年生產了新型玻璃,能充分地表現阿貝正弦學說。這種新型玻璃為新顯微鏡的物鏡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消色差物鏡(Apochromates)。肖特專門生產用於新型卡爾·蔡司顯微鏡的玻璃,1884年建立了一個全面的工廠,其所有權屬於蔡司、阿貝、肖特,稱為Jena Schott & Genossen光學工廠。耶拿玻璃也因此成為世界上最有名的玻璃。最初的肖特玻璃目錄只有不到五十種光學玻璃。二戰後,肖特玻璃廠一分為二:一個在東德耶拿,一個在西德美茵茲。德國統一後,兩個工廠合併為一個公司(Schott Glaswerke AG)。現在的美茵茲肖特玻璃廠是世界上最大的光學玻璃廠,其肖特玻璃目錄有一百多種光學玻璃。肖特玻璃廠的光學玻璃是設計和製造光學透鏡的重要材料。卡爾·蔡司集團擁有肖特玻璃廠的全部股分。蔡司在創造出劃時代的顯微鏡後不久後的1888年去世。蔡司在遺囑中將的股權轉移給兒子洛迪里克(Roderick)。洛迪里克將股權出售給阿貝,1889年,阿貝成立卡爾·蔡司基金會。該基金會又成立了一個新的集團,作為蔡司公司的所有者。

潘太康系統和M42鏡頭介面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耶拿是全球最大的相機產品基地,蔡司·依康(Zeiss Ikon)是許多品牌和廠商中重要的象徵。戰後,德國被美俄瓜分後,蔡司公司被分列為三塊。美國雖然早和蘇聯在雅爾達密約中談好分割德國的條件,耶拿位於東德,應該由蘇軍佔領。但是巴頓將軍的第三軍團,還是越界進入了東德耶拿和蔡司公司的工廠所在地德勒斯登(Dresden)。在巴頓將軍的幫助下,把一些技術人員和設備以最快的速度連夜徹走,移轉到自己屬地西德。耶拿的127名科學家與工程師來到了奧伯科亨(Oberkochen)(位於德國西南部)和Braunschweig等德西美國佔領區,同時也把卡爾.蔡司基金會移到德西美國佔領區的斯圖加特(Stuttgart),成立Carl Zeiss AG。此蔡司即為目前我們我熟知的藍色標籤Carl Zeiss。

當前蘇聯軍隊接收耶拿時,只剩空蕩蕩的廠房和一些美軍帶不走的一流光學玻璃和生產機具。蘇聯就以戰爭賠償為理由,把這些剩下的資源掠奪運回蘇聯烏克蘭的首府基輔,所以現在烏克蘭的有些Kiev規格的相機和Arsenal鏡頭也不錯,和M42以及Pentacon Six(P6)兼容。可以在網上買到P6-〉EOS轉接環,這樣中畫幅相機的鏡頭也可接到佳能135 mm相機如5D Mark II和7D上使用。P6-〉EOS轉接環可以有移軸轉接環,傾角轉接環,和普通轉接環。移軸轉接環和傾角轉接環讓中畫幅相機的鏡頭具有移軸和傾角功能,但比佳能的專用移軸和傾角鏡頭便宜的多,而且中畫幅相機的長焦鏡頭一般都不錯,佳能的專用移軸和傾角鏡頭焦距最多到90毫米。Arsenal系列鏡頭裡比較有名的,轉接到佳能相機上質量可以和佳能鏡頭相比的是Arsenal 30 mm/F4魚眼鏡頭,Arsenal 55 mm/F2.8移軸鏡頭,Arsenal APO 500 mm/F5.6長焦鏡頭,Arsenal 600 mm/F8鏡式長焦鏡頭。這些鏡頭新的只要200-400美元,比佳能L鏡頭便宜的多。因為中畫幅相機的鏡頭成像面積遠遠大於135 mm相機鏡頭,所以成像質量一般都不錯。前蘇聯還生產Lomo品牌的電影鏡頭,其水準可以和歐美名牌電影鏡頭相媲美,但價格是後者的十分之一還不到。現在還沒有成型的商用OCT19->EOS介面,所以Lomo鏡頭還沒有辦法接到佳能5D Mark II和7D上使用。

耶拿和德勒斯登畢竟身為光學器材生產重鎮已長達近一世紀,就算被美、蘇兩國掠奪一空,但是很快的,當地留下的技術人員重新在東德耶拿恢復了蔡司公司工廠,稱為Carl Zeiss Jena,以和西德的Carl Zeiss AG區別。潘太康(Pentacon)和百佳(Praktica)是屬於東德蔡司Carl Zeiss JENA(CZJ),與西德蔡司Carl Zeiss AG無關。而此工廠所生產的鏡頭,皆標示著Carl Zeiss Jena (有些還加標DDR),相當容易分辨。並自成一套M42系統的相機,與另一套Pentacon Six(P6)的中片幅系統。潘太康是M42鏡頭介面的創立者,配套鏡頭是CZJ,而發揚廣大者是日本的Pentax。CZJ的鏡頭成像鮮艷,飽和度高,在製造中,大部分為手工程序,最後製造的日期約在1980年代中期,所以,所有的鏡頭都至少已有20年以上的歷史了。

一般來說,東德蔡司鏡頭比西德蔡司鏡頭價格低得多,機械質量也不如西德,20-30年的老東蔡鏡頭容易發生彈簧失效,造成光圈失靈。這是東德蔡司鏡頭的通病,不過修起來不難。補過也有人認為,不同版本間機械結構確有差別,但這是由於加入自動光圈帶來的重新設計,除了某些最後期塑料版本外,質量差別沒有如此嚴重。色彩差異,主要是鍍膜改變的結果,無所謂好壞。CZJ鏡頭質量最好的時候是1960年代以前,那時候德國工匠還沒有被社會主義大鍋飯毒害,做事仍然保持著兢兢業業的完美主義精神。這一時期的CZJ鏡頭一般都有白色的聚焦環,看起來像斑馬紋,所以淘寶要淘斑馬紋的CZJ鏡頭,同時還要看出廠序號,要小於5,000,000,五百萬以上的是70年代以後生產的。CZJ的鏡頭在舊貨市場一般只要100-200美元,有多層鍍膜的要400-500美元,斑馬紋的CZJ鏡頭一般沒有多層鍍膜,可以說又便宜又好用。有的發燒友用不到30美元買到很好的斑馬紋的CZJ鏡頭,用佳能5D Mark II和7D拍出來非常好的電視廣告短片,色彩細膩沉穩,不亞於奧斯卡電影攝像獎獲得者的水準。

CZJ系列的中畫幅鏡頭有:
50mm f/4 Carl Zeiss Jena MC Flektogon;
65mm f/2.8 Carl Zeiss Jena Flektogon;
80mm f/2.8 Carl Zeiss Jena MC Biometar;
120mm f/2.8 Carl Zeiss Jena MC Biometar;
180mm f/2.8 Carl Zeiss Jena MC Sonnar;
250mm f/5.6 Carl Zeiss Oberkochen Sonnar;
300mm f/4 Carl Zeiss Jena MC Sonnar;
500mm f/5.6 MC Pentacon。

這其中比較有名的搭配是Biometar 80mm f/2.8,Biometar 120mm f/2.8和Sonnar 180mm f/2.8,這個搭配涵蓋了常用的焦段,f/2.8又具備較好的暗光能力,Sonnar 180mm f/2.8號稱奧運鏡頭,其設計和使用始於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Sonnar 180mm f/2.8的成像色彩是濃郁芳香型的,缺點是比較笨重,有的二手貨被拆過,精確度不夠,所以購買時要小心。

除了CZJ,Joseph Schneider的中畫幅鏡頭也是相當不錯的,有的可能比CZJ的還要好。其系列鏡頭有:
150mm f/4 Joseph Schneider MC Tele-Xenar;
250mm f/5.6 Joseph Schneider MC Tele-Xenar;
75-150mm f/4.5 Joseph Schneider MC Variogon;
140-280mm f/5.6 Joseph Schneider MC Variogon.

CZJ還有M42介面的系列鏡頭,M42-〉EOS轉接環讓M42介面的135 mm相機鏡頭接到佳能相機上。日本的騰龍提供Adaptall II轉接環,以便在PB卡口照相機上使用他們的鏡頭,Pentacon也製造了M42-〉PB卡口轉接環。當東德百佳(Praktica) B系列照相機推出的時候,它們附帶一系列名為百佳(Praticar)的鏡頭。Carl Zeiss Jena大概在60年代並入VEB Pentacon,VEB Pentacon同時還擁有Ihagee (戰前的 Exakta)工廠和Pentacon工廠,生產Praktica相機,所以Zeiss Jena主要為Praktica生產鏡頭,和同宗兄弟Oberkochen一樣使用Schott玻璃。

當年在東德高低搭配的鏡頭產品線中,Meyer以及由Meyer廠生產的Pentacon(潘太康)牌鏡頭都屬於低端部分,價格本來比Carl Zeiss Jena的低,在80年代末,Pentacon並入Carl Zeiss Jena旗下。Meyer融合在Pentacon中後,當Praktica B系列推出的時候,鏡頭上不再標示Meyer-Optik,而是"Pentacon Prakticar"。Meyer-optik和Pentacon最大的區別是同款鏡頭個體差異幾乎沒有,其光學結構未變,但用料和質量控制,前後期差異極大,個體差異也不小。就實拍中的表現而言,主要差別是在高光控制上,Meyer-optik時期的鏡頭比後來的Pentacon鏡頭要好。所以,Meyer-optik的價格超過Pentacon。而Meyer-optik和CZJ的主要區別,就純粹是味道不同為主了。另外,Meyer-optik是東德貨,只有Meyer沒有optik的鏡頭,還有烏梅(Hugo Meyer)的鏡頭,為二戰期間或戰前德國鏡頭,品質和價格檔次很高,早已成為熱門收藏品。此外,二戰前Meyer也有一段時間不標Hugo的。

百佳鏡頭的製造者是CZJ和日本的Sigma,Sigma製造的CZJ鏡頭多數是變焦鏡。後來,Pentacon也從日本的Cimko和Cosina公司定制變焦鏡頭。德國統一之後,Praktica和Carl Zeiss Jena生產設備被賣給了不同的公司,所以Carl Zeiss Jena Prakticar鏡頭的生產停止了。後來德國Schneider公司控制的韓國三洋(Samyang)公司,被選中為Pentacon製造變焦鏡。上述鏡頭由Pentacon出售時標示為Pentacon Prakticar,同時也由samyang廠出售,Pentacon也用Exakta商標出售這些鏡頭,它也提供韓國製造的28mm f:2.8,也是Exakta商標。在一些西方國家,Pentacon被禁止使用Carl Zeiss Jena商標,在西方不同國家Carl Zeiss Jena光學品牌稱呼不同,在美國不允許稱做Zeiss,銷往美國的望遠鏡產品被冠以Jenoptik商標,而鏡頭產品則被冠以aus Jena。Zeiss Oberkochen Sonner簡稱s,Biometar則簡稱Bm,Flektogon則簡稱F。英國和部分歐洲國家允許使用Carl Zeiss Jena商標,但仍用縮寫的產品系列名。所以,Carl Zeiss Jena Sonner也可以叫做Carl Zeiss Jena s或者aus Jena s。aus Jena鏡頭一般質量要比東德國內的CZJ鏡頭要好。

Zeiss Jena的系列鏡頭主要有4個基本版本:第一個版本是白色-金屬鋁原色版本,單層鍍膜,1956至1963年間製造;第二個版本通體黑色,單層鍍膜,1961至1963年間製造;第三個版本被稱作「zebra」,1963至1967年間大量製造,單層鍍膜,光圈控制環上有黑白相間的裝飾。第四個版本通體黑色,1967至1978年間的產品為單層鍍膜,1978至大概1990的產品為多層鍍膜。多層鍍膜的Zeiss Jena鏡頭被打上「MC」標記。CZJ M42介面的系列鏡頭有:Flektogon 2.8/20mm,Flektogon 2.4/28mm,Flektogon 2.4/35mm,Pancolar 1.4/50mm,Pancolar 1.8/50mm,Pancolar 2.8/50mm,Pancolar 2.8/55mm,Pancolar 1.8/80mm,Sonnar 3.5/135mm,Sonnar 2.8/200mm,Sonnar 4.0/300mm,Prakticar 5.6/1000mm,2.7-3.5/35-70mm變焦鏡,4.0/80-200mm變焦鏡。由第三方廠家Sigma-Cosina-Cimko生產的Prakticar鏡頭有:2.8-4/35-70mm,4.0-5.6/55-200mm,4.0-5.6/55-200mmAF,4.5/70-210mm,4.5-5.6/80-200mm。由韓國三洋製造的Prakicar鏡頭有:4.0-4.5/18-28mm,3.5-4.5/28-70mm,4.0-5.6/28-200mm,3.5-4.5/35-70mm,4.0-5.6/70-210mm,4.0-5.6/75-300mm。M42的CZJ鏡頭群有著蔡斯風格的解像力和多層次鮮艷色彩,看起來真實鮮活,而且價廉物美。

其中最實用的是Flektogon 2.8/20mm,Flektogon 2.8/20mm除了超廣角的視野外,它的濃艷髮色和迷人的景深和變形矯正都是相當令人不捨的特色,很好成色500美元左右。Flektogon 2.4/35mm據說是東蔡生產的最好鏡頭。Flektogon 2.4/35mm有auto和electric兩種版本,electric的比較新,都是MC鍍膜,MC亦有分白標和紅標兩種,成像有一定的差異。它的特點是銳度高,邊角相質好,色彩濃郁,抗眩光能力強,近攝出眾,焦外也很不錯,很好成色也就200美元左右。東蔡管雙高斯結構中6片4組的叫biotar,這是繼承自戰前蔡司,而管6片5組的結構叫Pancolar。Carl Zeiss Jena早年配合頂級機身Pentacon Super推出了Pancolar 55mm/1.4,但沒過多久就停產了。Pancolar 1.8/50mm則由東德蔡司孜孜不倦的生產了二十多年,由M42單膜斑馬版,進化到了MC黑鐵版,後來又進化為Praktica B卡口版。Pancolar 1.8/50mm色彩表現藍色和暗調都不錯,焦外一般,但沒有Sonnar 135mm/3.5那樣著名的濃郁色彩。Biotar 1.5/75mm戰前就開始生產,後來又被東德蔡司繼承,前後可能有幾十個版本,價格都很昂貴。Biotar 1.5/75mm光圈大,層次豐富,色彩淡雅,加上有特色的焦外,是人像拍攝的佳選。

Sonnar 3.5/135mm有著135焦段裡完美的柔和散景以及優異的銳利解像力,這兩樣合起來形成很明顯的立體感。這顆鏡頭有兩個版本,早期的單層鍍膜版,對焦環是相間的黑白棱,被稱為斑馬版。據說單膜斑馬版銳度與MC版相當,色彩清淡一些。此外東蔡還有一個銀色外觀的Sonnar 135mm/4,據說成像也很令人滿意。後期多層鍍膜(MC)版對焦環是菱形滾花,整個鏡身漆成黑色。Sonnar 3.5/135mm雖然是後期的 MC 鍍膜,但是顏色卻不似其他CZJ鏡頭來得濃艷。這支鏡頭價格平易,很好成色最多也就200美元。Sonnar 2.8/180mm名氣相當大,西德蔡司很長時間沒有生產180焦段鏡頭,用於Contax旁軸機上的都是從東德進口,而後來為Contax單反生產的Sonnar 2.8/180mm,光學結構已經變成了6片5組,與最初的Sonnar 2.8/180mm相比已經有了不小的變化,所以說東德蔡司的Sonnar 2.8/180mm才是這支傳奇鏡頭的衣缽傳人。Sonnar 2.8/180mm鏡頭有很多版本,最早的外觀全黑,介面好像大部分是EXA的。後來Carl Zeiss Jena為Pentacon Six 6X6中幅(120)相機生產的Sonnar 2.8/180mm鏡身平直短粗,前後至少有單膜的斑馬版和MC黑鐵版兩種,卡口以P6口最多見,也有M42和EXA的。Sonnar 2.8/180mm還有一個旁支是Sonnar 2.8/200mm,據說光學性能也很不錯。Sonnar 2.8/180mm表現東蔡松納的一貫特點:解析度高,反差適中,色彩濃郁,焦外完美,質量穩定,紫邊比較明顯,全開拍舞臺是最佳選擇。Sonnar 2.8/180mm很好成色最多也就300美元。Carl Zeiss Jena / aus Jena 300mm/4 MC Sonnar (or "s")和Carl Zeiss Jena / aus Jena 500mm/5.6 Pentacon Prakticar MC多層鍍膜鏡頭很值得擁有,它們非常堅固、非常大、非常重,加上一個堅固的獨腳架你就可以去拍運動會了,很好成色的二手貨在500美元左右。

康太克斯系統和C/Y鏡頭介面

西德蔡司Carl Zeiss AG是一家鏡片毛胚製造商,以西德蔡司Carl Zeiss AG為名的產品,電子技術皆由日本方面研發。西德的Carl Zeiss AG部分最多隻有做到測光(Metering),連自動對焦AF的技術,皆由日本的京瓷集團(Kyocera)以及旗下的八洲光學--亞西卡(Yashica)掌握,Carl Zeiss AG並沒有掌握到這些技術。1975年,西德蔡司Carl Zeiss AG旗下的康太克斯(Contax)品牌授權給亞西卡。其中亞西卡主要負責相機機身的設計與製造,以及一部分新型鏡頭的製造;Carl Zeiss則主要負責新型鏡頭的設計與一部分製造。京瓷集團基於自身既有的技術,發展出Contax 645 / Contax / Yashica Mount(C/Y鏡頭介面) / N Mount(N鏡頭介面)等各種不同的鏡頭介面系統,之後推出全世界第一臺Kodak Model 135的全片幅數碼單反Contax N Digital。

在日本實際承當鏡頭製造的是長期為亞西卡提供鏡頭的富岡光學公司。亞西卡位於東京北部的琦玉縣戶田市,而富岡光學位於東京西面的青梅市。雖然富岡光學僅僅擁有員工200餘名,但卻具備很強的鏡頭製造能力,它主要為其他廠家生產OEM鏡頭,其中製作精良而具有很高光學素質的一小部分則也以Tominon的自家牌子銷售。1975年當初,一部分規格的鏡頭僅有日本製造而沒有德國製造;反之一部分規格的鏡頭僅有德國製造而沒有日本製造。在中期,一些規格鏡頭在雙方都有製造,價格幾乎沒有差別。1989年,C/Y卡口鏡頭除極少數品種以外,全面停止了在德國的製造,而繼續在日本維持製造。在90年代中期,一些開發的新品種(如Distagon T*21mm/2.8,Aposonnar T*200mm/2等)在日本投產,鏡頭素質之高,倍受好評。早期的德產抗光性較差,但後期日產的改善非常明顯,所以多層鍍膜自動鏡頭日產(MMJ)比德產(MMG)好。MMJ的鏡頭是從1987年就開始生產的,購買時盡量買靠後年代產的比較好。

雖然京瓷集團已經在2005年停止了生產單反照相機,但Contax系統遺留有數量龐大的YC卡口的蔡司手動鏡頭,這些鏡頭素質非凡,無論是在膠片單反相機上,還是轉接到數碼機上,都具有相當的魅力。轉接數碼時,後期的MMJ(Multiple Mode, Japan)鏡頭鍍膜改進最大,最適合數碼單反發揮。Contax C/Y卡口的鏡頭以功能分類,有MM型和AE型兩種,以產地分類,又分為德產和日產,還有以鍍膜顏色分類,前後期號碼的差別,紀念版和普通版的差別。通常攝影界的說法是,Contax系統的變焦雖然牛,但是其精華卻在定焦。蔡司定焦鏡頭分為以下幾類:Distagon,廣角鏡頭;Planar;常規焦距鏡頭;Sonnar;中長焦距鏡頭;Vario-Sonnar;衍生自Sonnar的可變焦設計;Tele-Tessar,長焦距鏡頭。

關於1975年至2001年所有Y/C卡口Carl Zeiss鏡頭上的表示,其意義如下:
鏡頭上的標誌T*的原意為實施蔡斯標準多層鍍膜工藝的名稱,作為菜斯鏡頭群中最高級鏡頭的標誌。鏡頭上的標誌T的原意為」透明」之意,原意來自於Transparency;鏡頭上的標誌*的意為」進化」之意;
AE——表示能夠實現光圈優先和手動設定的鏡頭類型;
MM——表示進化為能夠實現快門速度優先和程序曝光的鏡頭類型,MM的原意來自於Multi Mode;
G——意味著該鏡頭在德國製造,在鏡頭對焦環下部印刷有白色字樣[Lens made in West Germany];
J——意味著該鏡頭在日本製造,在鏡頭對焦環下部印刷有白色字樣[Lens made in Japan]。

有蔡斯粉絲總結出各種價位的全定焦配置,高價類:Distagon 15mm/f3.5,F-Distagon 16mm/f2.8,Distagon 21mm/f2.8,PC-Distagon 35mm/f2.8,Planar 55mm/f1.2,Planar 85mm/f1.2,Planar 135mm/f2,APO-Sonnar 200mm/f2,APO-Tele-Tessar 300mm/f2.8。中價類:Distagon 18mm/f4,Distagon 25mm/f2.8,Distagon 28mm/f2,Distagon 35mm/f1.4,Makro-Plannar 60mm/f2.8,Planar 85mm/f1.4,Planar 100mm/f2,Makro-Planar 100mm/f2.8,Sonnar 180mm/f2.8,Tele-Tessar 300mm/f4,Mirotar 500mm/f8。低價類:Distagon 28mm/f2.8,Distagon 35mm/f2.8,Tessar 45mm/f2.8,Planar 50mm/f1.4,Planar 50mm/f1.7,Sonnar 85mm/f2.8,Sonnar 100mm/f3.5,Sonnar 135mm/f2.8。

一般來說,如果不需要暗光能力強,最大光圈f2.8的鏡頭就足夠了。Distagon 28mm/f2.8, Planar 50mm/f1.7,Sonnar 85mm/f2.8,和Sonnar 135mm/f2.8的搭配被稱為窮人的勞斯萊斯,值得推薦。它們在B&H的舊貨店單價一般在150到250美元之間,ebay和craigslist上會更便宜一些,但交易風險也比B&H更大一些。這些f2.8的蔡司鏡頭價格比佳能的低檔鏡頭還要便宜,但成像效果卻不亞於佳能的L級專業鏡頭。最近,又出現了可以自動對焦的轉接環,這樣轉接的鏡頭就可以使用佳能相機的電子自動對焦功能,在使用方便程度上和佳能的鏡頭沒有太大差別了。可以在ebay上找到自動對焦轉接環的生產零售商happypagehk。這樣的搭配涵蓋了最常用的焦段,不到1000美元就可以擁有一整套蔡司定焦鏡頭了。蔡司定焦鏡頭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拍視頻腳本經常需要手動調焦,蔡司定焦鏡頭的聚焦環很大,手感很好,一般電影攝像師都很喜歡這種手感。

如果需要強暗光能力,就要有最大光圈f2或f1.4的鏡頭了。Distagon 28mm/f2被人稱為好萊塢鏡頭,因為鏡頭設計繼承了另一支用於拍好萊塢電影的蔡司定焦鏡頭。它是在24-35毫米焦段公認的最好的定焦鏡頭,比萊卡的同焦段定焦鏡頭都要好,價格大概在400美元左右。Planar 50mm/f1.4大光圈時在保持相當解析度的前提下焦外柔和,反差適中,小光圈時銳度極高,解析力驚人,是一支典型的蔡斯風格鏡頭。Planar 50mm/f1.4具有很好的大光圈,但價格卻便宜的讓人吃驚,250美元就可以買到成色很好的二手貨了。在哈蘇試驗室做的MTF測試中,Planar 50mm/f1.4入選最好的鏡頭之一,如此的低價高質,只有蔡斯才能提供。Planar 85mm/f1.4具有便宜的價格,出色的MTF(哈蘇試驗室分數高於4.5),優秀的做工,大光圈反差較低,小光圈時解析度驚人,是典型的多用途鏡頭,可以拍攝人像或風光小品,成色很好的二手價大約在400美元左右。Planar 100mm/f2,F2的時候就非常銳利,色彩比P85要清麗透明一些,缺點是比較容易吃光,成色很好的二手價大約在800美元左右。有人比較過在135毫米焦段各個廠家的鏡頭,發現佳能EF135mm/f2是銳度最高的,焦外成像也不錯,新鏡頭單價也就在1000美元,Planar 135mm/f2在成像質量上不比EF135mm/f2佔優勢,價格高得離譜,2000-5000美元,只能成為有錢人的收藏品,實用價值不大。萊卡的
135mm/f2.8在成像質量上不比EF135mm/f2佔優勢。所以在135毫米焦段,如果要物美價廉的話,二手的EF135mm/f2是不二選擇。

蔡斯長焦鏡頭中,Sonnar 180mm/f2.8是最有名的。Sonnar 180mm/f2.8分日產和德產,德產有兩代,光學結構一樣外觀不同。前一代人稱「胖胖鏡」,反差較低,鏡頭很重,不推薦。日產或德產第二代Sonnar 180mm/f2.8都不錯。slrlensreview.com對Sonnar 180mm/f2.8的評價很高,認為除了略有眩光外,幾乎是一個完美的產品,但眩光現象可以用好的鏡頭罩避免。Sonnar 180mm/f2.8實拍的畫面柔和凝重,色彩濃郁,風格老派,對比強烈,焦外成像柔和,壓縮透視感很好。Sonnar 180mm/f2.8和Canon的EF200/2.8L II對比,最大光圈解析度不相上下,但色彩明顯佔優勢,價格更不用談,成色很好的二手價大約在300美元左右,加上電子轉接環也就400美元,而EF200/2.8L II新鏡頭單價要800美元。但是,slrlensreview.com對Tele-Tessar 250mm/f4和Tele-Tessar 500 mm/f5.6的評價並不高,認為不如佳能相對應的鏡頭。

蔡斯廣角鏡頭中,Distagon 21mm/f2.8是鼎鼎大名,因為佳能相機的用戶在廣角上沒有更好的選擇,Distagon 21mm/f2.8以邊緣成像超群一領風騷,價格也被一再炒高,現價達3000美元,從中價類鏡頭變成了高價類鏡頭。蔡斯剛剛投入生產的ZE Distagon 21mm/f2.8可以直接接到佳能相機上使用,新鏡頭單價也就1500美元,比Y/C介面的二手Distagon 21mm/f2.8便宜一倍還多,也可以算作攝影史上的一個奇聞了。其實Distagon 21mm/f2.8有著吃光較嚴重,色彩較淡的缺點,但相比其他廣角鏡頭還是不錯,唯一可以與其一比高下的是萊卡的Elmarit 19mm/f2.8,佳能新出的TSE 17mm/f3.5和TSE 24mm/f2.8 II成像質量也很不錯,但傾角移軸鏡使用很繁雜。理光的Nikkor 14-24mm f/2.8G ED據說是目前最好的廣角短焦距變焦鏡頭,成像質量可以和定焦鏡頭一比高下,可以買一個好的Nikon-EF轉接環,這樣Nikkor鏡頭就可以在佳能相機上使用了。但Nikkor 14-24mm f/2.8G ED是球面鏡頭,沒法使用中性濾鏡,在視頻拍攝中用處不大。

物美價廉的亞西卡ML鏡頭

和京磁日產蔡司鏡頭最接近的是亞西卡ML系列鏡頭,兩者在外觀、體積、重量諸方面都有相似之處,但鍍膜明顯不同。實拍感覺ML稍稍偏冷調,而T*鍍膜有些偏暖調,其它的差別當然還有一些,但它們的差別遠沒拍攝中的其它因素大,無論從清晰度、色彩、畸變、解析度來看都相當接近。價格方面亞西卡為蔡司的1/5。亞西卡Y/C卡口鏡頭有YUS、DSB、ML的分別。ML=Mutiple Layer coating多層鍍膜,DSB是單層鍍膜,YUS是Yashica US的省略,是在美國產的,也是單層鍍膜,現早已停產。ML系列的質量比DSB系列的好得多。據說日本人喜歡用Contax的機身來搭配Yashica的鏡頭,這和國內正好相反,大多數是用Yashica的機身來搭配Contax的鏡頭,可見亞西卡ML極高的性價比,和蔡司鏡頭的差距遠沒有價錢那麼大。亞西卡ML鏡頭在舊貨市場不容易找到,但價格非常便宜,一般100美元就可以打住了。

蔡司Z*鏡頭

90年代後兩德統一,東西蔡司公司也合併了,總部仍設在奧伯考亨,擁有員工3500名,同時在世界各地設有分廠。可憐的是著名的Contax品牌賣給了日本人,現在用在數碼相機上的蔡司也跟日本人姓了。現在為理光(ZF),索尼(ZA),佳能(ZE),賓得(ZK),生產T*鍍膜鏡頭的蔡司公司已經不是那個正宗的德國蔡司了,而是Cosina。ZE鏡頭是日本產的可以直接在佳能相機上用的蔡司鏡頭。儘管有很多玩老德鏡的看不起ZE鏡頭,但ZE畢竟代表了新的設計和成像趨向,特別適合於數碼:解像力高、抗眩光性能提升,雖然反差要略高些,而且他們有著極高的性價比,較好的做工,藝術的造型和柔順的體感。可以說,每一款ZE鏡,都比其Y/C卡口的兄弟鏡頭有更大的光圈,更強的解像和抗眩能力,更合理的遮光罩。ZE鏡頭已經出產了Planar 35mm/f2,Planar 50mm/f1.4,Planar 85mm/f1.4,Planar 100mm/f2,還有剛剛問世的Distagon 18mm/f3.5,Distagon 21mm/f2.8,可惜的是,Z*系列鏡頭遲遲不出大光圈廣角(ZE 21 mm/f1.4,ZE35 mm/f1.4)和長焦(ZE 135 mm/f2,ZE 180 mm/f2.8)。

蔡司旁支鏡頭

蔡司除了以上主要線條外,還有旁支如福倫達海麗亞(Voigtlander Heliar)鏡頭,祿萊相機的蔡司專配鏡頭等。二戰之後直到1960年代是福倫達海麗亞(Voigtlander Heliar)鏡頭的黃金時代,當時一款配備海麗亞鏡頭的Bessa Ⅱ型相機的售價足可以購買一輛家用轎車了,是一種奢侈品。現在的海麗亞鏡頭已經不像往昔那樣奢侈了,一般在二手市場也很容易找到。現在價格比較昂貴的海麗亞是林哈夫特選鏡頭,鏡頭的前圈有明顯的印記打著紅色「Technika」字,快門上也有「Linhof」的標記,帶有藍色或琥珀色的加膜。用它拍攝的人物面部皮膚柔和細膩像絲綢一樣順滑,卻又不失細節。有傳聞說二次大戰後,由於蔡司工廠印在戰爭期間受到嚴重破壞,加之西德新廠的設立,使得肖特光學玻璃廠庫存供不應求了,於是蔡司收購了福倫達老廠。「林選」蔡司鏡頭吸收了兩家頂級光學工廠的技術精華,再經過林哈夫之手,其光學性能也就可想而知了,當然這些老德鏡也是天價了。1974年,祿萊Rollei 35採用了蔡司的鏡頭設計,Rollei自行生產,鍍上Rollei招牌HFT鍍膜的Sonna鏡,成為新版的Rollei 35S。這支鏡頭對色彩解析度十分銳利,拍攝出來的調子是偏向暖紅,對於陽光普照的畫面更是處理得色彩斑斕。為了對應 Rollei 35 S(Sonnar)的誕生,原本搭載Tessar的版本也正式改名為Rollei 35 T(Tessar)。1990年代,Rollei 35以 Rollei 35 Classic Gold,Platinum,Titanium,Black等主要版本,以及Royal,Gold 75th Anneversary等限量版本來開發收藏級精品,它們都用的是Sonnar HFT 40 mm鏡頭。其他還有蔡司授權生產的鏡頭,索尼數碼相機用的蔡司鏡頭都是認證的。卡爾·蔡司鏡頭+索尼核心CCD技術+索尼高品質Bionz影像處理器,成就了一系列索尼數碼相機產品。而鏡頭、CCD及圖像處理引擎這三個核心部件也是一臺數碼相機成像畫質的關鍵所在。

萊卡鏡皇

萊卡(Leica,又譯作徠卡)是由一家同名的德國公司生產的照相機的品牌,由萊茨(Leitz)和照相機(camera)的前音節組成。公司的原名為恩斯特·萊茨公司,在1986年,由於萊卡品牌的知名度,萊茨公司改名為萊卡。萊卡相機最初問世於1913年,這臺萊卡相機是世界上最早的使用35毫米標準電影底片的35mm相機。它把電影底片的18×24毫米畫幅擴展到24×36毫米,縱橫比也隨之從4:3變為3:2。1954年,萊茨發布了萊卡M3(Leica M3)。M3於德國Foto Kina展覽會上首次發布後總共生產了20萬臺。M3是首個使用卡口的萊卡機身,這一個系列也持續的在改進:M6,M6 TTL,M7,MP,M8,M8.2,M9。萊卡的名氣源自旁軸相機,單反系列屬於最後不得已而為之的產品。萊卡的設計師—Willi Wiessner是R系的締造者,他是主要負責人併發揮了重要作用。自1964年起,萊卡生產了一系列單反相機,最初的型號為Leicaflex,繼而有Leicaflex SL、Leicaflex SL2。SL2被一些人認為是最堅固的35毫米單反相機,但SL2的製造成本比售價還高,這促使萊卡與美能達合作開發下一代電子化的單反相機——R系列的R3到R7。萊卡R8(Leica R8)完全由萊卡自行設計,並在德國的工廠生產。目前的型號為萊卡R9(Leica R9)。2009年,萊卡宣布R系膠片單反相機、鏡頭全面停產。

雖然萊卡是華麗高貴的象徵,其實萊卡的成功來自萊卡鏡頭的成功。萊卡相機公司全體員工都清楚地知道「鏡頭決定一切,精湛工藝的具體實踐」這句口號的含意。在設計和生產過程中,他們準則是:1)如果鏡頭設計得好,那麼不論在何種情況下,它都應有優秀和一致的表現;2)萊卡的每隻鏡頭都必須考慮到光圈全開時的影像素質,以及在不利的拍攝條件下依然有上佳的表現。

從M系列問世後,現代的萊卡鏡頭命名漸漸變得比較明確了。目前萊卡是以「鏡頭的最大光圈」來作為鏡頭命名的根據,原則如下:
    命名             光圈值            代表鏡頭
    Noctilut     f/1.0(F/1.2)   50mm/f1.0 M Noctilut
    Summilux     f/1.4            35mm/f1.4 R Summilux
    Summicron    f/2.0            90mm/f2.0 R Summicron
    Elmarit      f/2.8            180mm/f2.8 R Elmarit
    Elmar        f/2.8以上        90mm/f4 Elmar、35mm/f3.5 Elmar

另外命名上也有一些特性可供區隔:-M:M系列鏡頭;-R:R系列鏡頭;消色差校正(APO):達到APO級校正標準;非球面(ASPH):採用非球面;TELE:中距離望遠鏡頭;TELYT:長距離望遠鏡頭。ROM:Read Only Memo只讀存儲器,在使用TTL閃光燈時,透過機身與鏡頭上的電子接點,可以得到更精確的曝光控制。

90年代初期,萊卡在35mm/f1.4 Summilux ASPH的改款上意識到市場對於非球面鏡片使用效果的強烈肯定,因此開始全面地將各焦段鏡頭非球面化。據行家透露,萊卡M鏡頭介面的頂級鏡頭是35mm/f1.4 Summilux ASPH,50mm/f0.95 Noctilux,和90mm/f2.0 APO-Summicron ASPH。萊卡1961年生產的35mm/f1.4 Summicron鏡頭拍出的影像銳利,很適合製版印刷用,但感覺影調層次略欠。在1990年萊卡出過一支35mm/f1.4 Summilux ASPH非球面鏡頭。還有就是1994年推出的並一直生產至今的35mm/f1.4 Summilux ASPH非球面鏡頭。它是萊卡35mm鏡頭中最銳利的一支,拍出的照片影像邊緣利索,線條清晰,當開至最大相對孔徑拍攝時,影像邊緣仍能保持很好的解像力,色彩還原好,飽和度很高,顏色有些誇張,很受專業攝影記者的鍾愛。它在全開光圈的時候具有超乎想像的細節分辨力,反差與色彩還原。讓人根本無法相信這是用f1.4光圈拍攝的。該鏡頭在全開光圈時拍攝到的畫面綜合素質遠遠超越了許多日本產專業定焦鏡頭在最佳光圈時的表現。如果囊中羞澀只能購買一枚萊卡鏡頭的話,35mm/f1.4 Summilux ASPH的定焦鏡頭是不二之選,它擁有適中的焦距段,而且畸變幾乎為零,成像質量相當傑出,可以適應各類拍攝題材。買35mm/f1.4 Summilux ASPH一定要買銀色的版本,黑色和銀色的版本比較材料做工都差很多(銀色鏡頭是純銅鍍鉻,而黑色鏡頭是鋁合金噴黑漆)。

如果還有餘錢發燒的話,可以試試50mm/f0.95 Noctilux和90mm/f2.0 Summicron APO ASPH。50mm/f0.95 Noctilux最早出現在1966年,目前的50mm/f0.95 Noctilux是1994年上市的,對第一款做了較大的改動,新一代Noctilux對於耀光的抑制能力非常強,在反光強烈的環境下層次表現仍然突出。以前佳能出過一隻f0.95的鏡頭,然而色彩還原和萊卡比天壤之別。90mm/f2.0 APO-Summicron ASPH非球面鏡頭在1998年上市,取代了1980年發表的老款90mm/f2.0 Summicron。該鏡頭完全在德國生產,她的前款是在加拿大生產的。新款鏡頭在色差修正上有了明顯改進,色彩表現更為細膩。但萊卡AA(APO,ASPH)鏡頭價格非常昂貴,不要說普通消費者,專業攝影師也只有望錢包興嘆。

在超長焦鏡頭方面,佳能投資了6億美元和近半世紀的時間,創造了EF 200mm/f2,EF 300mm/f2.8,和EF 400mm/f2.8的奇蹟,連蔡斯也比不了,但是萊卡粉絲的比較測試發現,萊卡Apo-Elmarit-R 2/180,Apo-Elmarit-R 2.8/300和Apo-Elmarit-R 2.8/400清晰程度不亞於佳能的相應鏡頭,同時,萊卡鏡頭暗處細微結構保存和色彩還原都很好,藝術性很強。但萊卡鏡頭是佳能的相應鏡頭的兩倍價格,超過一萬美元,一般專業攝影師也買不起,只好到lensrentals.com或lensprotogo.com網店去租了。也有發燒友把中畫幅相機的超長焦鏡頭Mamiya Apo-Tele-Photo lens 2.8/300或Hasselblad Superachromat 2.8/300 Power Pack接到佳能135 mm相機如5D Mark II和7D上使用。

萊卡今年宣布R系膠片單反相機、鏡頭全面停產,所以萊卡R鏡頭在今後一段時間價格會下降,這是萊卡粉絲的福音,因為萊卡R鏡頭可以通過轉接環接到佳能相機上,可以用自動對焦轉接環的生產零售商happypagehk,但萊卡M鏡頭不能接到佳能相機上。老款小光圈如f2.8和f4的萊卡鏡頭在舊貨店單獨售價一般在400到800美元之間,所以普通人還是可以消費得起的。據萊卡鏡頭粉絲介紹,28mm/f2.8 R Elmarit,60mm/f2.8 R Elmarit,90mm/f2.8 R Elmarit,135mm/f2.8 R Elmarit,180mm/f2.8 R Elmarit是一個很好的搭配,如果不考慮暗光性能,Elmarit系列鏡頭的成像能力不亞於萊卡新款AA鏡頭,但全部購買只需3000-4000美元,是萊卡AA鏡頭同樣搭配價格的十分之一還不到。如果要在暗光下拍攝,f2的Summicron系列鏡頭可以最佳的兼顧暗光性能和價格的平衡。35mm/f2.0 Summicron Pre-AA,50mm/f2.0 Summicron Pre-AA,和90mm/f2.0 Summicron Pre-AA的搭配全部購買只需2000-2500美元左右,但性能上不亞於佳能的L級專業鏡頭。除此之外,萊卡APO Telyt-R 180mm / f3.4 (E60)是很不錯的長焦選擇,這支鏡頭是萊卡為美國海岸警備隊生產的,被戲稱作間諜鏡頭,對遠距離的物體成像非常好,層次分明,暗處細微結構保存的很好,色彩還原極具萊卡風格。行家測試,萊卡Telyt-R 560mm / f5.6的清晰度不亞於佳能EF 400mm / f5.6,而且細節保持的很好,舊貨單價一般在700美元左右。如果想試一下萊卡的品味,可以花300美元買一個中上成色的舊貨50mm/f2.0 Summicron Pre-AA,加上ebay上80美元一個的happypagehk自動對焦轉接環,就可以拍出現在連好萊塢都還沒有的萊卡風格的視頻腳本了,因為電影攝像機鏡頭有蔡斯品牌,但沒有萊卡品牌。

確善能-福倫達(Cosina Voigtländer, CV)鏡頭

reidreviews.com在萊卡M-8相機上比較各種品牌的鏡頭,發現萊卡鏡頭最好,蔡司和確善能-福倫達鏡頭略遜半籌,其他的包括理光這樣響噹噹的牌子都和前三位相差很遠。蔡司和福倫達鏡頭都是德國設計,確善能(Cosina)生產,由此可見德國的光學設計能力是日本本土品牌如理光佳能等望塵莫及的。當然確善能生產的現代蔡斯和福倫達鏡頭質量上不亞於原來的德產鏡頭,表明瞭日本民族的嚴謹作風。

作為擁有200多年歷史的德國品牌--福倫達,雖然在近幾十年淪為二流品牌,但是自確善能開始推出系列M42和M卡口鏡頭之後,福倫達似乎又復活了。福倫達全稱為Voigtländer,是德國老牌光學廠家。早在照相機被發明前的18世紀福倫達即是一家充滿活力的光學儀器廠商。廠址設在奧地利的維也納,福倫達於1840年研製成功相機,1841年開始銷售,可以說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相機廠商。後來,福倫達生產基地也從維也納遷往布勞恩蕭依克。

1900年左右,徳國的相機行業迅速實現近代化。福倫達也陸續推出裝置korinea和Heliar鏡頭的手提式攝影機和快拍照相機、箱式單鏡頭反射照相機、立體攝影機等新產品,並出口到歐洲、美國及世界各國。1929年福倫達Bessa彈折式皮腔相機(用蛇腹自動伸出式相機)問世。該相機和同年誕生的蔡司·依考的依考特起開創了使用卷式膠片的時代,受到戰後許多用戶的擁護。二戰後不久,福倫達不斷推出進新型相機和鏡頭:威特II、威特III、Bessa I、Bessa II等新一代相機相繼面世;Ultron、Nokton、Color Skopar、Color Heliar、Apolanthar等鏡頭同時推出,在這樣的背景下,福倫達實現了快速增長。福倫達相機一直是收藏市場的熱門,因為其產品往往都有獨特的設計,例如Super B、Bessa Ⅱ、Vitessa等都是相機發展歷史上少有的傑作。

福倫達是當年少數幾個能夠獨立設計製造鏡頭的幾家大廠之一,它所設計的Skoper、Heliar、Ultron、Nokton、Septon等都是光學經典,就連蔡司和徠卡的鏡頭與之比較都要略遜一分。1893年,福倫達去像散攝影鏡頭研製成功,並冠名「korinea」出售。2組2片對稱型korinea鏡頭成為福倫達的主打鏡頭,隨後,又出產了廣角型及製版用高度消色差等多種類型的korinea鏡頭。1926年推出新鏡頭Skopar。該鏡頭後來進行了改進,成為福倫達的主要鏡頭之一,一直長期生產。

有人總結出百年來攝影光學最有代表性的鏡頭設計名單,其中大多是福倫達或蔡斯公司的傑作:Voigtländer Collinear/Heliar/Skopar、Steinheil Unofokal/Goerz Dogmar/Goerz Dagor、CZJ Protar、Hugo Meyer Plasmat、Planar 80/2.8、Heligon 80/2.8、Xenotar 80/2.8、Angulon 90/6.8、Technikar 95/3.5、Planar 100/2.8、Xenotar 100/2.8、Color Skopar/Heliar 105、Xenar 105/3.5、S-Planar 120/5.6 T*、APO Lanthar 150/4.5、APO Lanthar 210/4.5、Heliar 210/4.5、G-Claron 240/9、Tele-Xenar 270/5.5、Tele-Arton 180/5.5、Super Angulon、Symmar。

1956年,福倫達有限公司被轉讓給蔡司,成為蔡司集團下屬的一家企業,1969年,福倫達與蔡司·依考實現合併。可是,這些的努力並未湊效,合併的第二年蔡司·依考宣布退出照相機行業。由此導致福倫達的商標及生產設備等全部轉讓給了佛蘭克&海德克(羅蘭)公司。1981年,羅蘭也倒閉了。後來,福倫達品牌被賣給日本的確善能公司。

確善能公司收購福倫達後,給這個古老的相機品牌帶來新生。以往只是生產一些低檔照相機的確善能憑藉福倫達的品牌和技術優勢,開始步入到生產高檔攝影產品的行列。確善能公司重新改造、包裝後的「福倫達」以生產旁軸相機為主,包括Bessa—R、L、T三個系列,而更引以為自豪的當屬確善能公司推出的十餘款高品質「福倫達」鏡頭,這些鏡頭無論是製造工藝還是光學素質,都堪稱完美,由於擁有自己光學玻璃熔煉工廠,同時沿襲了原德國福倫達公司的玻璃配方和製造技術,確善能公司生產出來的鏡頭有了質量和技術上保障,另外利用當今高科技手段和新型光學材料的應用,對原有鏡頭設計進行改造及創新,繼而推出了許多新款鏡頭,這些鏡頭在光學性能方面也達到很高水平。福倫達鏡頭做工精湛,成像不俗,價廉物美,因此被譽為窮人的萊卡。

福倫達的Heliar鏡頭號稱專家級人像鏡頭,拍出來的人像照充滿生命力及柔和美,細節飽滿,拍攝人像照,臉和膚色都表現出淡薄的脂粉味,是名副其實的人像鏡王,可用於時裝和廣告拍攝工作。Apo-Lanthar是高速的鏡頭,適合拍動的題材。同時,它具有高度光亮和高反差力的特點,色彩層次分明、鮮艷奪目、濃度適中,對白色的層次表現尤其超卓,適用於拍攝商業照片。Apo-Skopar鏡頭全開光圈拍出的影像依然高度銳利,色彩不柔和,可以用來拍攝風景。Telomar鏡頭的特性是立體感強,解像力高和反差低,供車賽或野外拍攝用。

福倫達SL系列鏡頭是為單反相機設計的,全金屬結構手動鏡頭,造型古典,製作工藝精湛,贏得一致好評。一脈傳承的德式手工鏡頭的精工細造,銀色外殼表現出全金屬鏡身的完美,做工精密,接合處讓人無可挑剔,理光向來以結實精密著稱,但也在福倫達之下。由於採用傳統手動鏡頭的造型設計方式,福倫達SL系列鏡頭體積相對比較小,結構十分緊湊,鏡身上的所有字體都是蝕刻而成,具有工藝精細、耐用性能好且檔次高的特點;在調焦時,手動調焦環轉動行程比較長,同時內鏡筒向外伸縮長度也較高,這樣的設計確保了手動調焦的精度和準確性。調焦環採用銀白色金屬,與蔡司的黑色噴漆相比,不存在磨損掉色的缺點。

福倫達SL系列鏡頭其中以40mm / f2 SL與125mm / f2.5 SL微距鏡頭綜合素質最為突出,成像效果不亞於萊卡和蔡司相應的鏡頭,價格卻是它們的1/3到1/4,新鏡頭單價也就在300-500美元之間。該兩款鏡頭在光線闇弱的條件下,全開光圈條件下基本上能抵消因大光圈而引起的各種像差,從無限遠到近距離拍攝像差變化很小,鏡頭的反差、色飽和度和色調呈中性,解析度和明銳度相對較高,影像柔和、細膩、清晰,層次豐富。福倫達單反系列鏡頭卡口型號十分齊全,它幾乎涵蓋了常見的所有卡口類型:Nikon AIS、Canon FD、Pentax KA、M42、MD、Y/C、OM。最近,福倫達開始推出匹配Canon EOS卡口的SL系列鏡頭,讓佳能相機的用戶又增添了新的選擇。如果想拍電影,佳能7D相機可以配萊卡,蔡斯,或福倫達手動定焦鏡頭,從而展現當前電影攝像機專用定焦鏡頭不具備的老德鏡的品味。

来源:看中國首發,轉載請註明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