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被遺忘的「中國人」 (圖)
東干人過著清朝式生活 不忘中華文化

有這樣個被世人遺忘的一群。

在從前的蘇聯,他們一直被稱為「東干」民族,會講流利的俄羅斯語。他們的祖先於130年前來到中亞,和多數海外華人的祖先一樣,在鴉片戰爭(1840年)後,即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之間,由於中國內亂,生活所迫,而漂流他鄉。

這批流落在中亞的中國人,聚居點主要在吉爾吉斯和哈薩克的交界處,即是秋河的兩岸,包括吉爾吉斯首都比什凱克的周圍,這一帶其實就是古代的碎葉城(現為托克馬克市),距離中國邊界約有1千公里

今天,他們仍被俄羅斯族、哈薩克族、吉爾吉斯族稱為「東干人」,其實,他們是源自中國內地陝甘兩省的回民,他們使用的語言是跟中國陝西和甘肅境內一樣通行的北方方言。

百多年來,他們並沒有忘記中華文化。他們創立了海外華人歷史的數個「唯一」或「第一」。

為了繼承母語文化,他們創立了世界獨一無二的,唯一把中文用斯拉夫字母(即俄羅斯字母)來拼寫的中國語言,相應地,也擁有以斯拉夫語拼寫的報紙及完整的一至十二號(即小學至中學)的課本教材。

他們是中國以外最大的回民社會群體,今天人數達到12萬人;當年也是最大一批武裝反清失敗後的移民群落(數萬人),那是海外華人穆斯林歷史上悲慘的逃亡史,在1877年深冬季節,這些來自中國陝甘兩省的回民,越過海拔5千至6千米以上的高原,後有清兵追擊,前有雪山阻路,成功逃亡至中亞的只佔30%,大約70%的人或戰死、或凍死、或餓死、或掉在雪崩中,至今老人家憶起都還會流淚。

這些目前居住在哈薩克、吉爾吉斯和烏茲別克的中國人,為什麼會被現今俄羅斯人稱為東干人呢?

東干,即指甘肅東部,原來是他們的第一代人來到這裡後,被人問作從哪裡來時,他們回答「東干」,即甘肅東部,後來一直沿用為「東干人」,其實是中國西北部的陝甘回民。

與中國隔絕近百年後,這些東干民族的生活方式,有些還停留在清朝時代,比如在他們的日常用語中,稱呼首相、總統為「皇上」或「皇帝」,政府機構叫做「衙門」,警察叫「衙役」,學校叫「學堂」,上學或上課叫「上學堂」。

更甚的是,有些女人的頭飾和穿著仍是清朝時代的,她們的這種清朝穿著,在結婚典禮上是不可少的服飾。


圖片來源: 網路


圖片來源: 網路


圖片來源: 網路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