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定良緣的「糖不甩」(圖)

糖不甩又名「如意果」,是湯圓的孖生兄弟,加薑汁特別祛寒正氣。「糖不甩」做法簡易,直接把糯米粉煮熟,挪搓成粉丸,在鐵鍋中用滾熱的糖漿煮熟,然後撒上碾碎的炒花生或切成絲的煎雞蛋伴食。

這「糖不甩」的由來,據傳還跟八仙有關哩。清朝道光十九年,廣東東莞東坑鎮一帶吸食鴉片之人甚多。初春二月二,由於流毒氾濫,民不聊生,趕往東坑過「賣身節」受財主雇佣的男丁精壯無幾,大都是面黃肌瘦,勞力退減。上天大八洞神仙呂洞賓聞說後連忙打制治癮靈丹,普渡眾生。但良藥苦口,再者私自下凡,乃冒犯天條。於是呂仙人把仙丹藏於熟糯粉丸內,配以糖漿煮成甜滑、可口的「糖不甩」(取之「糖粉粘丹不分離」之意),搖身變成一個挑擔叫賣的老翁,從街頭到墟尾實行半賣半送。眾人吃後,果真殺住了鴉片流毒,體力、智力恢復。

相傳「糖不甩」還跟男女姻緣相關呢。地處東坑、茶山、橫瀝各鎮的「埔田片」一帶,舊時男婚女嫁還比較保守,更談不上如今的自由戀愛了。每當媒婆帶後生仔到女家「相睇」,如果女方家長同意這門親事,便煮「糖不甩」招呼男方。男方看到端上桌上的是「糖不甩」,知道這門親事「甩」不了了,於是大功告成,大碗「糖不甩」越吃越香,吃完一碗再添一碗,表明願意好事成雙。如果女方不同意這門親事,則煮打散雞蛋的腐竹糖水,男方看到台上擺的是碗打散雞蛋的腐竹糖水,知道這門親事「散」了,那就知趣一點,以後別再糾纏了,這時「腐竹糖水」雖甜在嘴巴,卻苦在心上,匆匆喝上一口,便告辭而去。這樣的事,對上年紀的東坑人來說,都非常清楚。

有關「糖不甩」的趣事尚多。據傳公元1883年,即光緒9年,慈禧終止聽政,光緒帝親政皇朝。廣開賢路,恢復全國科舉大考。東坑丁屋村貧苦才子丁仁長,上京赴考,沿途以吃母親所做「糖不甩」糕點充飢。試後被光緒帝欽點為癸末科當朝進士,御封「翰林院庶吉大學士」,驚動鄉梓,現吁丁屋村有碑為證。時過境遷,「糖不甩」小食已傳遍省港城鄉。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