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部門缺乏有效手段監管污染企業

河南省南陽市一家污染企業,最近把當地環保局告上法庭,並且贏得了官司,顯示出中國環保部門在面對製造污染的利稅大戶,缺乏有效手段進行監管。

南陽市高新科技區夢靈釩業公司,因為污染嚴重和違規生產,被當地環保局斷電強迫停產,夢靈釩業公司向當地法院起訴環保局,並索賠270萬元的賠償。香港明報報導說,最近當地法院裁定,中國的相關法律沒有授權環保局有權對企業停電,因此南陽高新科技區環保局的行為是行政違法。不過法院駁回了企業索賠的要求。

報導說,這說明中國環保部門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治理環境污染。

不過,中國一位網路作者劉先生認為,類似這樣的案件,只能說明該違規企業有強硬的官方背景:

「這個企業它能告贏肯定是有背景的。因為在中國如果要是民告官的話,能立案甚至還能告贏,一般都是有背景的。否則的話你連門兒都沒有。」

在美國的中國事務網站主編伍凡表示,在中國,能夠上繳高額利稅的企業,往往會受到當地行政當局的強力支持,相對而言,環保部門幾乎沒有任何行政權力:

「中國地環保局是最最沒有權力的一個部門。沒有立法權、沒有執行權,只有一個監督和建議權。沒有任何用處。人數也最少,投入的資金也最少。現在當地政府誰給錢水就是大爺。你搞什麼我都管不了了。報稅繳得厲害。當地政府要靠他們養嘛。誰錢給的多,誰就是大爺了。」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因為環境污染問題導致的居民和企業衝突事件頻繁發生。中國知名企業比亞迪公司,最近也爆出下屬電池工廠常常趁夜間排放污染氣體,導致附近居民難以忍受。《明報》報導說,深圳龍崗區數百名居民,星期一前往比亞迪示威,抗議企業的偷偷排放行為。

而最嚴重的案件發生在浙江海寧,上星期上萬居民衝入一間外資化工企業,抗議企業污染導致當地居民身體健康嚴重受損。抗議人士和警方發生衝突,消息透露說有多人被逮捕。

劉先生表示,近年大量海外化工企業以獨資和合資的方式進入中國,他們主要看重的,是中國的環境成本低廉:

「一般這些化工企業它的主要成本是治理環境,就是排污的這套設備。它現在搬到中國就大量地節省了這方面的成本。而這方面的成本是佔它整個企業支出成本很大的一塊。所以,它並不是看重中國廉價的勞動力。」

伍凡則表示,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中國社會九大熱門衝突問題之一。他認為,中國各地地方政府在繼土地財政之後,現在開始進行污染財政,把外國高污染企業引入,卻對污染問題視而不見。他認為,有關環境污染問題的衝突,在中國將日益嚴重:

「土地現在越來越少,就從環保上想辦法。那只有賣礦山了。反正就是犧牲老百姓的利益來得到錢。污染已經成為社會動盪九大禍害根源之一。中央政府管不了,地方政府胡作非為,結果就放火燒掉。你不讓我活,我也不讓你活。最後可能就會出現這種結局。」

劉先生則表示,在中國權力高度集中的體制下,如果沒有地方行政當局的支持,環保部門對污染企業的監管只能處於軟弱無力狀態,而民間自發的環保團體面對最近兩年政府的壓制也漸漸式微,中國的環境污染只會越來越嚴重。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