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梁楷《潑墨仙人圖》賞析

 2011-09-15 14:3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梁楷《潑墨仙人圖》(立軸、紙本、墨筆,縱48.7厘米、橫27.7厘米,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梁楷,南宋畫家。祖籍東平(今屬山東),居錢塘(今浙江杭州)。從賈師古學畫,山水、人物、花鳥兼善。但今人多見其傳世之人物畫,其《八高僧故事卷》及《釋迦出山圖》中的樹石山水,顯示其山水畫的功底非常深厚。宋寧宗嘉泰(1201-1204)時為畫院待詔,並賜佩金帶。然其性格豪放不羈,「敝屐尊榮,一杯在手,笑傲王侯」。不能忍受畫院的規矩,遂將金帶懸壁,離職而去,人稱「梁風(瘋)子」。多作釋道、鬼神,有兩種幾乎截然不同的風格,一種是「細筆」,取法吳道子、李公麟,衣褶用尖筆作細長撇捺,轉折勁利,稱「折蘆描」;一種是「減筆」,繼承五代石恪的簡括,以寥寥數筆橫掃,墨色淋漓飄逸。對後世簡筆寫意畫的發展影響極其深遠。

梁楷深通禪理,生性狂放,嗜酒自樂,人稱"梁瘋子"。《潑墨仙人圖》便是其傳世名作。此畫以高度集中概括的簡練手法,用蘸墨大筆,廖廖幾筆,如墨潑紙,信筆而成,描繪出一個醉醺醺的神仙形象來。此畫極為生動,堪稱神完氣足,達到了水墨畫的極致。

畫上有題詩云:

"地行不識名和姓,大似高陽一酒徒,應是瓊臺仙宴罷,淋漓襟袖尚模糊。"梁楷的這種潑墨畫法為後世禪宗畫開了先河。此畫曾經乾隆、嘉慶兩朝內府收藏。

以前,看梁楷的《疏柳寒鴉圖》,驚異於他寥寥幾筆,就把幾隻寒鴉或飛或棲,殘柳枯枝,一派蕭瑟的畫境,表現得淋漓盡致。後來,又看到他的《潑墨仙人圖》,才恍悟簡筆寫意遠非梁楷真面貌,傳神達意的潑墨人物才更能渲染他的率真性情。

畫的是一位仙人不衫不履的醉態。你看他,袒胸露懷,寬衣大肚,抿嘴聳肩,步履蹣跚,一副醉意蒙矓的樣子。細細看時,仙人的嘴角正露出一絲神秘的微笑,一雙小眼半睜半閉、似譏似諷,彷彿看透了世間一切。

呵呵,世間事,誰參透?且醉眼迷離,看世上滑稽之事,笑人間可笑之人。

《潑墨仙人圖》是其減筆畫的代表作,紙本,縱48.7厘米,橫27厘米,墨畫。圖繪一禿頂敞胸大肚的仙人,一足出前,似在行走,但顯得步履踉蹌,彷彿是有些醉意了。仙人自不同常人,其衣衫不整,非以遮體,而看其臉部,眉眼鼻嘴擠成一堆,下巴鬍子邋遢,似乎形象很猥瑣,但卻是脫盡了俗相,透出絲絲的仙氣。全圖勾筆極其簡略,僅以顯示局部些小的輪廓,而佔畫面大部之衣著則用粗筆蘸墨法依褶痕橫掃,墨色淋漓滋潤,而質感極強。

但看畫面,似乎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先以淡墨塗抹,而後在將干未乾時再在肩頭以濃墨破,在干後再用濃墨勾腰帶。這種粗筆橫掃,筆簡而意到,墨色淋漓酣暢的畫法,為梁楷之前所無,而且在南宋繪畫由工細趨向簡略的潮流中也為僅有,後人稱之為「潑墨」,成為後代畫家心儀手追的大寫意的楷模。但是,此所謂的「潑墨」,與今天我們所見張大千創製的「潑墨潑彩」,還是完全不同的。張大千是不用筆,而將墨水或顏料盛在缽內,用手執缽直接將墨水或顏料潑在畫上,然後依其自然形成的痕跡用筆適當加以引導。

而梁楷的潑墨,則是先用「蘸墨法」在粗筆中飽蓄濃、淡尚未完全混合的墨水,然後以手執筆,按程序疾速在畫上橫塗豎抹,使留下的濃、淡墨色自然滲化,似墨汁潑翻,卻又留有用筆的軌跡。嚴格地講,梁楷的潑墨,是用筆所致,有潑墨之意,而無潑墨之舉。這一種表現力極其震撼,而又極具難度的繪畫技術,歷代備受推崇,明徐渭、清八大、金農乃至現在,無數畫家奉若聖明,趨之若鶩。

梁楷不愧是潑墨人物畫的鼻祖,他以濕筆飽蘸濃墨,自上而下大刀闊斧地率性揮寫,不過幾筆,仙人寬衣慵體、諧趣可愛的神態已經恍如眼前。他誇張地加高了仙人的前額,最大限度地將其五官擠成窄小的一團,垂眉細眼,扁鼻撇嘴,既顯得醉態可掬,卻又詼諧滑稽。他用潤墨寫出「仙人」的腰帶,僅僅四筆,但是肚子的形狀和行走時衣帶飄動的意態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如果你能靜下心來,似乎能聽到仙人步履蹣跚行走的聲音,也似乎能聽到似是而非的笑聲。

宋代院體繪畫,提倡的是嚴謹工致的寫實風格,梁楷想來是擅長工筆精寫的,而我們可以看到的梁楷的畫,卻都是情馳神縱的放情潑墨。似乎,他是把自己的性情完完全全浸淫在水墨裡,一俟落在宣紙上,就汪洋恣肆、放達不羈起來。

畫如其人,富有鮮明藝術個性的作品,必然出自富有個性的畫家。當年,梁楷就是憑著這股「瘋」勁,標新立異,發展了筆簡形具、得之自然的「減筆」畫風,因而在中國畫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来源:中國文博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