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 韓婆媳難念「過節經」

「我整天都在廚房裡忙著做飯,但小姑子在房間裡看電視。過節又不能不吃飯,還要給小姑子做飯。」

主婦全某一到節日就心情煩悶。她說:「雖說是還沒有出嫁的女兒,但婆婆也太偏心了,讓人生厭。」

常言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韓國其中一本就叫「婆媳過節經」。中秋節就在眼前,雖是一家團聚的節日,但婆媳之間微妙的神經戰也會準時打響。《女性朝鮮》和女性門戶網站「Ezday」最近針對全國婆媳1500人,就節日時彼此最「看不慣」的行為進行了問卷調查。

30.5%的兒媳表示,婆婆對妯娌和小姑子偏心時最討厭。比如,「一大早就打電話讓兒媳早點過來,但讓小姑子睡懶覺」、「兒媳一個人上市場買菜回來,但婆婆對遲來的妯娌沒有一句怨言」。

排在第二位(21.5%)的是「嘮叨」的婆婆。比如,「讓兒媳每道菜都少做一些,但又抱怨‘做的太少’」。排在第三位(17%)的是阻止兒媳回娘家的婆婆。如,「小姑子馬上就要到了,看看再走吧」。其後是,「你的日子真舒適」、「現在的孩子不知道何謂辛苦」等老調重彈的婆婆(12.5%)和「與其他家兒媳給的零用錢作比較」的婆婆(9%)。

婆婆也對兒媳有諸多不滿。梁某說:「做完一桌菜後才出現,輕飄飄地說一句‘媽,辛苦了’。這時候很討厭。」調查顯示,婆婆對姍姍來遲的兒媳最為不滿(35%)。婆婆們說:「以住得遠為由姍姍來遲,進門就找東西吃」、「說是堵車才來得晚,但覺得是故意的。」

因為中秋節紅包,婆婆們心理不是滋味兒。「以忙為由,只寄錢不回家看望的兒媳」(22%)排在第二位。「整天擺著一副臭臉,面無表情的兒媳」(15.5%)排在第三位。「以照看孩子為由不出房門」、「以回家舟車勞頓為由,不做任何事情」(10%)也讓婆婆大為不滿。申某說:「把飯菜擺上桌後才進門,祭祀結束後就馬上要回家,每當這時候真的很寒心。」排在第五位的是「滿腦子都想著回娘家的兒媳」(6.5%)。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