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中劍專欄】中國私企遭遇「冰河世紀」
——權力經濟三部曲

中共當局近年一直要求歐美承認它的市場經濟地位,可是在國內卻沒有任何人相信中國當前是市場經濟。因為市場經濟是以市場為導向來配置資源,而中國的現狀則是以權力為導向來配置資源,所以確切地說,當前中國是權力經濟而非市場經濟。對於這一點,所有中國的民營企業家都深有感觸。

當今中國,如果沒有官場的門路、權力的庇護,非但做不到生意,賺不到錢,還會被各路衙門以各種堂而皇之的藉口罰款、停業甚至鋃鐺入獄。這就是幾乎所有中國的私人老闆都向官場,向權力靠攏的原因,也是中國私營企業主無可避免的「原罪」。越大的老闆,與官場的關係越深,「原罪」也越大。

在市場經濟之下,爭奪有限的市場是所有企業的目標。因為有了市場,企業才能得以生存、發展、壯大,老闆才能賺錢。在權力經濟之下,炙手可熱的權力資源成了企業做大,老闆賺錢的首選。從社會體制上說,共產黨的專制權力是近於無限的,完全可以讓中國社會的任何一個人一夕成名,一夜暴富,也可以讓本來功成名就者一日之間身敗名裂,傾家蕩產。即使是中共體制內部的主席、副主席劉少奇、林彪、王洪文等人,也難逃體制本身的陷阱。然而在實際層面,掌握這種近乎無限的權力資源的職位在官僚體制中又是有限的。比如某個重要部門的一把手,有權審批、敲圖章的就一個人,只有搞定這個人才能拿到工程、圈到土地,借到貸款,賺到鈔票,可想而知會有多少老闆參與爭奪這職位有限而權力無限的「寶貴」資源。

企業競相收買權力的結果必然是收買權力的代價也隨著越趨激烈的競爭而水漲船高。在八十年代剛開始搞這種「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的初期,官員受賄也無非就接受一些比較值錢的禮品,比如進口家電之類的,當時受賄萬元以上就是大案了。後來隨著中共與時俱進,賄賂就發展到送車,送房,送錢,送情婦,而且一送就是上百萬,上千萬甚至上億。

當前,中國的權力經濟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手握實權的官員們已經不滿足於收錢,他們要干股,而且要佔相當大的比重,甚至佔大頭。這是因為當前中國「國進民退」的形勢已經越來越明朗,在權力經濟的格局下,權力成了企業最重要,也是最搶手的資源。手中沒有權力資源,或者權力資源不夠硬的企業正在「國進民退」的過程中被踢「出局」。如果中國的政治體制不發生一個根本性的變化,那麼在現有的社會格局下,在政府支持下的那些官場背景深厚、掌握強勢權力資源的企業不斷侵蝕和擠壓之下,民營企業的生存空間只會越來越小,中國將會有相當大數量的民營企業難以為繼,最後剩下的只有那些掌握相當的權力資源的企業。

與當今世界政治民主化,經濟私有化的潮流正相反,中國經濟當前的「國進民退」是專制與資本雜交而生的權貴資本主義特有的必然現象,同時也是共產黨體制內的權貴不斷侵吞社會資源的過程。當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已經被壓榨到極限,以至於進一步壓榨弱勢群體而激增的「維穩」支出已經超過收益的時候,中國的民營企業也就成為了「饕餮」怪獸的下一個目標。

那些看不清社會大勢,抱著僥倖心理企圖靠借高利貸來度過「經濟嚴冬」的私企老闆們意識不到,自己面臨的不只是一個寒冬,而是一個冰河世紀。

對民營企業來說,由中共當局坐莊的權力經濟是一個養、套、殺的三步曲,與股市莊家的手法非常相似。鄧小平的時代是民營企業的春天,是把民營企業「養肥」的時代;江澤民的時代拉私企老闆入黨,是讓有錢人「入套」的火熱夏天;胡錦濤時代「國進民退」,對私營企業來說是肅殺的秋天,然而這還不是最後。

當今中國,真正掌握國家經濟命脈的是太子黨,而代表太子黨勢力的習近平又被預定在「十八大」上接班。如果習近平順利接班,意味著太子黨勢力進一步膨脹。對於本來就飽受太子黨手中的壟斷型國企擠壓的民營企業來說,那很可能就是嚴酷的冬天了。

對於生意越來越難做的私企老闆們來說,是繼續在「冰河世紀」苦苦支撐下去,還是移民海外,在一個自由公正的社會中從新開始,是一個值得考慮到問題。

點擊與作者交流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存中劍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