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大連石化大火連連 「燒」了總經理(組圖)

作者:金曉剛  2011-09-01 21:3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8月29日上午10點左右,中石油大連石化分公司突然發生火災


事故高發,大連石化人久經考驗「臨危不亂」

【看中國記者金曉剛綜合報導】中石油大連石化繼8月29日火災事故後,已是13個月以來的第四次「著火」。大連石化官方30日稱免去公司總經理職務引發外界議論。

13個月4次火災 中石油總經理被免職

據財經網報導,8月26日,在中石油發布半年業績報告中,蔣凡被宣布不再擔任中石油上市公司董事,公告並未給出相關理由。而在報告發布後的第三天,即8月29日,大連石化再次發生火災。

中石油8月30日決定,免去大連石化公司總經理蔣凡職務。成立事故調查組進駐大連石化,在安監總局指導下,調查8-29火災事故。

據媒體報導,8月29日上午,中石油大連石化分公司儲油罐發生火災。大連市委宣傳部稱,起火點是中石油大連石化7廠,位於甘井子區,是一個儲油罐,內有800噸柴油。

實際上,此次事故已是一年多來中石油大連石化第四次「著火」。今年7月16日,中石油大連石化公司常減壓蒸餾裝置因換熱器泄漏發生著火。2010年7月16日,大連新港碼頭油庫輸油管線爆裂引發爆炸,引燃103號罐體起火,部分原油泄漏入海,引起一定程度的海域污染。同年10月24日,103號罐再次發生火情。

前三次事故不僅沒人受罰,反而有人受表彰

而在前三次事故中,不僅沒有任何責任人受到處罰,反而有人因搶險有功而受表彰。

例如,2010年7月16日的起火事故造成1500噸原油入海,成為中國海上溢油事故之最。經2380名消防員工奮戰15小時,大火才被最終扑滅,國家安監總局後來成立了調查組,但迄今事故距離發生已滿週歲,卻仍無最終調查結論。此後發生的兩次事故,雖也見諸報端並引起軒然大波,但最終也都不了了之。

國際經濟時報1日刊文指,去年「7•16」火災過後不到一個月,在賠償未定、處罰未明的情況下,中石油大連石化分公司卻大張旗鼓地召開事故搶險救援表彰大會。本該承擔事故責任的相關單位和個人,竟成為了功臣,立功受獎。當時就有評論稱,這種把「喪事當喜事來辦」的做法不僅掩蓋了責任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接下來的三場火災埋下了隱患。

經濟利益大於一切

顯然此次總經理蔣凡雖被免職,但還遠遠不能平息外界批評。四川新聞網署名王國信的作者為文評論:中石油的問題,表面上指向的是一個安全問題,也或許是管理問題,但背後的問題,卻絕對不僅限於此。失火事故,接連發生,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可能還是來自公權力「護短」所帶來的人禍。

文章指,在「7.16」爆炸漏油事故發生之後,中石油和當地政府不僅未對污染損害賠償做出任何表態,反倒阻止遭受損失的水產企業和養殖戶到法院起訴。弔詭表現的理由是中石油與大連市政府達成「投資抵賠償」的默契。據報導,中石油承諾的項目上馬後產值預計將佔到大連市GDP的1/3。經濟利益大於一切,這才是關鍵所在。

每個人都躺在「火藥桶」上

國務院調查組資料顯示,大連沿海各個原油罐區實際儲存的油品總計700多萬噸,當地有人嘗言,如果火勢蔓延,整個大連將在火災裡燃燒5年,而一旦液體碼頭失火,僅劇毒就有可能導致上百萬人死於非命。為了GDP,大連市和中石油大連進行了一場「交易」,籌碼是整個大連的安危,何其重矣!

文章呼籲,應該擔心的並不僅僅是生活在大連的人們。國家環保總局曾通報稱,總投資近10152億元的7555個化工石化建設專案中,81%布設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區等環境敏感區域;45%為重大風險源,中國的化工石化行業存在著嚴重的布局性環境風險。這句話的另一個意思是,你我其實都躺在一個「火藥桶」上面,「誰也不是看客,我們都是乘客」。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