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印象最深刻的70年代臺灣教材(圖)

核心提示:在國語課本裡,每一課都有些小文章,下面會有幾個生字讓大家練習。可能那一代小朋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蔣介石看小魚逆流而上的故事了:蔣公從小就不怕勞苦。他每天都要灑水掃地,幫著母親到園裡去種菜。母親織布的時候,他就在旁邊讀書。有一天,他到河邊去玩,看見河裡有許多小魚,向水的上游游。因為水太急,幾次都被衝下來,但是小魚還是用力向上游。蔣公看了,心裏想:「小魚都有這樣大的勇氣,我們做人,能不如小魚嗎?」蔣公小的時候,不怕勞苦,又很有勇氣,所以長大了,能為國家做許多事。(以上源自小學二年級上學期第十二課)


臺灣教材《蔣公小的時候》(網路圖片)

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後出生的人,都是在80年代初紛紛進入小學的。小學共分低、中、高三個年級,又各有兩個年級。一二年級的時候都覺得五六年級好大呀,心中充滿了敬畏感以及期待感。但現在來看,不管是一年級還是六年級,還不都是小孩!

臺灣小學教育的課程,以傳統又官方的說法,是「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因此,當時的課程設計,一學年分上、下兩學期,除了主科--國語、數學、社會、自然、生活與倫理以外,還有體育、唱遊、美勞、書法、珠算等課程,另外還有一個很有時代性的「保密防諜」教材。

在國語課本裡,每一課都有些小文章,下面會有幾個生字讓大家練習。可能那一代小朋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蔣介石看小魚逆流而上的故事了:

蔣公從小就不怕勞苦。他每天都要灑水掃地,幫著母親到園裡去種菜。母親織布的時候,他就在旁邊讀書。有一天,他到河邊去玩,看見河裡有許多小魚,向水的上游游。因為水太急,幾次都被衝下來,但是小魚還是用力向上游。蔣公看了,心裏想:「小魚都有這樣大的勇氣,我們做人,能不如小魚嗎?」

蔣公小的時候,不怕勞苦,又很有勇氣,所以長大了,能為國家做許多事。

(以上源自小學二年級上學期第十二課)

一般死小孩看到魚,大概就只會想抓來玩或吃掉吧。當年,老師們都喜歡拿這個故事來鼓勵小朋友要努力向上。聽到激動處,一些感性的小女生已經感動得稀裡嘩啦。

本文留言

作者廖信忠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