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300億元紅包發給了誰

中石油26日發布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由於煉油業務虧損較大,淨利660.07億元,同比微增近1%。不過,該公司依然對股東依然慷慨,拿出近300億元現金給股東發紅包。

時值各大上市公司發布半年報,毫無疑問,最耀眼的還是國有壟斷企業的業績,年年飄紅、風雨不倒。不管什麼金融危機、美債危機還是日債危機、也不管國內經濟通貨緊縮還是通貨膨脹,壟斷國企的利潤總能增長個四五成,讓眾多民企小兄弟看了「分外眼紅」。之前曾糾結於四大國有銀行日賺十幾億,如今,中石油慷慨發紅包了,民眾內心的那個糾結,有過之而無不及。

中石油派發「300億元紅包」,的確是慷慨的大手筆。比起油價只漲不跌、內地漲香港跌,中石油此次派發大紅包應該算的上深得民心了吧?可我們還是想問,這300億的紅包都發給了誰?

中國石油半年報數據顯示,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送1.623元的現金,合計派發297.03億元。這裡的「股東」顯然指的是,持有中石油股份的的投資者,而真正受益的大部分是在股東名冊上有名有姓的,包括中石油的大股東、管理層以及內部持股員工。中石油是一家上市國企,若論股東,全體國民都是股東,為何只有一小部分人獲利?民眾的糾結顯而易見。

政府作為壟斷國企最大的股東,理應享有分紅。然後政府再將這部分資金用於社保、醫療、救助等公用事業。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壟斷國企的全民所有制特性,也才能讓不參與充分競爭的壟斷國企具備責任意識。對於國企盈利,國家早有規定,要上繳國有資本收益。對於資源性行業企業,如菸草、石油等,上交比例為10%。可國企究竟上沒上交?交了多少?這些錢又用到了哪?在不公布具體數字的情況下,公眾無法得知。而現實情況是,國企分紅、上繳紅利,公眾根本沒感覺。

其實,國企巨額利潤不能惠及全民,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誰投資,誰受益」的基本原則,異化成了「全民投資,親近者受益」的怪異現狀,公眾對國企巨額利潤哪有基於股東身份的「共同的利益感覺」?雖然2007年國資委發布政策,結束了國企13年不繳紅利的時代,但上繳數字依然是個謎。國有企業越來越賺錢,國有企業的高管和員工的薪酬福利越來越高,但「國企賺的錢」都哪兒去了?對於民間發出的詰問,誰能回答?

有人預估,今年僅中央一級的國企去年的稅後淨收益就在1.5萬億以上。給每個中國人發1000元的紅包應該有富余。但國資委測算今年國企上繳的國有資本經營收益只有645億元,只是國企利潤的一個零頭,而且這部分紅利,主要用於央企的改革,也就是在國資委部門內消化。公眾所期待的那種落入個人荷包的國企分紅,至少目前是根本不存在的。

大家都知道,壟斷國企之所以那麼賺錢,不是因為其經營者格外有才,而是因為其中包含了民企不可企及的資源性利潤以及壟斷性利潤。這得益於國家賦予的壟斷地位和各種資源型、政策性優待。如果我們的國企都像麥當勞、寶潔、家樂福那樣從全球激烈競爭的市場中賺錢,那就不能說是國家權力支持的結果,可現實並不如此。與社會平均水平相比,國有企業效率低而薪酬福利高,在一次分配環節就製造了不平等,即所謂「體制內」和「體制外」的差距。如果國企的利潤依然在部門內部循環、分配,而不是回報股東和公眾,相當於在二次分配時,進一步加劇了這種不平等。

國有企業分紅,不僅是履行對股東責任的問題,更是維護社會公平的需要。國企上繳紅利的另外一層考慮是,政府已經承擔了企業的大部分重組成本,如學校、醫院等社會責任,以及職工提前下崗和內退所造成的成本。實際上,上述社會負擔的剝離正是國有企業利潤水品不斷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國家更有理由去彌補這些成本。

何時國企紅利能夠惠及全民,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留言

作者秦明月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