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本叫做《平遙古城》的書中第一頁上這樣寫到:「山西省的平遙古城,這座古老而神奇的封建縣治城池,是黃河中下游漢民族居住區古代縣城的典型。1997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把平遙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時,是這樣評價的:‘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在《山西旅遊景區大全》中對平遙的歷史有如下記述:
據出土文物考證,早在新石器時期,平遙已有人類繁衍生息。相傳這裡曾為堯(公元前21世紀)的封地。因此稱為古陶地。
平遙古城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前827——782年)。《平遙縣誌》載:「周宣王時尹吉甫北伐獫狁,駐兵於此。」成垣為夯土筑,在今平遙西北6千米處,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
西漢時,漢文帝劉恆為代王時,在此曾建都中都(今平遙);到南朝北魏時,太武帝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因避魏太武帝之諱(太武帝名拓拔燾,「燾」和「陶」同音)改平陶為平遙。至此平遙民名字沿用至今。
明洪武三年(1370年)平遙古城在舊城垣的基礎上筑成磚石城牆,形成現在規模。
清道光三年(1823年),全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在平遙城西大街崛起。當時集中了全國最大的票號富商。有了這個基礎,從而帶動了城市建設的大發展,保證了城市建築的較高質量,也促進了平遙古城社會、經濟、藝術的發展。
平遙古城其總布局是仿造靈龜的式樣設計的。全城以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為主線,縱橫交錯以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構成近似龜甲之上的八卦圖案格局,主次分明,井井有條。全城的心臟便是南大街北部的那座高大的市樓。
平遙有龜城之稱,龜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象徵吉祥、安寧、長壽,是有靈氣的動物。古城設計師特意為平遙設計了六道城門,而且各有一個外凸的瓮城,既能方便出入,又保障安全。(P157)
關於平遙為烏龜城的來源,曾經有這樣一個傳說(見《平遙古城》P7):在堯帝受封在陶(今平遙)後汾河下游泥沙於塞,洪水氾濫,晉中盆地被夷為晉陽湖。堯帝只好帶著妻子和大臣們離開這裡,到別處居住。後來舜帝任用大禹治水。大禹用十年的時間把積水疏導到黃河中,完成治理水患的使命。
當舜帝帶著娥皇和女英兩位妻子(堯帝的兩位女兒)回到故土陶地的時候,發現故城完全被淤泥掩埋。蹤跡皆無。這下子可把眾人難住了。
正在大家一籌莫展之際,出現一隻金燦燦的碩大無比的烏龜,緩緩的從波濤滾滾的汾河爬上岸來,意味深長的看了看娥皇、女英,然後從容的向前爬去。溫和慈祥的舜帝心一動,對兩位愛妻說:「靈龜出現是吉祥之兆,也許是先皇顯靈於我們。我們跟著它,它停在哪裡我們就在哪裡筑城。」眾人都覺得舜帝說的有道理,就跟著靈龜一起走。當靈龜爬到平遙所在城池的地方就不動了。舜帝說:「這是上天指定的地方,我們就在這裡筑城吧。」舜帝將筑成的任務交給了大禹。大禹為了紀念靈龜,就仿造靈龜的樣子建造城池。舜帝還將此城池命名為「古陶城」,並在北門外設計修筑了一座流傳至今的「堯帝廟」,供世世代代古陶人奉祀紀念。
精品景點有:平遙城牆、雙林寺、鎮國寺、日升昌票號、平遙縣衙署、平遙城隍廟、平遙文廟、清虛觀。此外還有鏢局、市樓、明清古商業街、漆器博物館等好的去處。
關於平遙,我最早是上高中的時候在一篇文化散文中見到的。記當時就萌生出一個念頭:今生若有機會,應該好好看一看這座在明清時候富庶的被譽為「中國的華爾街」的地方。
當幾位朋友跟我說山西你最想去的地方是什麼?我想起了早年的夢想,於是脫口而出:「平遙」,朋友說那我們就驅車去。
於是我們一行幾人就開車到達平遙。在南門我們買了票進到裡面。走進城門,我們就看到那深深的車轍印痕。這是當年商家僱用的金屬軲轆車在這裡行走留下的痕跡,深深的車轍就看出這裡當年是多麼的繁華和富庶呀!因為只有很重的車子才會在石板路上留下很深的印痕的。那麼「沈重」的東西就是金銀等值錢的物品。
跟隨者導遊的指引我們一一遊覽了日升昌、鏢局博物館、文廟、縣衙、城隍廟和明清商業街及古城牆。
在縣衙中我們看到一株漢代古槐,此樹主幹曾經枯死六次,又從根部發出新芽。現在的樹幹是明朝時期發出的樹幹。雖老態龍鐘卻還是枝繁葉茂。
這裡的遊人非常多。我們在這裡見到了很多從全國各地來觀光的,而且見到了很多美國、德國和俄羅斯甚至從非洲來的黑人。我走上城牆,一邊在上面來回慢慢的踱步,一邊望著人頭攢動的街道。我就在想:由於這裡保存了完好的古蹟,人們來觀光,來看看這些「陳年舊物」,以緩解平時為了生活而日益緊張的心理,出來放鬆一下,同時也為了沾沾龜城的福氣,圖個長壽和發達的吉利。這些其實都是表面。
其實,我覺得人們無論受無神論毒害有多深,怎麼不相信神,但是當他(她)一進入古城的時候,他(她)所聽到第一個故事往往就是關於這座龜城的傳說。其實正如前文提到,這座城池按照舜帝的說法,是上天指定的地方。那麼無意中就把神的智慧與慈悲說出來了。
還有在城隍廟中和鎮國寺、雙林寺等寺院中(有的不在古城內,而在城外。)都供奉著很多神像。這些本身就成了人膜拜的對象。無論人是為了求財還是求升遷其實都得相信神和尊敬神才行。這無形中就會讓處於「無神論」毒害中的人們心中留存著一份神的影子。
這裡有著古代錢幣的實物、清代官場朝服樣品、科舉制度的詳細過程、明清票號的運作格局等等。讓人們睹物思人,思緒經常回到從前的某個朝代……
我曾經問過一位遊客:「請問您是第幾次來這裡?」他說:「第三次。因為我覺得一走進這裡,好像回到了古代,回到了我心中的一種夢境裡一般,所以來這裡好幾次。」當時我記得我對同伴說:「其實為什麼很多人一而再、再而三的來這裡?其實是因為雖然表面上今生也許他們沒有在這裡出生、長大,但是如果人是有輪迴轉生這種現象的,那麼當在古代轉生時曾經留存於記憶中的那些印記在轉生時被洗腦時洗去了,但是那種傳統文化的歸屬感卻不會磨滅,只是沉積在我們的骨子裡和血液中罷了。當我們今生面對著一座對於古代文化的很多部分保存完好的城池的時候,那份早已沉積在骨子裡、血液中的文化底蘊就會開始萌發。雖然表面上不知為何或者只是為了散心,但卻成全了那份源於內心的文化歸屬感。也許在這裡就能找到自己從前早已模糊的身影和曾經有過的對別的事物印象等等,所以才有那麼多的人不遠萬里過來看看這些‘陳年舊物’。」
朋友們也說:「是呀,我們雖然第一次到這裡來也感覺好像有些東西見過或者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就好像自己從前曾經用過似的。也許從前某一生我們即使沒有出生在這裡,但是就算出生在別處,大體的場景從前也是見過的,要不然不會出現出現那種親切和莫名的感動的。也許這就是你說的對傳統文化的‘歸屬感’吧。」……
在城牆上,望著如血的夕陽,我說:「今天我們帶著這份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歸屬感’回去,也許對於我們今後理解文化和感悟人生都會有很大助益的。今兒天色不早了,我們還是快點回去吧,明天還得到河南的萬仙山景區呢!」……
點擊與作者交流
- 關鍵字搜索:
- 【信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