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道光年間,江西九江、修水、銅鼓、奉新、萬載等地流行瘟疫時有發生,患者服用之後,大部分人很快恢復健康,深受群眾信賴,所以直到如今,這一帶地方對「萬應茶餅」情有獨鍾,一直是萬應茶銷售的主要地區。
永定萬應茶具有疏風解表,健脾和胃,祛痰利濕,消積導滯的主要功能,已有近300年的歷史,長期以來,暢銷省內外,深受港澳臺同胞和華僑、外籍華人的讚譽,是永定四大名產(烤煙、菜乾、土紙、萬應茶)之一。說起這萬應茶的由來,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曲折經歷--
早在清代嘉慶年間,永定陳東籍老中醫盧曾雄在漳州執醫時期,由於他「為人慈善,樂於助人,廣交朋友」,有一位江西籍的游醫經常到他店裡購買藥品,在交往中,他們之間感情篤篤,有如兄弟般的手足之情,後來,老人患病,住在他的店裡,盧曾雄一家人細心照料,持續半年多,老人病癒後返家,亦由盧資助盤費,使老人感激不盡。他在起程之後,又匆匆回到店中,將一個手抄本子交給盧曾雄,並對他說:「我年老返鄉,恐無機會再來,此物送給你作個紀念,將來一定有用。」他還諄諄告訴盧老中醫:此乃是自己一生之積累,他探索過近百個地方,採用30多種中藥苦心研製面一種藥丸,並以身作過試驗,證實它對於治療外感風寒、頭暈咳嗽、胸滿腹脹、腹痛泄瀉、食滯飽脹、諸般積聚、紅白痢疾等極有療效。
第二天,老人重新上路返鄉。
盧曾雄根據這個手抄本,再經苦心鑽研,反複試驗,並親自動手製作成功。起初,製成密丸狀,一粒粒有如手指頭大小,顯得比較粗糙些。剛剛應市,恰逢浙江天台山一位老和尚路過這裡,他高興極了,信手拿來筆墨紙硯,畫了一幅中堂畫,贈與盧曾雄。畫中題寫:「採取名山藥,善療天人。」此後,盧曾雄便把藥鋪取名「採善堂」,並把它貼於大門上。
到了道光年間,盧宏漢接過父輩醫術並對此藥進行潛心鑽研,在製作工藝方面做了革新,由粗磨改為細磨,用銅模壓成扁園狀小餅,每塊重一錢,能治多種疾病,命名「萬應茶餅」。那時候,適逢進士、翰林院編修巫宜福(永定大溪人)回鄉省親,盧宏漢往見並贈送萬應茶餅,巫把「茶餅」帶回任所。此值京城瘟疫流行,巫把該茶餅分送多人治療,被治癒者甚眾。於是,巫翰林親筆寫下「採善堂」三個大字,並題詩一首:
有客桑君語,良方妙化哉。
桔榮先蔭外,藥引上池來。
驅疫千金煥,通神六氣歸。
視中宜寶貴,知是濟時才。
這個萬應茶餅,名不虛傳。
1956年,盧曾雄的後裔盧文華、盧文壽兄弟倆把這個秘方獻了出來,並親自參與技術製作,由當時的陳東供銷社承辦經營業務。1977年萬應茶餅載入《福建省藥品標準》;1979年經國家工商總局審核批准,商標為「金豐山牌」。
1984年冬,廠址搬來永定城關,納入地方國營,廠名仍然是「永定縣採善堂製藥廠」 。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永定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