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地搶工期源政績衝動 「折騰工程」不斷

中國大陸不時有建築工程質量事故見諸報端。有香港媒體說,這不僅暴露了中國各地工程建設盲目決策、疏於監管等問題,也凸顯一些地方官員為追求政績,為趕在重大節慶日完工,而壓縮工期,忽略工程質量,甚至造成嚴重工程事故。

香港《大公報》星期二刊登文章質問:「搶工期源於政績衝動,折騰工程何時了?文章指出,中國的一些工程是在政績和「獻禮」的衝動驅使下,變成典型的 「瞎折騰」工程。中國近期來頻頻發生的工程質量醜聞,不僅暴露了工程建設盲目決策、疏於監管等眾多問題,也使一些本想藉助這些工程露臉的地方政府顏面掃地。

文章舉例說,中國修建的「世界最長跨海大橋」青島膠州灣大橋被曝光尚未完工就通車,大橋上很多隔離護欄的螺栓還沒有擰緊,有的地方甚至還沒有安裝隔離護欄。原因是要趕在「七一」共產黨黨慶前通車。此外,有「亞洲第一站」之稱的京滬高鐵南京南站開通不到10天,車站北廣場已有數千平方米的地磚需要重鋪。原因同樣是趕工期。更嚴重的事故發生在雲南。「新三公路」試通車第二天就發生坍塌事故,造成2死2傷,被稱為「歷史上最短命公路」,被曝出有未經批准先開工、沒經驗收就通車等問題,也是為通車「獻禮」而一再催逼工期。

國際反腐組織「透明國際」的亞太事務負責人廖然指出,中國大陸許多建設工程質量差,事故多,不僅是因地方官員追求政績而致,更是因為地方官員要從這些工程中撈錢撈好處而偷工減料:

「現在中國的官員都在上項目,收回扣掙錢。因為中央考察幹部的標準就是GDP的增長,如果沒有GDP增長的話,相當於這個官員沒有政績。所以各級政府都是通過一個是賣地,一個是上項目來掙錢。每上一個項目都可以收到回扣。」

《大公報》的文章指出,造成中國大陸很多建設工程質量差,事故多的原因,除了對安全和質量的重視不夠;還有地方官被扭曲的政績觀;在「最短命的公路」的背後,是短視的政府行為。工程質量頻出問題,是對經濟社會長期發展的短視,對人民生命財產的漠視,也是對本職責任的忽視和無視。在政績衝動和「獻禮」衝動驅使下,某些工程成了典型的「瞎折騰」工程,造成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嚴重傷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海外網際網路雜誌」中國事務」的主編伍凡就此表示,中國的許多地方官員關心的根本不是為民造福,而是在作官期間靠政績工程大撈好處:

「 這次高鐵捷運事件是有普遍意義的。為什麼呢?政績工程出那麼多事故。政績工程就是一個官員在某一個部門或者某一個地區當領導,他的任期是三年到五年,這個期間他要做出政績來。政績做不成功,他的官位要麼就是丟掉,要麼就是不能上升。(他)就想盡一切辦法,又多又快地把政績工程搞起來。所以無論是貸款誰來負債以及工程的質量他一概不管,只要把外表做得漂漂亮亮的,我就交差了,我就完成了。所以部門的官員和地方的官員都採取這種心態,以自己的利益為中心,老百姓的安全它一概不管,無論是鐵路橋樑出了問題。還有一點,貪污腐敗、偷工減料、豆腐渣工程,不惜代價、不惜安全。」

《大公報》的文章建議,對這些「折騰工程」背後可能存在的庸官、昏官甚至貪官要查個水落石出,給公眾一個交代。有中國媒體曾報導,中國政府負責建築的官員披露,中國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築量最大的國家,每年新建面積20億平方米,消耗世界40%的水泥和鋼筋,但中國建築的平均壽命只有25-30年。而英國的建築平均使用壽命為 132年、法國為85年,美國為80年。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