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跳舞」的中國高鐵

前天下午,中國和印度相繼發生鐵路客運事故。
   
在印度,一列客運列車脫軌傾覆,僅死亡乘客就超過20餘名。
   
在中國,開通運營才滿10天的京滬高鐵在山東境內段突發線路故障,事故雖在數小時內搶修完畢,但已造成京滬線下行線19趟列車晚點,其中至上海虹橋終點站的晚點列車多達12趟,其中最長晚點時間接近3個小時。
   
印度鐵路客運死人事故在世界上系「最高發國家」之一,那是因為印度的財政預算都拿來「餵」了歐美的軍火商來防範壓根就屬虛構的「東方敵人」,以至於印度鐵路的技術安全水準仍整體停留於被英國殖民的年代……
   
中國鐵路尤其是京滬高鐵則不同,它被官方主流媒體標定為當代中國人在現代交通客運領域學習、創新、追趕的「完美結合」,貼有中國鐵路技術系統集成,從一個追趕者到擔當領跑者的「跨越式標籤」。然而,一場突然來臨的雷暴雨,立即檢驗出高科技鐵路客運極端脆弱性的另一面。
   
「另一面」的出現有客觀因素使然,也有主觀因素作祟。

客觀因素從大的方面講可舉兩條:一是天公不給尚屬「新郎倌」的京滬高鐵長臉;二是智能化程度越高的產品或服務,其與身俱來的脆弱性和系統性風險遠比傳統產品或服務要高。
   
主觀因素擇其重要也只舉兩條:一是京滬線出問題官方信息發布遲滯。微博上,京滬高鐵出事信息在傍晚6點已經滿天飛,新華社到晚上近11點才姍姍發布首條信息,且信息很不完整,只稱「G151次列車發生故障云云」。鐵老大自身的信息發布更遲滯,直到昨天晚上,正經的事故原因依然成迷,惟一的含糊其詞仍然停留於「事故主要由雷雨天氣導致的接觸網故障所致」。而且,鐵老大並未公開宣布已進行事故調查,「主要由雷雨天氣導致」的傾向性結論由誰做出也呈迷霧一團。就在「被晚點」的數千乘客及社會輿論急於瞭解事故真相之機,卻已有「業內專家」站出來搶話筒,稱「高鐵接觸網的避雷保護裝置只能降低斷電概率,無法做到百分之百避免停電……」。這話不錯,卻又大錯特錯於「我認為這不屬於安全事故」。請問,確保列車准點運行原本就屬廣義的行車安全考核衡量指標,京滬高鐵本次停運事故不是安全事故又該叫什麼事故?
   
二是高鐵技術設備本身的設計或質量缺陷。筆者包括廣大網友雖說都是高鐵技術的外行,但有一條憑常識可作判斷,那就是既然接觸網對高鐵運營如此關鍵,而該網一旦進了雨水就會造成斷電停運,其接觸網之外層保護設計難道如此不堪一擊?結合之前報導的旅客廁所吸菸導致京滬高鐵減速的新聞,高鐵的脆弱性可見一斑。事故連發的高鐵事故不能不讓人們質疑,高鐵背後存在的設計或質量缺陷恐怕並非如此單純。
   
在京滬高鐵突發本次事故之前,社會輿論對中國高鐵的質疑集中於「被高鐵」以及高鐵本身所存在的巨大經營風險。雖說對高鐵的安全運行也不乏擔心的聲音,但在鐵道部專家一次次為安全打包票之後,人們只能抱以將心將疑。現如今筆者想特別強調的是,雷暴雨已然驗證了京滬高鐵安全隱患。相對於「木已成舟」的 「被高鐵」和經營風險,高鐵最大的風險已轉化為安全運行風險——須知每小時300公里的時速,稍有不慎,事故往往呈「車毀人亡」等級。事關高鐵的設計改進、設備維護、系統監控、安全排查,只有一個環節出錯,鐵老大無疑於拿著無數乘客的性命在「尖上跳舞」……
 

本文留言

作者魯寧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