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政府真有錢,國企真財大氣粗

作者:蘇小和  2011-07-07 14:1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國有企業在海外的投資發生巨額虧損,已非新聞。2004年中航油因石油衍生產品交易,虧損5.5億美元;2008年東方航空期貨投資慘敗,航油套期保值浮虧62億元人民幣。相關案例可謂驚心動魄,而此次中國鐵建在沙特承建的輕軌項目,因合同簽署過於草率,不得不賠本繼續推進項目工期,最終巨虧42億元。

此情此景,局外人能說什麼?也許只能再三感嘆:中國政府真有錢,中國國企真是財大氣粗。

有三層市場的邏輯需要在這裡重新提出:

第一,任何企業,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私人企業,都必須以盈利為目的。也即,如果一家企業不以盈利為目的,要麼是非政府組織,要麼是行政部門。所有以企業的名義進行投資的行為,市場一定會以企業的邏輯來檢驗。大面積虧損的企業,首先會被市場淘汰,如果政府以計畫經濟和國有企業為由將這樣的垃圾企業維持下去,結果只能是將政府拖垮。這是因為,這樣的企業破壞了市場的內在邏輯,阻撓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耽擱了財富的創新與積累。無論何時,人們都必須明白一個道理,對於一個有志於經濟發展的政府而言,市場是其永遠不可能戰勝的對手,在市場面前,政府只能順服,只能尊重。

令人驚訝的現像在於,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這個高速發展的國度裡,出現了一個奇怪現象:政府每年考察經濟,看的是規模,看的是投資量,看的是GDP,久而久之,效益、利潤等看上去更重要的事物,竟然成了無足輕重的東西。

市場的邏輯被一種行政性的制度轄制,所有人都在拚命追求速度、追求面子、追求規模、追求宏大敘事,那些財大氣粗的國有企業,集權力、政策、資本和壟斷於一身。他們除了讓領導滿意,當然不會考慮任何投資利潤。

第二,當然是企業的產權問題。這已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國有企業的產權不清晰,每個自然人在國有企業裡都被道德架空,可是人性的幽暗無所不在。這個制度設計總是罔顧一個基本事實:我們不過是人,每個人都貪婪,每個人都自私,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都在為自己的利益忙碌。將一個具體的人放在一筆垂手可得的財富面前,並且讓他不動心,不據為己有,這人要麼是神,要麼就是偽善。

這是一個最基本的人性問題,我們的生活裡充滿了謊言,充滿了王顧左右而言他,都是制度使然。國有企業的邏輯必定是這樣,無限度地擴張規模,無邊界地忽略市場風險,在非理性的規模與不可控的風險裡尋找一種流動性,並試圖在這種流動性的過程中尋找隱性的溢出效應。這其中腐敗叢生,政府不得不為敗局埋單。遺憾的是,再大的政府,也是一個有限的政府啊。

第三,是一個國家的重商主義政策把持了經濟走向,並阻礙了市場經濟的深度發展。誰都看得到,這個經濟體正以政府的名義,一方面大面積追求貿易出超,造成貿易的不平衡,抑制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另一方面,大面積追求高額的財政收入,形成一種大政府意義上的所謂國家財稅能力。如果說前者是在背離全球貿易的基本秩序,那麼後者,則是典型的與民爭利。可以肯定地說,最近一些年大面積發展的國有企業,都是在完成這樣的使命。可惜的是,當這些國有企業夾帶巨量資本進軍海外市場,卻往往損兵折將,敗局不斷,因此只能在本土內需市場用盡各種壟斷手段,各種非市場的辦法,瘋狂刮金吸利,然後填補國外市場的虧空。

這才是任何一個國家大力發展國有企業的基本邏輯。問題在於,偉大的亞當·斯密有言,一個國家的財富,並不是紙面上的金銀,不是外匯儲備,不是宏大的財政收入,而是可以用於老百姓消費的生產品和日用品。也就是說,當國家過度富有,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呈現出巨大的貧富懸殊,生活甚至難以為繼,這樣的經濟體是值得懷疑的,也是不可持續的。

来源:時代週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