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李輝博士昨天發布消息:由他帶領的一個團隊經過對現代中國人群的基因調查顯示,中國有更多的人對「苦味」最敏感,敏感程度遠高於其他人群。
研究指出,一個名為「TAS2R16」的苦味基因表達於人體舌頭細胞內,這個基因在所有味覺基因中對毒性的識別力最強,而中國人群的「TAS2R16」基因顯現出超強的能力,使中國人普遍具有充分敏感的苦味感覺,能夠通過味覺判斷食物是否含有毒性。研究報告透露,對中國人「苦味」基因顯現出超強的能力出現在5000至6000年前,與傳說中的「神農嘗百草」處於同一時代,因此可以證實,所謂的「神農嘗百草」確有真實的歷史環境。目前,李輝的這一研究成果已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生物學著名雜誌《人類生物學》上。
人類的味覺基因包括「酸味」、「甜味」、「苦味」、「咸味」、「鮮味」五個大類。有人喜歡吃酸,有人嗜糖如命;有人討厭西蘭花的苦澀,有人嚼起來卻渾然不覺——科學家告訴我們,這都是源於人體內味覺基因不同所決定的。味覺差異在世界人群中十分普遍,據統計,世界上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在吃西蘭花或者孢子甘藍的時候,不會對這種食物特有的苦澀味道有覺察,而另一部分人群則對苦味十分敏感。
李輝說,「傳說中,我國很久以前有一個神農氏,在人們缺少食物的時候,他親自嘗試各種食物,最後還是中毒死了,人們為了紀念他便奉他為神,更有人稱他是中國古代農業和醫學的發明者。」李輝認為,傳說中神農是否真有其人已經無從考察,但通過基因研究證實,當時「神農嘗百草」確有其事。中國人「苦味」基因的優勢,使古代中國人的食物種類遠超過歐洲,中國人口增長也超過歐洲,這也許是中國創造燦爛文明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神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