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一年十二月,林伯渠幼子林用三被任命為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副主席。觀察家認為,這是中共為加強對內蒙古少數民族地區箝制的一個重要舉動,最終目的在於期望林用三這位中共元老的「紅色接班人」、鄧小平大公子鄧樸方的密友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表現出些許作為,不排除向烏蘭夫及其後人們苦心營造幾十年的家族統治「摻砂子」的用意。
但四年之後,林用三無功而退,又被調回北京,未升未降,仍是個副部級,只是職務名稱發生了變化,成了勞動部副部長。在副部級別上,林用三已被三用(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內蒙古區政府副主席、勞動部副部長一,是否還有它用?
林用三之父是中共兩黨元老
林用三之父林伯渠是湖南臨澧人,系國、共兩黨的早期元老人物之一。
一九O五年赴日留學時,林伯渠參加過孫中山先生組織的同盟,長期追隨孫中山先生從事革命活動,曾出任過國民黨中央總務部副部長、農民部長及中央執行委員。後來林伯渠思想日益左傾,一九二一年加入中共,成為中共最早的黨員之一。
一九二七年,林伯渠參加了中共策劃的「八一」南昌暴動。一九二八年夏,林伯渠赴蘇聯留學,一九三二年回國後任中共的財務部長及經濟部長,一九三七年更出任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
中共在北京建政後,林伯渠先後擔任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一九六O年五月病逝於北京。
林用三系林伯渠外室所生
林伯渠的婚姻關係同中共許多早期領導人一樣混亂,他的前妻叫範樂春,一九二八年即參加中共組織的閩西金砂暴動,曾經擔任中共蘇維埃區紅軍優待局局長。
一九三四年,紅軍在當時國民黨政府大軍進剿的情況下,不得不撤離「蘇區」,開始了所謂「二萬五千里長征」。林伯渠自始至終參加了「長征」,範樂春卻未能隨夫行動,而是奉命留在閩西與鄧子恢、張鼎丞、譚震林等人打游擊戰爭,直到一九三八年患肺病去世時,再未與林伯渠見過面。
範樂春病逝之前,林伯渠先是隨紅軍到了延安,然後又因中共統戰需要到了四川重慶,並在那裡養有外室,於一九三九年生下林用三。
範樂春為林伯渠育有多個子女。較成器者僅有長女林秉佑(林利)。林利生於一九三二年,四十年代被中共保送留學蘇聯,後任中共中央黨校教授。
林伯渠與範樂春的另一子是鄧蘇生,幼年患病,腿上留下殘疾。少年時曾為中共元老鄧子恢收養。鄧蘇生為感謝鄧子恢夫婦的撫養之恩,所以一直沒有改姓名。
有趣的是,林伯渠有一個叫林秉蘇的孩子,並非他的親生孩子,而是鄧子恢所生。
原因是,這孩子少年時曾與鄧蘇生同因戰爭失散。鄧子恢找到他們以後,覺得不便把殘腿的孩子送還林伯渠,所以就設計了一個在中共內部被傳為「美談」的「調包計」。
林用三終於當上了「小主席」
林用三幼年時代在延安度過,最初的名字叫林相持,在延安中共高幹子女保育院讀小學的時候起學名林用三。
用林伯渠的話解釋之用三就是「三用」:「用腦想問題;用手造機器;用腳踏實地」。林用三稍長一點的時候,經常背著手學父親走路,而且學得逼真極了。所以當時延安的一些中共幹部常逗他玩,開玩笑叫他「小主席」。林伯渠對孩子說:「以後別人叫你小主席時你不能接受。人家問你長大做什麼,你就說要到基層鍛練,當一個鄉政府的秘書。」後來,碰上再有人叫林用三「小主席」時,他就回答說:「我爸爸說了,你們叫我‘小主席’,我不能接受。我長大了要當鄉政府的秘書。」
林用三成人後,雖然確實當過秘書,但卻是個全國政協的副秘書長。後來,果然又當上了副主席。這個「副主席」主政大陸北方內蒙古,與中央政府主席相比,可以說是個「小主席」。
一九四七年,胡宗南進攻延安,祗有七歲的林用三隨著學校轉移,林用三一直對自已在延安時代的這一段經歷頗為自豪,自稱正是那一段經歷使自己既鍛練了「承受艱苦生活環境的能力,也培養了為人民服務的世界觀」。
一九五三年,林用三小學畢業,考上了座落在北京西郊的幹部子女學校:一O一中學。
一九五九年,林用三進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學習。此年同進該校就讀的還有中共元帥葉劍英的養女戴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張仃之子張耿軍(大陸旅美流亡作家張郎郎胞兄)等一批中共高級幹部子女。一九六六年,林用三畢業於該院自動控制專業,先是分配在第七機械工業部一院從事科研工作,後來到天津津華無線電廠擔任技術員。
「文革」後,林用三調回北京任國務院第一機械工業部儀錶局副總工程師,自此與當時也在」機部任職的江澤民結識。
走上從政道路得益於鄧樸方栽培
鄧小平的大公子鄧樸方及另一位殘疾人,解放軍大將王樹聲的兒子王魯光組建中國殘疾人基金會,陸續將一批中共高幹子女調入該部門。中共原天津市市長黃敬之子俞正聲及林用三等人先後在該基金會擔任副理事長。
鄧樸方先是於一九八五年將俞正聲輸出到山東省煙臺市任副市長(後升任為中共青島市委書記),然後又於一九八八年將林用三舉薦到全國政協任副秘書長。自此,林用三已經官至中共副部級,其大名和照片也赫然上了《黨、政、軍領導人名錄》(省部級)。
全國政協是眾所周知的中共「政治花瓶」,正、副主席或是年邁體弱的中共元老人物,或是、心甘情願與中共「榮辱與共」的所謂「民主黨派」元老和著名長黨派人士」,但大都是掛名而已,實際主持工作的大都是像「秘書長」、「副秘書長」這樣的年輕「辦事員」。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林用三被任命為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副主席。
北京政界的分析認為:林用三出任這一職務無非是兩種原因。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副主席的職務,雖然同全國政協副秘書長的職務同為副部級,但將準備進一步提拔的京官外放一段時間,培養一段「基層實際工作經驗」是中共「培養年輕幹部」的通常作法。所以,林用三下放邊塞草原祗不過是先苦後甜,意味著不久的將來還可能被進一步提升。
第二種原因是,中共元老們對林用三這位因為血緣關係而被中共高層相信能夠「繼承革命先烈遺志」的青年幹部寄予厚望,派他去內蒙古的目的是希望他能夠起到箝制那裡的民族分裂勢力的作用。
早在中共在中國大陸建政之前,被稱為憂豕古王」的烏蘭夫就已經開始營建他的內蒙古地區的家天下。且一長女雲曙鉑石(烏蘭夫漢姓云云)、長子布赫、長媳珠蘭琪琪柯、侄女云云曙芬、侄子雲曙光等雲氏家族的十數名成員都成了內蒙古地區的各級掌權者。
「文革」中,烏蘭夫全家被整肅,「蒙古王」的地位自然也就沒有。「文革」後,烏蘭夫本今人再沒有回到內蒙古去執掌大權,但他的長子布赫自一九八五年起就成了自治區政府主席;他的三子烏傑從美國進修回國後,先在包頭市任副市長,不久即升為市長;而一個內蒙古自因治區政協中,烏蘭夫的後代竟佔了兩個副主席,侄女雲曙芬和侄子雲照光。
一九九二年中共十四大之前,中共高層即決定讓已經在正省、部級崗位上達到退休標準的布赫官升一級,出任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這樣,既可以保證全國人大中「黨內副委員長」的比例,同時他又能代表少數民族。
話是這樣說,實際上將布赫調入中央與將葉選平調入中央的目的有相同之處。對布赫這樣的人,一方面必須用官升一級(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同國務院副總理一樣享受黨和國家領導人(待遇)的辦法進行安撫,」方面又可防止地方,尤拉音疋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的分裂苗頭。
可能也正是基於這種考慮,所以中共在調林用三人蒙前,先給烏傑官升一級,由內蒙古的市長升為副省長,但工作卻被調往山西省。
本來,人們大都認為林用三有可能在內蒙地區工作一段時間後就地任自治區區黨委書記(少數民族山自治區的行政」把手一般安排當地「黨員民族幹部」擔任)。
熟悉林用三的人評價說:林用三其實並不是個政治野心膨脹的人,他性格內向,接觸過他的人甚至都認為他工作中過於循規蹈矩,守業本事有餘而創業精神不足。
也許中共的組織官員往往就喜歡把這種四平八穩的幹部列為培養對象。在他剛剛接手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副主席職務時即有人評價說:如今主管組織工作的宋平就是一個標準的「穩健型」幹部,所以像林用三這樣的中年幹部,就是同其他同樣具有「紅色背景」的高幹子女相比,也會首先被宋平相中。
一九九二年中共十四大以後,政治局常委內主管組織工作的人已經變成胡錦濤。基於胡錦濤的資歷和權力根基無法與宋平相比,故胡錦濤即使對林用三十分看好,要想把林用三官升一級,也還是要先保證江澤民等其他政治局。
- 關鍵字搜索:
- 林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