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美103歲飛虎隊老兵娶60歲中國妻子(組圖)

 2011-06-25 21:4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兩位老人的牽手真合了一句:千里姻緣一線牽。

飛虎隊的專職司機

鄭金源出生於1904年,1926年與父親一道赴美國謀生。1942年,鄭金源參加了陳納德的「飛虎隊」,遠渡重洋回到中國

當時飛虎隊的基地設在雲南昆明,鄭金源被編入第14空軍飛虎隊,屬「1212」運輸隊,一路開過了舉世聞名的九拐十八彎的「滇緬公路」,在駐地與機場之間為空軍服務。鄭金源回憶,開車最艱苦的一段路程就是從印度到中國昆明,當時他開車運送軍用物資,整段路足足走了11天,「眼前除了路還是路,翻了山還是山,就連睡覺都在開車」。

抗戰勝利後,他在上海乘軍艦返回美國。

一個是百餘歲的老飛虎隊員,一個是60歲的獨居老太,一個人在美國,一個身在恩平……他們之間居然擦出了火花,僅靠36個越洋電話就定下了終身盟約。6月19日,在成婚3年之後,老太太終於取得了美國簽證,夫唱婦隨,隨丈夫去美國定居。

103歲新郎家有近百人

鄭金源於1904年出生,1926年前往美國謀生,育有兩女,大女兒今年已經80歲,其大家庭有近一百人。

獨居30年後戀上孫輩好友

上世紀70年代,鄭金源的原配去世,他沒有再娶,兒孫長大早已自立門戶,他一直獨居。後輩們看老人孤單,紛紛勸他快些找個伴,可鄭金源不置可否,笑著說:「隨緣吧!」

在鄭金源103歲的時候,緣分真的來臨了,他的侄孫女有意無意提起自己的好友岑清霞,說岑清霞是恩平君堂老鄉,結婚後一直在廣州生活,丈夫去世後她與兒子相依為命,現在兒子工作了,她很想找個老伴……鄭金源聽後心動了,於是鄭金源和岑清霞開始了「煲電話」,沒想到一談不可收拾,於是順理成章談起戀愛。

素未謀面 一月36通電話成就越洋姻緣

短短的一個月,他們共打了36次越洋電話,感情也迅速升溫。正是有了感情依托,鄭金源越活越年輕,身邊人都說他像「充滿活力的小夥子」。

2008年荔灣區第一對新人

兩位感覺良好的老人決定結婚,而且「越快越好」!於是把婚期選定在2008年元旦。

回國前,後輩們和鄭金源開玩笑說:「人家買頭牛都要先相一下,你怎麼這麼快就決定要娶一個沒見過面的人?」鄭金源呵呵一笑:「別人是‘隔山估牛’,我是隔岸定親啊!」於是坐了10多個小時的飛機,輾轉回鄉迎娶新娘。

親友為他們操辦了隆重的婚宴,當地村民都趕來喝喜酒,為老人祝福。次日,鄭金源又以堪比「後生仔」的精力,與新婚妻子趕到戶籍所在地——廣州荔灣區民政局正式登記結婚,居然成為荔灣區2008年登記的首對新人。

越洋婚禮高潮迭起

說起3年前鄭金源結婚的盛況,恩平簡頭坪村人仍津津樂道。

2008年元旦,恩平市君堂鎮簡頭坪村一派喜氣,村頭停泊著很多汽車,親友來自海內外。新郎鄭金源結婚當天坐了10多個小時的飛機從美國趕到廣州,再坐2個多小時的車回到恩平,一下車就拉起從沒謀面的新娘的手,一起來到百歲牌坊前照相,並開心地唱起喜慶的木魚民歌。當時,新郎103歲,新娘60歲。


兩位老人的牽手真合了一句:千里姻緣一線牽。

隨後,大家到恩平金泉酒店赴喜宴。婚禮上,穿著禮服的新郎鄭金源精神飽滿,身子健朗,戎馬生涯練就了他一副好身板。

鄭金源說,他現在可以在溫泉連續泡上4個小時;走山路,遇到1米多的坎眼也不眨就能跨過去。鄭金源還是個才子,平時舞文弄墨吟詩作對還特別擅長吹口琴奏中國國歌,每次參加慶典活動都做口琴表演。婚禮上,村民們都爭著給鄭金源敬酒,新娘心疼了,時不時勸他:「少喝點。」

婚禮的高潮是鄭金源和兒子鄭明迪合唱恩平民歌——「夾房歌」,父子一唱一和,眾人異口同聲應和,讓這對新婚老人笑得合不攏嘴,婚禮高潮迭起。

一度被移民局懷疑是在騙婚

婚後鄭金源回到美國,開始為妻子辦理赴美簽證。鄭金源是美國公民,且立有軍功,正常情況下,其妻在一年內即可獲得簽證赴美與丈夫團聚。誰知美國移民局懷疑鄭金源是在幫忙騙婚。他們認為,一個103歲的老人還要再婚,可能是通過假結婚幫助岑清霞獲得美國國籍,因而撤銷了岑清霞的申請檔案。

不過,移民局電話告知鄭金源,說明可以上訴。鄭金源父子終勝訴。岑清霞順利於本月初獲得簽證,鄭金源立刻飛赴家鄉,開開心心接了新娘共赴美國,開始幸福的生活。

近日,鄭金源帶著岑清霞飛赴美國。經過婚後3年多的等待,如今,這對老當益壯的老人終於能夠一起生活了。鄭金源老人說:「活百歲不易,當百歲新郎更難,我倍加珍惜和妻子之間的不了情。」

来源:廣州日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