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兵工廠是粟裕的命根(組圖)

編者按:粟裕說過:「華東戰場,特別是淮海戰役的勝利,離不開山東人民的小推車和大連生產炮彈。」史實證明,大連的炮彈是在前蘇聯和日本工業基礎和技術人員的幫助下生產出來的。

「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和孟良崮戰役中使用的炸藥、炮彈,主要是建新公司生產的。」

「建新公司是大規模的、現代化的、工人上千的大型企業,在學習蘇聯管理工業的經驗基礎上,依靠留用的部分日本技術人員,通過學中管、管中學,摸索出了一套科學的管理制度。」

「到1947年7月1日,蘇軍同意將「滿洲」化學、大華煉鋼、進和、金屬製品、制罐及曹達等6家工廠移交我方。」

「大連為蘇軍管制,蘇軍對中共的工作是默認的、支持的。大連是由中共控制的一個隱蔽的後方,不直接受解放戰爭的影響。」


1948年建新公司生產的武器彈藥正在運往前線。


1948年,大連婦女製作軍鞋的場面。

我們都知道有這樣的說法,中共軍隊用「小米 加步槍」打敗了國民黨軍隊的飛機大炮。這是一種形象的比喻,但真正打起仗來,武器裝備非常重要。實際上,中共軍隊也不是只有「小米加步槍」,在遼瀋戰役中,東北野戰軍就集中了500多門重炮攻打錦州,使這個國民黨把守的重鎮被迅速攻破。

建軍工基地,大連有四大有利條件

抗戰勝利後,為提高中共軍隊戰鬥力,在同國民黨的武裝鬥爭中取得勝利,1945年9月,中共發出《關於加強炮兵建設的指示》,把炮兵、工兵等特種兵建設作為「軍事建設方面的中心任務」。1946年9月,中共中央東北局派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肖勁光來大連籌劃後勤工作。當時旅大地委領導向他匯報了在大連建立軍工生產基地的有利條件。首先大連有港口,可以利用大連「自由港」的條件,同上海、天津、香港、朝鮮聯繫,採購到各種原材料,解決軍工生產問題。其次,大連為蘇軍管制,蘇軍對中共的工作是默認的、支持的。大連是由中共控制的一個隱蔽的後方,不直接受戰爭的影響。第三,大連是日本長期佔領的工業城市,日本投降後,雖然工業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但鋼鐵、機械、化工等行業基礎未被破壞。第四,大連是一個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基地,熟練技術工人多,有利於生產。根據這些匯報,肖勁光又深入企業調查研究後,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在大連進行兵工生產的重要建議。

中共中央高度重視在大連建立軍工基地

在中共中央檔案館館藏檔案文獻中,可以看到這樣一些文電:周恩來起草的《中央軍委關於大連軍工生產問題給中共東北局並告華東局電》、1946年11月13日朱德起草的《中央軍委關於派幹部到大連組織兵工生產》的電報、1946年11月22日朱德起草的《中央軍委關於抽調幹部去大連辦兵工廠致聶榮臻等電》、1947年8月27日《中共中央東北局關於在大 連成立軍工生產委員會的決定》、1947年11月9日—14日《中共中央東北局關於派軍工技術人員問題與中央軍委、董必武的往來電文》等。這些文電,集中體現了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從長遠的戰略高度,制定了在大連建立大規模的軍工生產基地的決策,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在電文中明確要求各解放區向大連「派出幹部,攜帶一部分資本,前往該地,開辦兵工廠」「大連設廠是為長久計」。為此,中共中央華東局、華中分局、膠東兵工總廠和晉察冀中央局等都派出幹部、技術人員到大連。

中共中央東北局及中共大連黨組織也堅決貫徹落實上級的戰略決策,迅速行動起來。到1947年7月1日,蘇軍同意將「滿洲」化學、大華煉鋼、進和、金屬製品、制罐及曹達等6家工廠移交我方;同時,中方投資建設的引信廠、彈藥廠等也陸續建成。這批新舊工廠共同組建為一個規模龐大的聯合企業,對外用民辦企業的名義稱「大連建新公司」。中共歷史上第一個大規模現代化軍工聯合企業就這樣誕生了。

以下為中共中央、東北局有關在大連建兵工廠、建大學、建民主文化人士赴解放區通道的往來文電: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