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越來越貴」(圖)
中國一家玩具廠
《德國金融時報》報導說,越來越多的企業抱怨,由於中國的工資成本上漲,廉價生產的優勢不再。此外,中國的工資壓力越來越大,也勢必會在西方國家加速價格上漲,這是來自中國的「新的危險」。
該報5月31日斷言:「中國為世界廉價生產的時代瀕臨結束」。該報寫道:「在遠東,越多的企業抱怨工資成本上漲。全球最大的貿易和採購巨頭利豐集團(Li & Fung)星期二(5月31日)拉響警報,提醒說由於工資越來越高,西方的商人和消費者在中期必須為來自中國的消費品明顯支付更多。……此前中國汽車製造商上海汽車集團(SAIC)已經抱怨工資成本上漲。」
「從1999年起,中國的工資上漲了300%。隨著持續的價格推動,全球化的規則也在變化,亞洲的廉價生產在全球抑制了消費品價格和勞動成本長達近30年之久,現在中國的工資壓力也勢必會在西方國家加速價格上漲。」
該報認為:「工資提高是北京政治上的需要,在其最新的5年計畫中,政府規定的目標是:中國的經濟應脫離廉價出口,轉向加強內需。為此必須增加工資,此外,還有這個國家的人口問題。因為人口老化,年輕勞動力的蓄水池行將乾涸,這種緊缺同樣推動工資增長。」
「對於西方企業來說,這個趨勢也會帶來競爭優勢,雖然像中國那樣的新興國的工資成本仍然明顯低於工業國家,但是經濟學家看到,新興國家的成本優勢在減少。此外,中國從出口國轉變為消費國。據法國興業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預測,城市中產階層到2015年與2008年相比會增加1倍,到2020年中國會成為歐洲國家的最大出口市場。」
「今後強剎車是可能的」
該報當日發表的社論稱,只要「仔細些觀察」即可看出,「中國的發展讓人有更多的理由擔憂而不是希望」。
社論寫道:「中國的工資在增長,因為生活費用--食品和能源--都在爆炸性增長。對許多人來說,在大都市裡居住也是支付不起的。這就是說:絕大部分民眾的購買力依然微不足道,增加工資最多可以減輕一些生活費用上漲的壓力。中國離傳統的中產階層還相距甚遠。」
「中國顯示的,是超級富豪的數字不斷增加,從他們身上獲利的恰恰是德國企業,尤其是汽車製造商。而我們出口的更大一部分,即機器製造,可能會從北京應對金融危機所推進的對基礎設施的巨額投資中受益匪淺。這些項目中的很大一部分在國民經濟上的用處是值得懷疑的,而且中國的銀行體系壞賬氾濫,這些都是沒有爭議的。」
社論認為:「在這個背景下,北京今後加強剎車是完全可能的。因為通脹會怎樣影響民眾的情緒,政府已經通過阿拉伯國家觀察到了。目前在中國,有關經濟原因導致社會緊張的報導也越來越多。北京領導人知道,中國的增長模式必須改變。可是,能夠取代出口的國內消費,也無法在一夜之間變出來。適應的進程愈是魯莽,就愈會產生更多的損害,對歐洲而言,也是如此。」
- 關鍵字搜索:
-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