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擊斃911策動者恐怖組織頭目本.拉登,美國總統歐巴馬5月5日前往紐約世貿中心遺址,向數千911事件遇難者敬獻花圈。(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記者萬厚德綜合報導】本.拉登遭擊斃後不久,即傳出老家葉門的基地組織頭目被美軍無人機攻擊的事件,雖僥倖逃過一劫,但也證實美國的反恐任務並未因擊斃拉登而有所鬆懈,而世界各國目前也都升高恐怖組織威脅等級。至於拉登後期的基地組織發展,或將分崩離析。而從包括一些較激進組織在內的阿拉伯世界對此事的態度,以及綜合中東革命浪潮的訴求點觀察,基地等恐怖組織已漸為穆斯林世界所唾棄,免於恐懼與匱乏的自由已成為訴求標地。分析指出,美國過度的反恐政策,已造成外交嚴重失衡,不但扭曲亞洲的地緣政治,也間接促成美國經濟的嚴重衰退。至於中國許多網民「異常」的反應,也引起不小的熱議。
在葉門發生的民主革命過程中,雖歷經波灣合作理事會數度的斡旋,但沙雷總統始終不願交出權力並採取暴力驅散示威群眾,致使葉門局勢始終處於紊亂局面,而予當地基地組織有可趁之機,試圖借由武裝暴動方式,扭曲人民對民主自由的訴求。拉登遭擊斃後,在葉門裔的美國穆斯林激進恐怖份子阿拉奇的領頭下,當地基地組織發動了數起武裝攻擊事件,在4日與當地保安部隊暴發造成9死的衝突行動後隔日,傳出美國無人飛機以飛彈攻擊其座車的事件,但阿拉奇僥倖逃過一劫;他隨後於7日再度發動對沙雷居所的攻擊行動。
阿拉奇曾策劃數起攻擊美國的行動,一直被視為美心腹大患,他近日來的一連串的攻擊行動,被解讀為可能是為了爭取基地組織的領導權。至於手段凶殘的基地二號人物札瓦希里,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有所動作,分析認為,可能與他出賣拉登的傳言有關。
拉登遭老二出賣 基地或整肅
美軍從去年8月就盯上拉登的信差而開始佈署,中情局在窩藏拉登的豪宅附近,設立一座安全屋,並透過遠鏡頭相機、紅外線顯像儀和竊聽儀器,掌握大宅內的動靜,最後才一舉出動,完成狙殺任務。有消息指出,這一切都是6年前就與拉登分道揚鑣的基地組織副手札瓦希里,為了成為基地組織領袖而精心設計的結果。他刻意安排一位巴基斯坦人為拉登信差,再故意泄漏拉登行蹤給美國情報單位,並藉美軍之手除掉拉登。此一傳聞立即喧囂甚上,傳遍網路,分析指出,可能是為了躲避拉登餘眾可能的制裁,讓札瓦希里在這些時日始終保持緘默。
被稱為「本.拉登大腦」的札瓦希里,出身於開羅望族,畢業於開羅大學醫學院,並成為執業醫師。他性情凶殘,主張將俘虜一律斬首,1980年開始與拉登合作,1993年成為埃及聖戰組織領袖。「奪取政權,成立伊斯蘭教國家」是他一直以來的主張。不過中情局一名官員指出,「對某些基地成員而言,札瓦希里是控制狂,管得鉅細靡遺,而且不是特別有魅力。」況且他早於6年前就與拉登分道揚鑣。而最近又傳出他出賣拉登的消息,分析指出,這讓札瓦希里避之唯恐不及,遑論爭取「大位」。有分析大膽預測,如果傳聞屬實,札瓦希里極可能遭到拉登餘眾的制裁。
阿拉伯世界:拉登是禍源
拉登的死訊公開後,阿拉伯世界的反應必未如一般人預期中的激烈,僅有少數激進團體將拉登的死視為屈辱。沙特媒體對於拉登的死普遍抱持正面的態度,頭版甚至以「殺人犯死了」為頭條標題;黎巴嫩一家媒體認為,「消滅本.拉登為穆斯林世界卸下了與宗教聯繫在一起的恐怖主義包袱」;北非摩洛哥《解放報》則是以「阿拉伯之春敲響了本.拉登的喪鐘」為主聞標題;即使主張以伊斯蘭教義建國的埃及伊斯蘭兄弟會都認為,除掉拉登不啻是除掉世界最大的禍源之一;法塔赫發言人也稱「本.拉登之死對於世界和平是一件好事」;伊斯蘭溫和派系更是普遍認為拉登所代表的基地恐怖組織,根本就是伊斯蘭教遭到污名化的根源。
埃及茉莉花革命的過程中,反對派的群眾不但與恐怖組織劃清界線,強調民主自由的訴求,更與埃及最大反對派系伊斯蘭兄弟會保持距離,而兄弟會也極盡低調的面對這場革命演變;在所有中東與北非的茉莉花革命過程中,人民所訴求的口號幾乎不曾出現反美的聲浪,所聽到的,都是對獨裁者所發出的吶喊,對自由意志、對民主制度的渴望訴求;加沙走廊的哈瑪斯與約旦河西岸的死對頭法塔,今年5月會同黎巴嫩境內十數個彼此砍殺的派系,在開羅簽訂了和平共組國家的宣言。
分析指,人們早已厭倦了戰爭,即便是好戰組織,當發現要達成全民福祉的目標,其實是可以透過如茉莉花革命、如和平談判等這樣的過程取得時,又還有誰會相信干戈與鮮血才是真理呢?像基地這樣的反美、反基督、反猶太的充滿敵我仇恨意識形態,而將自己定位在伊斯蘭先峰的激進組織,已經快速失去它的地位並遭邊緣化。卡達一名學者表示,「大部分穆斯林和阿拉伯國家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他們要走向現代公民社會。人們相信循序漸進的、公民參與的變化,拒絕暴力,也包括拒絕向壓迫他們的領導人實施暴力。」
當然,阿拉奇、扎瓦西裡這樣的激進主義者還是會層不窮出的,畢竟,仇恨在這些人的心中盤據太深、太久,但是濫殺無辜的結果,他們相應的市場還會有多少呢?近期的民調顯示,即使本.拉登隱藏的巴基斯坦,也有85%的人強烈反對基地組織。而激進黨派在巴基斯坦選舉中得票率從未超過11%。
10年反恐 美陷泥淖疏離亞洲
十年反恐,終讓本.拉登就範並付出生命的代價。或許有人會問:「值得嗎?」美軍擊斃本.拉登後第4天,美國總統歐巴馬造訪911世貿遺址時說:「星期天所發生的事件,出自於美軍的勇氣,以及情報系統的傑出表現,它向整個世界,也和美國本土發出一個訊息,就是當我們說,我們不會忘記,我們是認真地說的。」問題不在於所付出的代價,重要的是,絕不向侵犯美國的邪惡勢力低頭妥協,而這也就是美國外交的基本國策。
也許有人會拿9千分之1的車禍死亡機率來相較於50萬分之1的機率死於恐怖攻擊事件,不過人們不會因為擔心車禍而生活在恐懼之中,反而是恐怖主義,讓人們的生活充滿了恐懼。聯合國憲章闡述:人類享有免於恐懼和匱乏的自由。而國家的責任就在於保障他的子民免除這份無論是來自於內部還是外部的恐懼,並讓他們的生活不虞匱乏。美國的反恐政策,正是植基於這樣的原則。
不過,反恐確實是讓美國付出極沈重的代價,《時代週刊》算了筆帳指出,追捕本.拉登和由此造成的國內潛在經濟影響大概在2.8萬億到5萬億美元之間。而質疑的聲浪,也隨著事件的落幕逐一浮出。尤其是在這十年間小布希對亞洲事務近乎不聞問的放任作為。美國《外交雜誌》主編吉迪恩.羅斯認為,911事件和恐怖襲擊的影響,在過去十年間幾乎主導了美國所有的國際事務,導致美國無法應對來自其他方面的挑戰。身陷阿富汗與伊拉克戰場泥淖,讓小布希無暇顧及中國崛起、北韓核威脅、南海爭議,以至緬甸軍政府嚴重侵犯人權等問題,整體勢力逐漸淡出亞洲,在缺乏政治均勢的平衡下,導致該區域紛爭不斷。
有學者認為,本.拉登的死亡,讓歐巴馬得到自阿富汗與伊拉克撤軍的最佳時機,除了大幅降低每年逾4千億美金的軍費支出,讓疲憊的經濟因此獲得不小的紓解外,同時也將進一步修正小布希時代所犯下的政策錯誤,將焦點逐漸移向亞洲地區與複雜的中東問題上,雖然,這些問題早在歐巴馬執政以來就逐步調整,不過在 911元凶未就範之前,撤軍問題,即使在執政團隊內部,也都始終未能形成一致的共識。
臺軍售案 美亞太策略焦點
分析也認為,本.拉登的死亡,象徵美國外交政策的一個分水嶺,而中國經濟與人權問題,將成為歐巴馬外交上的焦點。10日結束的中美經濟對話上,或可一窺究竟。在美國總統歐巴馬親自表示關注下,人權問題是這次對話的重要議題,希拉里也在公開致辭和私下對話中,抨擊中國大陸鎮壓異議人士,指控北京反對民主,試圖阻止歷史進程。希拉里在美國《大西洋月刊》10日刊出的專訪中也毫無遮掩的表示,中國大陸的人權記錄「非常糟糕」。雖然,這些跡象並不足以完整的顯示出美國對中國政策的轉變,不過相較歐巴馬訪問中國時的場景,似已開始有了轉變。
分析表示,轉變將會是緩慢的,錯綜複雜的中美經濟議題,讓彼此相互牽制,在現階段,尤其是美國經濟正處於反轉的關鍵時刻,而中國也正處於外銷轉內需以及嚴重的通膨壓力下,雙方沒有太多「節外生枝」的空間,不過在發展的趨勢上,將會逐步朝向歐巴馬以人權為主軸的外交發展策略。在不與中國正面衝突的先決條件下,強化與亞洲國家的軍經合作、提升駐日韓美軍戰力、鞏固美日澳三國環太聯防陣線、重新評估台海局勢,都將會是美國改變對中發展策略的前沿運作動向,而其中對台海局勢的重評將會是美國對亞洲整體發展策略上的觀察重點。
分析指出,兩岸關係的和緩,短期上,固然讓歐巴馬在亞洲問題上減輕了不少壓力,但是長期來看,卻未必符合美國利益。長期以來,維持兩岸均勢發展一直是美國的兩岸政策,重點在於牽制中國的軍經勢力。不過10年反恐,不但讓小布希疏於亞洲事務,更傳出中國代管台海甚至臺灣的外交策略,以換取中國協助解決北韓問題。此一外交策略並非空穴來風。早先在臺灣率先發展超音速經國號戰機並引進幻像戰機與F16-AB後,台海制空制海權始終掌握在臺灣手中,中國空軍也一直無法超越大陸海岸線。反恐戰爭開打後,臺灣在美國壓力下將防線退居台海中線,新世代戰機的換裝也遭到美國的封殺,潛艇與高性能戰艦的引入也都遭到掣肘。而臺灣當局也早在取得幻像後即中斷經國號戰機的後續發展,自毀軍事科技的基業。外交的壓力與軍事裝備發展的停滯,終令台海局勢改觀。
分析認為,美日澳的發展始終未曾間斷,東協已確認納入美俄以平衡中國勢力,盤根錯節的中美經濟缺乏制衡力道,因此,台海勢力的消長,成了美國後本.拉登時代亞太策略的觀風球。分析認為,歐巴馬是否會批准臺灣當局要求的F16-CD戰機、柴電潛艦等軍售案,將會是觀察焦點。
中國網民六成「傷心」
就在包括阿拉伯世界的國際社會對本.拉登的死亡多持正面看法的同時,中國網民卻出現了令人訝異的現象,有近六成的網民表達傷心,並認為其人為「反美鬥士 」。這對一個原本愛好和平的中華民族而言,確實讓人意外。分析認為,這應與中國當局長期以來持續引發人民「反美帝」的情緒有關。同時,中國當局與前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過從甚密,與基地組織關係曖昧,這也使得中國當局對拉登死亡的官方反應表現遲緩,內容低調。
這可以從以色列情報網站DEBKA所揭露的一則訊息看出二者間的關係。DEBKA網站在911事件後的10月6日刊出訊息指出,中國已派出5千到1萬5千名共軍陸續進入阿富汗,幫助塔利班突破美俄軍隊的封鎖轉入山區。而最新一次部隊進入的時間是10月5日,人數有3千人。報導還指出中國軍隊是通過喀喇崑崙古道到巴基斯坦與阿富汗邊境,再經過帕米爾高原的古立克小道進入阿富汗。隨後在11月的日本媒體報導指出,美國轟炸阿富汗南部坎大哈時,竟有15名中國軍人被炸死。
有分析認為,中國當局與塔利班、基地等恐怖組織交往密切實則與處理所謂的「疆獨」問題有所矛盾。之所以如此,分析表示,應是為了令美國勢力陷入伊阿戰場的反恐泥淖,藉以阻止美國介入亞洲事務。從目前跡象顯示,拉登的死亡,確實將讓此一局勢有所改觀,中國也正審慎因應。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後拉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