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學時便在公館、興隆路附近一帶安親班教作文課,教了四年。四年前離開職場後重做馮婦,這幾年來,常常有人問我:「你覺不覺得,現在的學生程度比較差?」
老實說,如果是拿二、三年級的孩子來比較,現在小朋友的程度,其實並不差。甚至我覺得許多小小孩語言表達的能力,都比以前的孩子更好、更成熟。不過,如果是以五、六年級的孩子來說,寫作能力的確是今不如昔。尤其是男孩子,更是明顯。
我猜測,小小孩的早熟跟媒體發達有關;而大小孩的退步,則跟電動媒介、才藝課程增加、閱讀時間減少有關。
比較有趣的,倒不是寫作「程度」的問題,而是現在的小孩,跟大學時代的我遇到的小孩,很多反應天差地遠,十分有趣。
舉例來說,我常常在演講時提到一個小故事。我有一對學生姊妹,長得可愛又甜美,寫得一手好字,作文也寫得很不錯。有一次,我教了一個主題是:「動作描述」,做完練習後,我出了一個題目:「做家事」。本以為這是個很簡單的題目,沒想到,可把一向表現優異的姊妹倆給難倒了。
「老師,我沒有做過家事耶!寫學校的可以嗎?」女孩皺著眉頭問。
「不行啊!學校的‘掃除時間’我們寫過了。而且這兩個題目重點不同。」
「可是,我們真的沒有做過家事啊!」兩姊妹異口同聲。
「洗碗、拖地、掃地、擦桌子、收拾環境都算啊!」
「可是,我們家不用我們洗碗、拖地、收東西啊!我們家有菲佣。」
兩姊妹一向認真,不是會故意找碴的小孩。
「那.......折衣服總有折過吧?或是擺碗筷也可以算家事啊!」
「沒有啊!我們家菲佣每餐飯都會把碗筷擺好,我們只要拿起來吃就可以了!衣服她都摺好放衣櫥,只要拿起來穿就可以了啊!」
「倒垃圾呢?」「菲佣會倒啊!老師,我家有兩個菲佣耶!她們都搶著做,哪輪得到我們啊!」
這下老師我也傷腦筋了!努力的幫她們想了半晌,終於,姊妹倆想出「好像曾經擦過一次桌子」。
於是,師生都大大鬆了一口氣:
「好、好、好!那就寫擦桌子吧!」 這一次的經驗,讓我嘖嘖稱奇,是我教學以來所僅見。
但,最近,我又遇到了一次完全是個瞠目結舌的經驗。
母親節到了,為了應個景兒,也為了教導中高年級孩子對付考試作文,我出了個八股題,叫做「媽媽的手」。
我先解釋了一下,此類題目的重點在於先釐清題目的含意,比如說:「手」的意義,不在於描述其外型,而在於手的無形意義:「付出」與「辛勞」。
於是,我問同學們:
「媽媽的手,曾經為你們付出了些什麼?」這時,有個孩子一臉天真的說:
「我媽什麼都不用做,每天在家裡看電視、打電動,跟朋友打電話八卦。」
這時,居然有兩、三個孩子附和的說:「是啊!我媽也是!」
我笑著說:「不會吧!你媽什麼都不做,那你們吃什麼、穿什麼?」
「我們家有菲佣啊!菲佣煮飯、洗衣、做家事啊!」
「那媽媽的手總有教過你不會的字、算不出來的數學吧?」
「哪有啊?我放學去安親班,全部功課都做完才回家,我媽從沒教過我半點功課!」
「那......小時候媽媽的手一定拿過湯匙餵你、替你換過尿布啊!只是你不記得了!」
「老師,我是褓母帶大的,以前晚上我都跟保母睡耶!」
一路被學生不停的踢館,我不由得板起了臉。 「就算是這樣,你們知道嗎?菲佣啊、保母啊!安親班啊!這些都是要花錢的!爸媽辛苦賺錢,也是一種‘付出’。」
「老師,那我應該寫‘爸爸的手’才對。我們家都是我爸賺錢,我媽只負責花錢,根本沒上過一天班。她都是花我爸的錢!一點也不辛苦哇!」
「對啊!我媽只會在我考不好的時候,拿棍子打我!」
這下,我真是傻眼了!我從沒想過一個孩子眼中的媽媽會是這樣。
當然,後來我還是拿出老師的權威:
「你總生過病吧?你媽沒用手摸過你的額頭、擔心的在病床前守護你嗎?你沒跌倒過,被媽媽的手抱起來、安慰過嗎?我不相信!好啦!隨便你怎麼寫,你要寫你媽的手白白嫩嫩,每天擦指甲油、打麻將也隨便啦!但是以後學校考這種題目,你分數很低可別怪我!」
最後,孩子都交捲了。果然大家寫來的,還是工工整整、老師指導的寫法。不過,這件事不知怎的,卻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裡。
或許,在我們富裕到有能力把所有的家事、瑣事、勞力、照料、指導、學習,都交給專人處理的同時,也要好好的思索一下,那樣的夫妻之間、親子之間,到底還剩下些什麼?
在我們提供給孩子一切的同時,是不是也剝奪了什麼?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不辛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