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7500萬人活在核威脅下」(圖)


大亞灣與嶺澳核電站方圓75公里範圍各覆蓋了2800萬人口。

科學雜誌《自然》分析指出,全球將近5億人口活在核電站方圓75公里範圍內,其中國佔了7300萬人。

《自然》聯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行的分析發現,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方圓30公里封鎖區和勸離區域計算,全球約9000萬人活在這潛在風險區域內。

如果把範圍擴大至核電站方圓75公里,則美國受威脅人口最多,超過1.1億人;中國7300萬人受到威脅;印度達5700萬人。

但是《自然》的報導也強調,核電專家指出,對核電站周邊範圍的潛在風險進行客觀評估「幾乎不可能」。

報導說,這是因為每一個反應爐都有其獨特的風險因素,還有一些純粹不為人知的風險尚待發掘。

在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引發福島第一核電站危機後,中國環保部的核安全官員曾表示,中國的核設施安全「有保障」,中國不會因為福島核危機而放棄核電發展。

潛在威脅

自然雜誌的分析指出,如果按照方圓30公里的範圍計算,中國大陸有900萬人生活在這潛在風險區內。

但是按照75公里範圍計算,則廣東大亞灣核電站和比鄰的嶺澳核電站各自覆蓋了2800萬人口,當中包括香港部分範圍。

《自然》的報導還指出,雖然核電站的潛在威脅難以一概而論,但是諸如廠房規模等因素還是足以衡量其風險之高低。廠房規模越大,一旦發生爆炸,所產生的輻射塵也自然會越多。

按發電功率計算,目前全球最大的核電站是日本東京電力旗下的柏崎刈羽核電站,其他具備近似規模的還包括中國的浙江秦山核電站。

《自然》指出,像地震等外來威脅,以至於核電站的設計和年齡,都是核專家們普遍認同應當考慮的重要風險因素,但是,設計再安全的核電站,也始終是由人來操作。

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主席,核工程師施特里克按鍵在《自然》雜誌發表評論說,人類的「過分自信」是最讓他擔憂的一個風險。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