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萬億外匯儲備怎麼「花」

中國成為外匯儲備首富的同時,種種成長的煩惱也隨之而來。

根據央行數據,2011年3月末,國家外匯儲備餘額為30447億美元,同比增長24.4%,中國外匯儲備首次突破3萬億美元大關,繼續領銜全球各國外匯儲備。對此,央行行長周小川直接表示當前外匯儲備過多了,導致市場流動性過多,增加了央行對沖工作的壓力,「中國需要適當減少儲備,並分散投資儲備資金」。

如此看來,這一巨額資產及其保值也令人不乏苦惱之處。近些年,中國外匯儲備突飛猛進。1996年,外匯儲備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2009年突破2萬億美元,速度驚人。外匯儲備不是一個新話題,民眾也逐漸理解外匯儲備並非越多越好,顯然存在一個最優規模,比如夏斌的建議是一萬美元足矣。

中國外匯儲備以美元以及歐元資產為主,在歐美經濟動盪不寧之際,如何保值成為問題。財政部副部長李勇近日指出,2010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3.1%左右,人民幣對歐元升值11%左右,歐元和美元貶值已使我國外匯儲備出現賬面虧損。

與此同時,每次公布外匯儲備數字,都不乏有呼籲外匯儲備投向民生、平分國民等呼聲,這聽起來很正義,然而顯然是對外匯儲備的誤讀。簡而言之,在強制結匯制度之下,每一筆外匯儲備也相應對應著一筆外匯佔款,分別在央行資產負債表的兩端各有體現。因此,外匯儲備並非一筆財富,而是一筆資產佔用,只能由一種資產轉化另一種資產,而不能簡單由資產轉化為國內支出。

那麼,這筆錢可以做什麼?有人給了一些建議,要麼買下義大利全國、要麼買下美國最大的10家上市公司或者是歐洲前十五公司的股份,其中包含埃克森美孚、摩根大通、必和必拓、埃尼公司;再不然,囤積250億桶布倫特原油,中國近13年的石油淨進口需求。

聽起來很美好,然而3萬億美元的富翁不好當。主權財富基金如此巨大的體量,使其無論衝到什麼領域或國家,幾乎都會引起民眾恐慌以及政治牴觸,當年優尼科事件猶在眼前。

那麼,有沒有可資借鑒的主權財富基金模式呢?在世界主權基金之中,除了中國人比較熟悉的新加坡淡馬錫之外,比較優秀的當屬挪威主權基金。通過出口石油,挪威也積累了大量外匯儲備,而基金管理模式則非常透明,甚至採用公開招標的方式引進國際機構進行管理。有學者指出,比起新加坡更側重於建立專業化的投資管理公司,挪威主權基金側重於全球配置的投資組合管理,然而二者本質上卻相當一致:在明確自身持有外匯儲備需求動機的基礎上建立的多層次外匯儲備管理這一點顯然尤其值得當下中國參考。

由此可見,比起討論外匯儲備買什麼,更重要的還是外匯儲備相關制度建設,甚至也與中國外匯體制改革息息相關。目前外匯管理的相關法規並不健全,外匯儲備機制也是資本管制體制之下的產物,應該適時有所調整。將現有外匯儲備分給民眾不現實,然而將新增外匯儲備由國家持有轉變為「藏匯於民」卻非常必要不過,在人民幣升值大背景之下,民間如何有意願持有外匯與金融機構海外投資、理財仍舊大有文章可做。最終來看,讓「走出去」的主體從國家過渡到民間,這才是中國外匯儲備的未來之路。

本文留言

作者於乎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