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馬俑的主帥之謎(組圖)
試解試解秦俑主帥之謎。
秦始皇兵馬俑大軍之中,不見三軍主帥,原因何在,至今尚無定論。論者對此有三種不同的說法:
一、這是秦始皇的軍隊,秦陵地宮內的秦始皇就是兵馬俑大軍的主帥。
二、秦始皇尚未指派大軍主帥。
三、三號坑之西,有一貴族大墓,大墓墓主就是主帥。
但這三種說法都很難令人信服。
秦俑大軍雖是秦始皇的軍隊,但他身在地宮之內,無論如何,這支軍隊必須要有一個坐鎮軍中的指揮官,戰場上千變萬化,不是身處深宮之中的皇帝所能及時調度指揮的。秦始皇很能遵守孫子兵法中,「將能而君不御者勝」的致勝之道;在併吞六國諸戰役中,他從來不干預手下大將的戰術謀略,當然更不可能躲在深宮之中,遙控大軍了。始皇生前既從未領軍親征,死後又怎會去做主帥?
再看那大軍的陣勢。車已套馬,箭已上弦,全體戰士手執兵器,劍拔弩張。二號坑中,騎兵牽馬持弩,弩兵或蹲或立,排列成陣,車士肅立車旁,嚴陣以待。一號坑兵俑大軍四周,布下左翼、右翼、前鋒、後衛的戰鬥隊形,準備隨時與敵軍短兵相接。顯然,這支大軍正在等待出擊命令,大戰隨時一觸即發。如果此時還沒有指定主帥,這個仗還能打嗎?
至於說主帥躲在後方大墓之中,更是有悖情理。那大墓墓主即使是主帥,大墓也不過是他休養生息的家園,不是他發號施令的軍幕。要能克敵致勝,全軍上下一心,主帥必須要身在軍中,與部下同甘共苦,絕不能躲在家中,兒女情長。
如此看來,秦俑大軍之中,必有主帥。問題是,主帥是誰?他身在何處?
兵馬俑是秦始皇百萬大軍的縮影。各個俑像塑制得細緻入微,逼真異常。大部分的俑像應是按照秦軍將士的原型來塑制的。階級越高的俑像,形象應越是逼真。
王翦
秦始皇知人善任,重賞嚴罰,手下名將如雲。他會選擇誰來擔任兵馬俑大軍的主帥呢?根據始皇的性情來推測,秦俑主帥的人選得要符合三個條件:資歷深、戰功高、可信任。從始皇親政(前238年),到一統天下(前221年),這十多年間,他手下諸多名將中,以王翦、蒙武二人資歷最深。王蒙二家,祖孫三代,俱為秦將。但論戰功,則無人能及王翦。更重要的是,王翦深謀遠慮,孰知始皇性情,又能深藏不露,大智若愚,最得始皇信任。可以說,秦俑主帥,當以王翦的可能性為最大。我們分析一下王翦所主持的三大戰役,便可看出其中因由。
一、破趙雪恨。秦王政十一年(前236年),始皇任命王翦為主帥,發兵攻趙。王翦兵分兩路,連下九城,趙悼襄王憂憤而亡。趙國急忙調回鎮守北方的名將李牧,抗拒秦軍。李牧善守能攻,秦軍無法逾越雷池一步。
始皇發兵攻趙,除了戰略上的考慮外,應還有為報私仇家恨的目的。趙都邯鄲是始皇出生之地。當年他與父親子楚在趙同為人質,秦趙相爭,他們一家便生活在驚濤駭浪之中。嬴政三歲那年,秦軍攻趙,子楚逃回秦國,嬴政和母親在邯鄲東躲西藏,勉強保全了性命,但已吃盡苦頭。童年的不幸,在始皇心中,定然產生了極大的陰影。如今嬴政羽翼已成,發兵攻趙,志在必得。
秦王政十八年(前229年),始皇再度命王翦攻趙,王翦用反奸計殺了李牧,很快便攻陷邯鄲,生擒趙王,趙國亡。始皇聞訊大喜,親赴邯鄲,盡殺昔日仇家。始皇得以滅趙,報了家仇國恨,王翦功居第一。
二、征燕報仇。秦軍氣勢如虹,直逼燕境。早年,燕太子丹在秦為人質時,受到冷遇,懷恨在心,逃回燕國後,誓言報復。如今太子眼見秦軍壓境,自是惶恐萬分,急謀對策。太子丹其人,志大才疏,目光短淺,不願採納鞠武從長計議之言,為求急功近利,決定行險刺殺秦王,卻又在刺客荊軻尚未覓得合適副手之際,催他倉促上路,以至功敗垂成。
荊軻雖謀刺不成,但已令始皇斷袖奔逃,狼狽不堪。始皇大怒,下令王翦立刻攻燕。王翦一舉攻下燕都,又派大將李信窮追燕王,取得太子丹首級,解了始皇心頭大恨。
三、滅楚平南。征燕一役,青年將軍李信追殺燕軍,取得太子首級,始皇譽之為年少賢勇,打算任命他為征楚主帥,問他滅楚須要多少兵力。李信年輕氣盛,認為不過二十萬人足矣。始皇又問王翦,王翦說,非六十萬人不可。始皇衡量二人,覺得李信果然年少勇猛,銳不可當,正可一鼓作氣,滅楚平天下;反之,王翦畏首畏尾,氣勢已衰。便說「王將軍老矣,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王翦於是告老還鄉。
王翦告老還鄉之舉,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當時楚有名將項燕,項燕家學淵源,能征慣戰。王翦深知,對付項燕楚軍,如不盡出秦軍精銳,只怕一時難以取勝。當時秦國雖號稱擁有百萬雄師,但真正精銳善戰的,也不過六十萬人左右。如果他和兒子王賁二人,統領六十萬精銳大軍,手握全國兵權,始皇心中必有猜忌。多年來,王翦參預始皇機密,深知始皇生性多疑,心狠手辣,如今始皇說他年老膽怯,他正好急流勇退,以享天年。
於是始皇令李信領軍攻楚。項燕見李信來攻,定下誘敵深入之計,大敗秦軍。始皇深悔不聽王翦之言,親自下鄉向王翦謝罪,請王翦無論如何都要出任征楚主帥,同時又答應了給他六十萬兵的軍力。
王翦大軍出征之日,始皇親自到灞上送行。王翦見此情境,心中暗自警惕。尉繚曾說:「秦王為人……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 王翦老謀深算,知道其中利害,於是他乘機一再向始皇要田地房宅。始皇大奇,問他緣故。王翦表示,無非是想留些田宅園池給子孫後代罷了。始皇見他求田問舍,心無大志,不覺呵呵大笑,樂不可支。
大軍到達前線後,王翦下令全軍休養生息,堅壁不戰。王翦每日與將士同飲食,共甘苦,士卒投石練武,完全不理會楚軍的挑戰。
楚軍一再挑戰,不見秦軍回應,銳氣漸減。項燕覺得無謂久留,於是引兵東歸。王翦見楚軍退兵,即時下令全軍傾巢而出,以雷霆萬鈞壓倒性的優勢,大敗楚軍。項燕在亂軍中自殺身亡。此後王翦又定百越,其子王賁等滅燕、代、齊。始皇終於統一天下。
王翦戰績輝煌,無人能及。更重要的是,在始皇心目中,王翦絕對忠誠可信,全無可疑。秦陵是始皇長眠之所,臥榻之側,除了他所信任的王翦外,又會讓何人領軍百萬,虎立一旁?因此,可以說,秦俑主帥,非王翦莫屬。
兵馬俑大軍,除主帥外,應還有副帥,左右軍領軍大將等高級將領。這些高級將領可能由蒙武、王賁、蒙恬、李信等人擔任。那麼,為什麼今日所見的兵馬俑大軍中,不見任何高級將領俑(以下稱大將俑)呢?這得要探討一下,秦末項羽領軍入咸陽後,所發生的那場兵燹。
《史記》在《秦始皇本紀》,《高祖本紀》,以及《項羽本紀》中,都記載著項羽入咸陽後,燒秦宮室,收其珍寶婦女的暴行。當時的咸陽是全國首富之區,始皇統一天下後,曾「徙天下富豪於咸陽十二萬戶」。楚軍在咸陽掠奪的對象,除始皇宮室外,一定還包括了當時在咸陽的巨富豪門。在楚軍眼中,咸陽簡直是滿城財寶。
《史記》記載了漢王與項羽在廣武之間的對話,盡顯二人性格上的差異,項羽暴躁,劉邦深沉。那時楚漢相爭,久持不下,以致「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餉」。項羽認為這是我們兩人之間的事,何必苦了別人;於是向漢王提出了獨身挑戰。漢王有自知之明,若論單打獨鬥,他自知絕不是西楚霸王的對手。為了表示出師有名,不是為了個人恩怨,漢王列舉了項羽十大罪狀,名正言順的,拒絕了項羽的獨身挑戰。這十大罪狀的指控,大概是出於漢王謀士之手,其中或有誇大之處,但應當都是有所本的,不至於全是空穴來風。值得注意的是,十大罪狀中的第四條:「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塚,私收其財物」。
掘始皇帝塚?始皇帝塚當是指埋葬始皇的地下構筑,包括秦陵地宮和陪葬坑。我們可以合理的推測,項羽所挖掘打開的只是陪葬坑,並未真正挖掘進入秦陵地宮之中。這倒不是項羽不想挖掘秦陵地宮,而是工程過於浩大,楚軍淺嘗即止。當年建築地宮的勞工已被秦二世滅口,楚軍無人指引,面對有如一座大山的始皇陵,根本不知從何處下手。而且始皇雖死,餘威猶在,傳說中地宮內暗駑機關重重,楚軍心存畏忌,自是不敢輕舉妄動。
更重要的是,楚軍在咸陽停留的時間過於短暫,咸陽地面上的財物、美人、寶馬已經夠他們忙的了,那裡還有時間去組織團隊,挖掘地宮。據《史記》記載,項王屠咸陽後,「見秦宮室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認為「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於是便匆匆引兵歸去。楚軍也許以為日後還有機會再來;那裡知道,從此一別,此後再也沒有機會重回咸陽,去掘那深藏地下的秦宮地府了。
與地宮相比,挖掘陪葬坑要容易得多。楚軍甚至可能找到當年建築陪葬坑的勞工帶路指認。楚軍一旦得知陪葬坑的位置後,要進入坑中也非難事,可以直接從坑頂挖洞進入,不必一定要找到坑道的入口。在挖掘過程中,更不必擔心會遇到暗駑機關或銅牆鐵壁。在所有陪葬坑中,以兵馬俑坑的面積最大,最容易找到。兵馬俑一號坑面積最大,楚軍在坑頂所挖的洞也最多;二號坑面積較小,坑頂所挖的洞也較少。
楚人視秦為世仇,早就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誓言。楚軍士兵之中,很多人都曾身受始皇暴政之害。他們把仇秦的心理,轉移到這支地下大軍身上,把秦俑大軍視為真正的秦軍來對付。楚軍進入一二號坑後,打砸兵俑,搶奪兵器,發只泄一陣後,見坑中並無珍寶財物,而兵俑卻有數千之多,砸不勝砸,士兵們心中惦念著咸陽城內的無數財寶,也就不願久留,火燒餘敵後,便呼嘯而去。
楚軍發現一二號坑後,軍中有經驗的將士,按照秦軍軍旅建制來推斷,已看出秦俑大軍的布局,再在當年建坑勞工的指引下,很快便找到了軍幕(三號坑)。如前所說,秦俑大軍是一支正在聽命待發,隨時準備出擊的軍隊。此時,所有高級大將,包括王翦,都在軍幕之中研判軍情。楚軍進入軍幕後,按照突擊敵軍軍幕的戰術行動,首先砍殺軍幕衛士,帶走首級報功,接著生擒所有大將,押回楚營。三號坑比一二號坑小了很多,俑像數目也少,楚軍可以在短時間內,把坑內全部俑像砍首或押走,也就不再放火,就此匆匆離去。
那些押回楚營的大將俑,個個塑得栩栩如生,楚軍中早已有人認出,那威儀十足,身佩最高軍階的主帥,正是楚國世仇王翦。項羽聽說是殺祖滅國仇人,悲憤交加,立刻下令把所有大將俑砸成粉碎。
由現存兵馬俑坑遺蹟判斷,筆者認為袁仲一先生所提,項羽楚軍火焚兵馬俑坑之說,極為可信。楚軍在一號坑頂所挖的洞最多,通風情況最佳,因而火焚情形最為嚴重。二號坑洞口較少,焚燒不如一號坑嚴重。三號坑未經火焚,但衛士俑遭砍首,大將俑則全被擄走砸碎,一個不留。這就是今日所見,兵馬俑坑經楚軍破壞後,所遺留下來的殘跡。
史書上對秦始皇兵馬俑坑全無記載。事實上,史書上對秦始皇所有陪葬坑都沒有記載,甚至對秦陵地宮,在《史記》中也只有不到七十個字的描述。在秦漢人看來,秦始皇陪葬坑,只是始皇帝塚極小的一部分;楚軍破壞了一些陪葬坑,和當時血肉橫飛的殺戮,以及爾虞我詐的謀略相比,實在微不足道,不值一記。
太史公具絕世的才華,豐厚的經歷,又因家學淵源,得以博覽群書,遍閱宮庭檔案;但以他一人之力,在當時所處的環境之下,也只能記下重大而可信的史料,對項羽屠咸陽城,掘始皇塚的詳情細節,實在無法一一調查記錄。
秦俑大軍有主帥嗎?筆者認為,秦俑大軍必有主帥,主帥必在軍中,而且這個主帥就是王翦。只可惜,楚人一怒,那主帥俑,在頃刻之間,已化為塵土。
- 關鍵字搜索:
-
秦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