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每次成「箭靶」是被逼無奈?(圖)


發改委稱上調油價有利於遏制過度消費

【看中國記者金曉剛綜合報導】4月7日凌晨起油價大幅上調,創下歷史新高(97號汽油已突破8元),而發改委每漲一次就出來辯護一番,早已成為網路撻伐的對象。有評論稱,發改委每次都成「箭靶子」也是被逼無奈。

發改委為油價上漲辯護 引反感

自4月7日零時起,發改委今年第二次上調成品油價格,平均90號汽油、93號汽油和0號柴油每升提高0.37元、0.39元和0.34元。海南省成品油價格再次提高,90號、93號、97號汽油和0號柴油每升將漲至7.84元、8.51元、9.04元、7.43元。

近期,發改委為本次油價上調做出三點解釋:首先,近一段時間以來,受中東、北非特別是利比亞局勢動盪影響,國際市場油價繼續大幅攀升。其次,適時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有利於鼓勵企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滿足國內正常合理的市場需求,有利抑制石油消費過快增長。第三,多年來的實踐表明,國內成品油價格長期背離國際市場走勢、背離國內市場供求。所以在堅持接軌機制的前提下,綜合考慮經濟運行和價格形勢,適當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有利於國民經濟的穩定運行和可持續發展。

對此,著名評論員「牛刀」為文批評:「漲就漲吧,發改委偏偏還出面作出解釋,為油價上漲做辯護。而辯護詞又沒有寫好,使人看上去,這個價漲的不僅無賴,而且無恥。僅看發改委的第二條,把漲價說成是:有利於抑制石油消費過快增長,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資源節約。漲價居然是抑制消費?這又是什麼邏輯?凱恩斯經濟理論來解釋,政府在宏觀調控中,不應該過多採取價格工具,價格工具應該尊重市場;政府只能只能採取稅收工具來調節社會資源的分配,你來加稅可以,反正中國的稅多,再多加一點,對大排量的汽車課以重稅都沒錯,但是,你漲油價,無論如何是解釋不通的。第三條再去談,就更沒意義了。你是政府,你牛。」

為何發改委屢次成為箭靶?

2010年中國網民給中國評出十大社會亮點,其中之一是:發改委從成立以來,只做了兩件事,一件是漲價,還有一件是為漲價辯護。這一次,發改委故技重施,先是給汽油漲價,然後為上調辯護。

貓眼看人「施福廉後裔」撰文評論:「每次油價上調發改委都會千般解釋,萬般告白的從國情、戰略、與歐洲國家比較,但依然每次成為‘箭靶子’。從三點和發改委的策略來分析。首先,‘三桶油’利潤暴增,2010財報三大石油商利潤總額高達2649.91億,折合每天淨賺7.3億元。石化三巨頭隸屬國企,從經濟學角度,這類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應該按邊際成本或平均成本定價,以此來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而不是謀求從消費者那裡攫取更多的剩餘。國民不祈求從國企裡分紅,但是現在‘三桶油’賺得盆滿缽滿。如果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成立,那麼國企是不是該讓一點利給民眾了?韓國都下降6毛抗通脹,而我們卻上調4毛。所以發改委挨罵也在情理中。」

「其次,發改委的油價上調和下降在時間上也屢遭人詬病,我們看到,國際油價下跌的時候我們還買高價油,國際油價上漲的時候我們買更高價的油,所以發改委給民眾造成有失公平之嫌疑。能不成‘靶子’?最後就是補貼,我們常常見石化巨頭嚷嚷虧損了多少,為國家做了多少貢獻應該給補貼等見諸報端。日賺7億的利潤都哪裡去了?石油資源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資源,我們並非反對國家補貼,但是一邊是巨額利潤一邊是巨額補貼,這是什麼道理?」

網友對此評論:「不是人們把發改委當成成箭靶子,而是發改委總是和人民對著幹!」、「世上根本就沒有發改委,這是一個虛構的單位,它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幫領導宣布漲價和替領導挨罵。」有網友狠批:「政府花大價錢養了這幫狗,它不擔責誰擔責?」

本文留言

作者金曉剛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