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切爾諾貝利特寫:鬼城的末日慘境(圖)

 2011-04-12 13:5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2011年4月4日,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地的輻射警告標誌。

來到這裡彷彿置身好萊塢災難片中——它就是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受災中心普裡皮亞季(Prypyat)。

這座飽受輻射毒害的「鬼城」如今生機全無,只剩下一些搖搖欲墜的廢棄建築,已成為人為失誤、逝去夢想與破碎童年的象徵。

1986年4月26日午夜剛過,位於普裡皮亞季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反應爐因為一次安全試驗出現嚴重失誤而爆炸,把大量輻射性物質噴入空氣中。

當時正值冷戰時期。短短几天內,「切爾諾貝利」就成了蘇聯式拙劣、冷酷的代名詞,因在事故發生後的將近36個小時內,莫斯科一直遮遮掩掩,沒有清楚交代事故詳情。

輻射雲隨即籠罩了烏克蘭與鄰近的白俄羅斯部分地區,並為蘇聯敲響了喪鐘。五年後,蘇聯宣告解體。

一度作為年輕模範城市的普裡皮亞季驟然遭到滅頂之災,變成一座僅供世世代代後人參觀的博物館。核電站周圍半徑30公里內成了一片廣闊的無人區,現在官方的名稱是「疏散區域」。

現在乘坐大巴前來普裡皮亞季參觀的遊客會發現,當地被廢棄的房屋依然隱約可見,只是幾乎快被周圍茂盛的樹葉給遮住了。

就在日本當前竭力控制福島第一核電站災情之際,切爾諾貝利仍然是衡量此類災難嚴重程度的一個可怖標準。

救災英雄

雖然西方世界把切爾諾貝利核災難視作蘇聯式大潰敗的典型案例,但生活在普裡皮亞季的人們卻把講述重點放在當地消防員與搶險工作者的英勇行為上。

事故發生後,這些人立即投入現場搶險工作,在之後的數天與數週裡竭力控制險情。因遭重度輻射,時至今日這些人中已經很少有人健在。

附近歷史較老的城鎮切爾諾貝利受災相對較輕,但當時也有四分之三的人被轉移。如今,這裡居住著大約4,000人,他們全年輪班工作,負責監測和維護這片「疏散區域」。

現在,切爾諾貝利4號反應爐外仍蓋著「石棺」混凝土層。石棺是在搶險時倉促建成,用以遏制輻射外泄。導遊稱,石棺內仍有數百噸計的輻射物質。

因石棺結構現已出現多處裂縫,烏克蘭正試圖從國際社會再爭取6億美元資金支持,以在石棺外加固一層新外殼。

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前夕,普裡皮亞季大約有5萬人口,平均年齡僅有28歲,反映出普裡皮亞季的新建城市地位,當時有許多蘇聯年輕夫婦被吸引到這裡開拓未來。

烏克蘭稱,自1991年從蘇聯分離出來獲得獨立至今,烏克蘭為維護疏散區及向核污染地區群眾提供醫療與社會救助,已經花費120億美元。

但迄今仍沒有任何復興普裡皮亞季、向受毒害地區注入新生的計畫。(完)


来源:路透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