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突發搶購食鹽風潮的深層原因

當日本還在一場由地震和海嘯引發的核泄漏危機中掙扎時,中國卻陷入了一股莫名奇妙的瘋狂搶購。從3月16號起,中國各地突然爆發市民爭先恐後搶購食鹽的 「盛況」,大量超市均銷售一空,個別不良商家趁機提價,北京一箱40多元的食鹽竟然賣到了600元。就連微博上很多人的問候語都變成了「你買鹽了嗎」?

網上搶購食鹽的理由基本有兩個,一是吃碘鹽防輻射,二是擔心核輻射污染海鹽。對此,衛生部門很快就辟了謠,表示吃碘鹽不防輻射,另外中國食鹽中海鹽比例不超過20%。而海鹽也大多產自東南沿海,距離日本較遠。

對此,有評論感慨道,在當下食鹽供應非常充足的情況下,賣鹽原本是個利潤很低的生意,現在卻突然有機會趁火打劫大賺一筆了,這些鹽商一定會眼含熱淚感謝蒼天自己生在了這樣一個瘋狂的國度。實際上,這並非中國第一次陷入如此恐慌。2003年SARS爆發時,人們大肆搶購板藍根、84消毒液和口罩的情景,至今仍讓人記憶猶新。經濟觀察網上作者汪雷的文章分析認為,這些謠言開始可能只是幾個人無意中說起,也許並沒有什麼惡意,但一旦進入網路傳播,就會像病毒一般發作,如果再有好事者和無良商人趁機燒上一把火,一夜之間中國人就集體癲狂了。

眾所周知,中國人喜歡搶購,一方面源於早年物資長期匱乏造成的陰影,另一方面就源於對謠言的輕信。老百姓為什麼容易輕信謠言呢?大多是因為對官方媒體所公開信息的不信任。如今的媒體上,人們經常看到種種報喜不報憂的報導,一些權威專家也總是以安撫民眾情緒的角色出現,各地的一些重大惡性事件也經常被瞞報。直到事情鬧大了,實在兜不住了,相關方面才被迫承認事態的嚴重性。這樣的事情反覆多次後,這些媒體和專家在公眾心目中就失去了權威性和可信度。甚至出現反效果,就是媒體說沒事,公眾總是覺得有事,媒體說沒大事,公眾卻認為問題肯定已經很嚴重。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明顯無厘頭的謠言就可能把問題無限擴大,直至造成集體性的恐慌。。

文章又說,不過,讓人高興的是,在面對這次食鹽搶購風潮中,網路上很快便形成了一片理性的質疑之聲。這種網民自發的開放的言論,使謠言迅速被瓦解,到17號下午,網上已經沒有多少鼓動大家搶鹽的信息。很多年輕人也紛紛打電話告訴父母沒必要搶鹽,相信不用等到明天,這場搶鹽風潮就將過去。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