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利空中的房價還漲麼?(圖)

作者:徐彪  2011-03-07 13:0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短短三年時間,中國樓市走出一輪典型的過山車式行情。

有房的沒房的都應該懷念三年前的那次機會: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十幾米的大浪從歐美風暴中心一路席捲而來。那時候,中國正忙著控通脹。2008 年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主題是「要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貨幣政策調整為「從緊」。2008年上半年最困難的日子裡,銀行貸款總額被凍結,普通客戶甚至一度無法獲取貸款。內外雙重打擊下,房地產行業迅速從沸點轉入冰點,房價普跌30%。深圳部分地段部分房產甚至跌幅接近40%。

2009年,去庫存化的寒潮席捲中國,保增長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國民經濟開始轉向,四萬億經濟刺激計畫為經濟增長注入一劑強心針,財政政策從 「穩健」轉為「積極」,貨幣政策從「從緊」轉為「適度寬鬆」,各地紛紛出臺房地產扶持政策,比較典型有營業稅免征優惠以及房貸利率下浮幅度擴大。寬鬆的貨幣政策助推樓市出現大幅反彈,以深圳為例,全是樓價普漲逾80%,一年價格翻番的樓盤比比皆是。

2010年,經濟平穩復甦,保民生被賦予越來越高的權重,樓市調控再次進入經濟當局的視野。溫家寶兩次表態要在任期範圍內解決高房價的問題,控制住房價過快增長。此後,從中央到地方,各類調控措施輪番出臺。但令人難以接受的是,樓市在調控中步履蹣跚,房價卻不斷走高。一時間,「空調」之聲四起,越來越多人開始信仰樓市永遠上漲。

問題是,真的能有這麼一種投資品,它可以無視任何利空,永遠漲下去麼?

樓市調控真的是「空調」麼?

我們來細數一下過去一年時間裏,中國政府總共出臺了那些政策。

2009年12月14,國務院提四措施遏制房價;

2009年底,五部委聯手開始打擊囤地;

2009年12月23,財政部:五年內住房轉讓全額徵收營業稅;

2010年03月18,國資委要求78家非地產主業央企15天出退出方案;

2010年04月11,銀監會:銀行不得對投機投資購房貸款;

2010年04月13,住建部:加快保障房建設 遏制房價過快上漲;

2010年04月18,「新國十條」出爐;

2010年04月20,住建部:未獲預售許可項目,開發商不得收取定金;

2010年5月份開始,多個地方政府出爐限貸、限購政策;

2010年06月04,三部委發文明確個人房貸二套房認定標準;

2010年07月12,銀監會:嚴格執行差別化房貸政策;

2010年09月18,李克強:加快公租房建設,堅決抑制投機性需求;

2010年09月29,多部委出臺鞏固房地產市場調控成果措施;

2011年01月26,「新國八條」出爐,隨後重慶、上海開始房產稅試點;

2011年1月到2月,限貸和限購進一步擴散至多個城市……

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增加供給、抑制需求和卡住房企融資渠道。增加供給方面,主要靠打擊囤地和大規模保障房建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保障房,2010年580萬套,2011年1000萬套,規模之大出乎所有人意料。抑制需求方面的措施最多,也最雜。既涉及到貸款政策,也涉及到過戶政策以及稅收政策。至於房地產企業融資,更是股市、銀行和信託三管齊下,就連銷售回籠資金也要求專款專用。

眾所周知的是,在「新國十條」和「新國八條」為代表的地產調控政策衝擊下,各地樓市雖然成交量波動巨大,但房價卻頑強向上走。由於流動性的較差,樓市不同別的投資品,價格波動慣性巨大。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待樓市,比如說一手樓庫存,或許會發現一些不同的東西。

以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地為例,2010年4月,北京可售新盤面積1171.5萬平,深圳341.5萬平,上海482.7萬平;2010年9月,北京 1256.4萬平,深圳366.7萬平,上海619.8萬平;2010年12月,北京1332.4萬平,深圳379.1萬平,上海644.9萬平。

大家都知道,2009年是過去十年唯一一個商品房新開工面積負增長的年份。這意味著,2010年是新增供給最為緊張的年份,通過一系列調控措施,在供給最小的年份裡實現了可售面積穩步上升。至少也說明,抑制需求的政策取得了明顯成效,全社會對樓房的總需求實實在在的被控制住了。

「供給增加」能起作用麼?

樓市的供給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保障房和商品房。放在幾年前,我們談保障房是沒有意義的,那時候保障房和商品房根本無法相提並論。但是現在,我們必須開始同時重視這兩大渠道。

先看保障房,2008年全國建設231萬套,2009上升到485萬套,2010年580萬套,2011年1000萬套。按照2年建設期來推斷,2009年建設的保障房將在今年逐漸入市。商品房總供給不過近千萬套一年,如果增加500萬套低價保障房,市場供求格局將發生多大變化?

再看商品房,商品房供給總規模取決於兩個環節,一個是土地供應環節,一個是樓房建設環節。2004年,土地購置面積同比增加5.4%;2005年,土地購置面積同比增加-4.0%;2006年,土地購置面積同比增加-3.8%;2007年,土地購置面積同比增加11%;2008年,土地購置面積同比增加-8.6%;2009年,土地購置面積同比增加-18.9%;2010年,土地購置面積同比增加28.4%。從土地供給環節看,「增加供給」的政策並非停留在口頭上,這麼多年來,2007年和2010年是唯一兩次土地供給大幅增加的年份。2004年,商品房住宅新開工面積同比增加9.78%;2004 年,商品房住宅新開工面積同比增加9.78%;2005年,商品房住宅新開工面積同比增加12.69%;2006年,商品房住宅新開工面積同比增加 17.64%;2007年,商品房住宅新開工面積同比增加22.92%;2008年,商品房住宅新開工面積同比增加2.24%;2009年,商品房住宅新開工面積同比增加15.74%;2010年,商品房住宅新開工面積同比增加40.02%;商品房生產環節,打擊囤地的政策發揮了應有的作用。2010年新開工面積創歷史新高,而且大幅高於歷史同期水平。

綜合來看,從2011年開始的幾年之內,綜合商品房和保障房後,房屋供給總量至少會在2010年的基礎上再上揚50-100%。這種力度的供給增加,在中國商品房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樓市還能無視地心引力漲多久?

如果您相信樓價是由市場來決定的,您就應該接受供求關係決定樓價走勢的觀點。

從現在開始,在可見的兩三年時間裏,只要限購和限貸政策不變,全國樓房總供給大幅增加和總需求持續萎縮是可以預期的結果。中國整體樓價取決於一手樓價格的走勢,而一手樓價格取決於當年新入市樓房的供求。未來兩年,在房子供給數量翻番後,新增住房的供求關係逆轉將是大概率事件。

2009年,中國樓市做了一次驚險的撐桿跳。當你接近空中最高點的時候,請記住:沒有人真的可以無視地心引力,早晚,你是要回到地面上的。

来源:金融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