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換著吃更健康(圖)
只瞭解經常購買的品種
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橄欖油、調和油……市場上的食用油種類五花八門。不同種類的食用油健康功效各有不同,消費者是否懂得分辨?
本次食品消費公眾滿意度調查中,「您知道不同種類食用油對於健康的不同影響嗎」一題,75%的被訪者選擇了「知道」。大多數消費者知道的只是「不同種類食用油健康功效各不相同」這個概念,對於各品種的具體健康功效瞭解得並不清楚。
專家表示,從營養學的角度簡單分析,哪種食用油含不飽和脂肪酸多,哪種食用油的營養價值就比較高。植物油中所含不飽和脂肪酸很豐富,而動物油中卻很少。
不同種類油最好換著吃
來自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1月份,食用油價格繼續快步回調,環比下跌6%,連續3個月已累計下跌17.7%。雖是消費「利好」,但專家提醒市民,購買食用油別一次性買得太多,更不要長期食用同一種食用油。
飲食習慣使然,不少家庭總是認準同一種類食用油進行購買,但專家指出,食用油最好經常換著吃。因為各種油裡脂肪酸的構成、膽固醇量和微量元素含量不同,定期更換食用油種類能使營養吸收更為均衡。
值得一提的還有,由於普通家庭的保存條件所限等原因,食用油開封后可能沒到保質期就出現氧化變質,其中所含的重要營養物質維生素E以及人體必需脂肪酸都遭到破壞,同時產生的氧化產物對人體有害。專家建議,開封的油應盡快吃完,對於人口少或不經常做飯的家庭最好買小包裝食用油,若購買大桶食用油要保存在陰涼的地方。
健康提醒
食用油攝入過量易得慢性疾病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每人每天的烹調油攝入量不宜超過25克。然而調查發現,我國人均每日食用油的攝入量為40克以上,遠遠超過25克這一標準。
專家介紹,油脂攝入過多,飲食結構受到破壞,再加上運動量少,常會導致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發生。
25克如何把握呢?專家說,25克食用油放在湯用的白瓷杓內,剛好是兩杓半。此外,家庭中還可以選擇帶有刻度的油壺來精確掌握用量。
食用油不完全手冊
花生油
花生油含豐富的油酸、卵磷脂和維生素A、D、E、K及生物活性很強的天然多酚類物質,可降低血小板凝聚,降低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水平,預防動脈硬化及心腦血管疾病。花生油熱穩定性較好,適合炒菜,不適合煎炸食物。
茶葉籽油
茶葉籽油:又名綠茶油,綠茶籽油,是以傳統飲料綠茶樹上採摘的茶籽為原料。不飽和脂肪酸含量80%以上且最接近4-6:1的成分比例:茶多酚等有機活性成分含量1%、亞麻酸含量5-7%,比橄欖油和山茶油高出好多倍,維生素E具有很好的養生保健功能。烹飪、涼拌、飲用、護膚美容外用均可。
玉米油
玉米油極易消化,人體吸收率高達97%。玉米油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80%以上,是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和中老年人的健康食用油。玉米油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可用於炒菜,也適合涼拌菜。
大豆油
精製大豆油最大特點是富含兩種人體必需脂肪酸--亞油酸和α-亞麻酸,亞油酸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α-亞麻酸在體內可轉化成DHA,能促進孕期胎兒大腦生長發育。但大豆油的熱穩定性比較差,加熱時會產生較多的泡沫,不適合用來高溫煎炸。
葵花油
葵花油又稱葵花籽油,它的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達到85%。葵花籽油中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E和抗氧化的綠原酸等成分,抗氧化能力較高。
調和油
調和油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成品植物油配製成符合人體需要的油脂。一般選用精煉花生油、大豆油等為主,再配上精煉過的玉米油、小麥胚油等。調和油合理配比了脂肪酸的種類和含量,具有良好的風味和穩定性,適合於炒菜。
橄欖油
橄欖油所含的單不飽和脂肪酸是所有食用油中最高的,具有良好的降低「壞」膽固醇、提高「好」膽固醇的作用,長期食用具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減少膽囊炎、膽結石發生的作用。橄欖油的耐熱性也很好,既可炒菜,也可以用來涼拌。
沙拉油
沙拉油是植物油中加工等級最高的食用油,已基本除盡了植物油中的一切雜質和蠟質,所以顏色最淡。沙拉油適用於炒、炸、煎和涼拌。
- 關鍵字搜索:
-
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