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差距懸殊根源何在?
近日,坊間媒體報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發布報告稱,中國行業工資收入差距正在擴大。2008年,金融業裡工資最高的是證券業,其工資與工資最低的畜牧業相比,差距為15倍,為全球第一。
此後,上述研究機構回應稱,「我國行業間工資差距的確比較大,但並非全球第一。」該研究所稱,根據《中國統計年鑑》數據,如按大行業分類看,2009年中國工資最高的金融業,平均工資是最低的農林牧漁業的4.7倍。如按行業細分標準,2008年,統計上被列入金融業的證券業收入最高,平均工資是當年畜牧業的15.93倍。
收入差距過大,早已成為當下國人共識。縮小收入差距、破解分配不公,是中國決策者面臨的重大挑戰。對公眾而言,爭論工資差距到底是4倍還是15倍,顯然意義不大。關鍵是近年來,行業工資差距、實際收入差距,依然在拉大。
那麼,應如何客觀判斷中國當下的行業收入差距?其發展趨勢和社會後果到底有多大?
北京師範大學收入分配與貧困研究中心教授李實認為,目前,行業劃分的粗細不同,工資差距會不一樣,但這並不重要。對中國而言,目前最重要的是:一、按同等劃分標準的行業工資差距正在不斷擴大;二、行業間實際的收入差距要高於官方統計。
李實指出,行業間收入差距多少,這取決於行業怎麼劃分。目前,《中國統計年鑑》上列有十五個大行業。如按大行業看,工資差距並不大。如細分為100個左右的行業,工資差距「會提高到15倍」。如再細分為1000個左右行業,差距「可能會到30倍」。
「由此可見,工資差距到底是4.7倍還是15.99倍,取決於行業劃分的標準。不過,這並不是特別重要的事情。」李實說,「最重要的是,按同等劃分標準分析,中國行業工資差距,依然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
他舉例說,按國家統計局的大行業劃分標準,上世紀90年代,中國金融業和製造業間的收入差距僅僅不到1倍,而現在已高達3倍以上。此外,目前官方的工資統計只是顯示了行業間的平均工資水平差距,僅為在一定時期內平均每人所得的貨幣工資額,還不能全面反映行業間實際收入的差距。如果計入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所得,行業收入差距要更大一些。
李實認為,目前中國行業收入差距,最主要的還是體現在壟斷部門和競爭部門之間,體現在大型壟斷企業和一般的中小企業之間。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工資差距拉大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就中國現實而言,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問題。
國有大企業的職工學歷高、素質較高,「工資相對高一點是正常的」。但是,在同等學力、同等素質下,壟斷部門工資或實際收入大大高於其他行業職工,就不能用個人能力和素質解釋,而應歸於行政壟斷、部門壟斷和行業壟斷。
「中國的行業收入差距主要是壟斷帶來的。」李實指出。在他看來,歐美一些國家的工資差距之所以沒有中國這麼大,很大的原因在於有比較充分的行業競爭。但中國的壟斷部門的工資決定是按壟斷企業的利潤決定,並非基於市場競爭,此外還有諸多隱性收入。
李實指出,破除行政壟斷、行業壟斷、部門壟斷,是縮小收入差距的根本出路。只有引入更多的行業競爭,放寬市場准入門檻,放寬勞動力流動的障礙,消除勞動力市場的歧視等,才能克服日趨嚴重的收入分配不公。
在短期內難以消除壟斷的現實下,應根據市場平均工資水平,適當考慮壟斷行業的特點,制定壟斷行業的工資標準和管理機制。對壟斷企業中面向全球招聘的人員,可實行市場化的工資機制。但對其他職位,必須有所管制,不能任憑其用國有資產來自行漲工資。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