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奶」捲土重來 社會生態惡化(圖)


三聚氰胺陰霾未散,「皮革奶」又至

【看中國記者金曉剛綜合報導】據多家媒體消息,中國農業部近日發現「革奶粉」死灰復燃。報導說,內地疑有不良商人竟將皮革廢料的動物毛髮等物質加以水解,再將產生出來的粉狀物摻入奶粉中,意圖提高奶類的蛋白質含量矇混過關。毒奶粉捲土重來引髮網路熱議。

「皮革奶粉」死灰復燃專家指長期食用可能致癌

中國最早於2005年在山東發現有牛奶被添加皮革水解蛋白,2009年又在浙江金華「晨園乳業」中查出「皮革奶」並搜繳出大量白色皮革水解蛋白粉。山東、山西、河北也發現過同類產品。

銷聲匿跡數年後,內地再現「皮革奶粉」蹤影,中國經濟網引援媒體報導稱,內地疑有不良商人為謀取暴利竟將皮革廢料的動物毛髮等物質加以水解,再將產生出來的粉狀物摻入奶粉中,意圖提高奶類的蛋白質含量矇混過關。

由於皮革水解蛋白中所含的重鉻酸鉀和重鉻酸鈉等有毒物質,人體吸收後可導致關節疏鬆,長期食用可能致癌,甚至造成兒童死亡。有關專家介紹說,重鉻酸鉀和重鉻酸鈉是用來軟化皮革的化工原料,其中所含的六價鉻是致癌物質,歐盟禁用。

曾任廣東省奶牛乳品行業協會會長的王丁棉說,這種造假的技術都是專家提供的,沒有專業人士的指引,農民養牛就算養100年也養不出三聚氰胺!各地有人專門研製造假配方,然後賣給其它人,最後蔓延到全行業。

監管部門官員是生產奶粉廠商

當年一場震驚世人的「三聚氰胺」毒奶還記憶猶新,家有寶寶的家長為了孩子的健康,很多遠赴境外、海外購買奶粉。據南方都市報15日消息,奶粉貨源緊缺,澳門當地的嬰兒們面臨「斷糧危機」。據媒體報導,在內地遊客瘋狂搶購之下,嬰兒「奶粉荒」已由香港蔓延至澳門,部分品牌已宣告斷市。有澳門家長表示,自己的寶寶整個星期沒有足夠奶粉,又不願意更換其他品牌的奶粉,只能餵一些稀大米粥充數。

上饒之窗評論:「搶購奶粉該難堪和臉紅的不是這些搶購的家長,而是內地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是這些監管部門的政府官員,是那些生產奶粉的國內廠商。」

他指,奶粉的質量問題已經不是偶發事件,而是延續了相當長時間,涉及眾多品牌和廠家的事件,但在這樣的形勢之下,我們的監管者並沒有拿出讓人信服的舉措來讓民眾放心。去年,在浙江省工商局公布的一份該省兒童食品質量抽檢報告中,知名的‘雀巢’奶粉也赫然被列入碘超標食品目錄。監管部門對此的解釋是:抽檢批次的‘雀巢’產品碘含量確實超標,但離人體最高耐受性還有一段距離。除了長期大量食用者,大家不必過於恐慌。監管者的態度讓所有的家長們寒心不已。

其實,除了奶粉問題,國內食品安全和質量也一直是民眾和媒體關注的焦點,無論是「地溝油」、「洗蝦粉」還是「蘇丹紅」,每年都會曝出的食品安全和質量事件。

香港明報引述清華大學社會學系郭於華教授分析出現此類惡性事故的原因時說,現時中國整個社會生態惡化,不同行業各有損人利己的做法。他說,這主要是制度問題,是由上而下的墮落培養出一些非常精明的人,造假成性,沒有誠信,老實人反而吃虧。

政府「穩定壓倒一切」大於「民生壓倒一切」

大部分內地媒體報導「皮革奶粉」只用較短的篇幅介紹了這種奶粉的毒性,而更多的篇幅則用在「內地乳業股面臨浪接浪的不利傳聞,短期內股價並不樂觀」。

網路作家周可真評論:從報導性文章可以看出,政府、企業以及媒體在這類事件上所顯示出來的態度是「金錢高於生命」,正是這種態度才是造成「皮革奶粉」死灰復燃的根本原因。如果中共是本著「生命高於金錢」,「穩定壓倒一切」的指導思想,那末,在我們的‘幾乎無所不能’的強勢政府的控制之下,又何以會一再出現毒奶粉之類的事件呢?

對於毒奶粉,網民輿論追問:「國內還有什麼食品是沒問題的?」網友[順其自然]怒斥:「國外的不讓買,國內的吃死娃,(中共)你們到底想幹什麼?滅族?」

本文留言

作者金曉剛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