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讚比亞養雞的中國人(組圖)


中國人養的雞更便宜,這就意味著,更多的讚比亞人都能買得起.

說起中國在非洲搶灘,人們總愛盯著大型基礎設施、礦產開發項目。其實,中國的小本生意人也正在大舉殺入非洲。

如果你想知道中國正在如何重新打造世界經濟的格局,到讚比亞首都盧薩卡來買隻雞,就能看出點名堂。

盧薩卡潮濕、悶熱,主要街道上摩肩接踵。推推搡搡地穿過人群,沿街叫賣和擺攤兒的小販們大聲吆喝著要拉你上鉤的甜言蜜語。凡是你能想得到東西,這兒可能都有賣的。


盧薩卡的集市上小販們兜售著各種各樣的商品

市場這一端幾乎全是非洲人。但是,到了賣雞的地方,可就不一樣了。

這裡,是一排一排的大卡車。卡車後面是高高的雞籠,籠子裡裝滿了鮮活的大肥白雞。非洲人挑挑揀揀,用手拎著雞掂份量。

不遠處,站著的是卡車的主人:手裡拿著大把鈔票的中國人。

這些人是養雞專業戶。聽起來難以置信吧。中國生意人看到了商業機會:在讚比亞養雞能賺錢。於是,他們告別親人故土,遠征十萬公里,來非洲做起了養雞專業戶。

「賺錢更容易」

我和一位中國來的養雞人聊了起來。他名叫潘偉志(音譯),今年六十出頭,身材矮小、非常友善。潘先生帶我去他的養雞場參觀。養雞場位於盧薩卡郊外,潘先生和太太一起打理。

潘家還有一個十大幾歲的男孩兒。一家三口,住在兩間小屋內。坐在屋外,我問潘先生,為什麼要到這麼遠的非洲來謀生。潘先生笑了笑,回答說,「很簡單,在非洲這兒賺錢比在中國老家賺錢容易多了」。

他說,開養雞場,先期需要投入四萬美元。但是,沒過兩個月,就開始賺錢了。兩年後的今天,他們每個星期都能賣出兩千隻活雞。

潘太太說,「我這個年紀,在中國找不到像樣的活兒。在這兒,我不覺得自己老了,我還能幹點事兒」。

在非洲創業,給了潘先生一個自由發揮的機會。但是,在盧薩卡市場上深挖一下,你就能看到故事的另外一面。因為,在讚比亞養雞、賣雞的,並不只是中國人。

在市場的中心,一條無名小胡同的深處,你可以找到賣雞的讚比亞人。你根本不用擔心自己會走丟了、找不對地方,因為這裡塵土飛揚、雞毛滿天,散發著一股酸臭。

賣雞的讚比亞人坐在太陽地兒或者雞籠間聊天、說笑,等著買主上門。他們說,中國人來了以後,賣雞的讚比亞人沒有從前多了。他們說,現在,做好了,一個星期也就能賣出50-100隻雞,連本兒都賺不回來。

我問米爾德雷德,她受影響了嗎?她大呼小叫地說,「中國人會搶走我們的生意。這樣下去,如果沒人採取行動的話,我們遲早會丟了飯碗」。

米爾德雷德搞不懂,為什麼有人會穿越半個地球來養雞。她說,「要是你們就想做小本兒、小本兒生意,回中國去做吧。幹嗎非要在這兒呢?」

但是,中國人正在非洲上下許多地方開小買賣。最新估計是,現在非洲共有100多萬中國人,其中大多數都是過去十年以內來的。

在西方,一說起中國在世界中的影響,人們總是盯著大型基礎設施、礦產開發項目,沒有多少人關注這些小本兒生意。但是,從長遠來看,也許,正是包括潘先生在內、在非洲迅速擴展的中國移民社區,可能會帶來最大的影響。

讚比亞的養雞人就是這麼看的。藏在深深的小胡同裡面,他們當然可能有點自滿、大意,但是,對新來的競爭對手,他們確實是越來越不滿、憤怒。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