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內媒體的編劇能力一流是有歷史的(圖)


獲得1965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蘇聯著名小說家肖洛霍夫

向來與諾貝爾獎無緣的共產黨,對諾貝爾獎多是抱著批判的態度,北京大學的紅衛兵曾批判道:諾貝爾文學獎,名為文學獎金,實際上卻是國際反動資產階級網羅走卒,收買敗類的政治工具。法國資產階級作家薩特一語道破了它的反動本質。他說:這是「一種保留給西方作家和東方叛徒的榮譽。」從一九〇一年開始頒發諾貝爾獎以來,中選人物無一不是資產階級的寵兒,反共反人民的急先鋒。(紅代會新人大公社沙楊桂《東方的叛徒歷史的罪人》,《文藝革命》第二期,1967年7月8日,首都批判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聯絡委員會文藝分會主辦)

身為蘇共中央委員,蘇聯著名小說家肖洛霍夫,其藉由代表作《靜靜的頓河》獲得1965年諾貝爾文學獎且樂意接受獎金的事件,當時國內幾乎所有報刊都發表了批判肖洛霍夫的文章,紅衛兵報刊上還發表了許多諷刺肖洛霍夫領諾貝爾獎金的漫畫。

1966年5月,肖洛霍夫訪問日本,聽說中國正批判他,肖洛霍夫一笑置之,悠悠然釣魚去了。數日後,一記者問:中國《人民日報》發表了說您是「叛徒」的文章,您如何看?肖洛霍夫答:對這個嘛,我沒有什麼可說的,不過用一句俄羅斯諺語來說就是,任憑野狗狂吠,馬卻安然向前。(日本《朝日新聞》1966年5月15日、27日)

面對肖洛霍夫的淡定,紅衛兵急著批判道:「1966年5月,肖洛霍夫訪問日本,在訪問期間,大放其毒,醜態百出。……他對中國人民對他的叛徒嘴臉的揭露和批判,惱羞成怒,暴跳如雷,肆意污蔑,惡毒攻擊。肖洛霍夫在日本的所作所為,充分暴露了這個叛徒已經墜落到何等地步!」(《送瘟神——全國111個文藝黑線人物示眾》,原中國文聯批黑線小組1968年9月編印)

這個歷史事件在現今,只是換個形式不斷上演,只要沒和共產黨沆瀣一氣,在國內媒體被稱呼「叛徒」和「反華勢力」是常態;在海外表現「淡定」,回到國內的宣傳文件中,成為「惱羞成怒,暴跳如雷」,之類的相反情況,是宣傳的需要。
 

本文留言

作者劭奇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