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做飯 太容易了
常常聽到生活在德國的中國人,尤其是主婦們抱怨,在德國不好做飯,料不全,菜太少,難啊。要是住的地方再偏僻一點,夠不著中國店,那就更不方便了。不過近來,認識一位大姐,和她一番話,令我大開眼界,套用一句成語,勝我在德國做十年飯。
李大姐喜歡做飯,而且特別會做飯,德國的料理經她手一調,就變成了中國的美味,著實神奇。我第一次聽她說,「在德國做飯?太容易了!這裡東西這麼全,調料這麼好,中國怎麼能比呀?」我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在德國,又不是美國、法國、英國什麼的,哪來這麼好的調料啊!
李大姐卻胸有成竹地用天津話跟我說,德國有很多調料是中國沒有的。就拿甜麵醬來說吧,中國一般推崇的就是六必居的甜麵醬了,對吧。可是我們天津人覺得,我們自己的更好,就是名氣不如六必居。可是我現在發現,德國的「甜麵醬」比我們天津的還要好!
我知道原來有一句北京俗話叫做「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雖然「衛嘴子」是比喻他們能說會道,不過我拿來望文生義一回,就權當他們也特別講究吃吧。或者兩個加起來,本身就好吃,而且還會說。所以李大姐一說,我就心裏痒痒,想去試巴試巴。一問,原來李大姐說的是德國人做肉用的澆汁。
來德國二十多年了,說實話,對德國飯並沒有特別的崇拜。剛到德國的時候,中國胃還在嚴重思鄉,我把德國東西嘗過一遍以後,就先入為主地在心裏把它們劃到一個不太崇高的地方雪封起來了。現在一個是適應了這裡的飲食,再一個,也許是到了「化雪」的時候了吧。所以,我聽完李大姐的話,馬上就衝到超市買德國的「甜麵醬」去了。
德國人吃肉,是一大塊上桌的,然後澆上汁,上刀叉切小了進口。肉嘛,有裹麵粉的,也有「裸體」的,澆頭倒是也不少,有深色的、淺色的、奶油的、洋蘑菇的等等,各個品牌、價位的都有。還別說,超市這個調料貨架我還真是一直給忽略了。這回,認真搜尋了一遍,先按照李大姐的推薦,拿了Knorr牌子的粉狀醬肉汁(Braten Sosse)。本來是想做肉排的時候再試驗,結果第二天做飯的時候想起來了,出鍋前,就在大鍋裡的一個小角放了一小撮。我把「試驗角」裡的成品拿來嚐嚐,大夥很是讚賞,這真的是太簡單了吧。
我打電話給李大姐,大姐笑了。告訴我說,別提了,我老是跟國內的朋友說,德國的調料怎麼怎麼好,所以應承下了一堆願。這不,過年想回國,正打包呢,結果就這些調料把個箱子給擠得滿滿的,我的衣服都放不下了。
聽說李大姐要回國,我趕緊先問,這過年包餃子有沒有什麼竅門。李大姐說,你要吃什麼餡兒的?豬肉、牛肉、羊肉?我說,先上豬肉的吧。李大姐說,這個不難。比如Lidl、Aldi買來的深凍肉餡,一包500克,化凍了,放一點醋,一點糖,再加點德國的「雞精」,然後就慢慢加水,朝一個方向使勁攪和,直到上勁了,再把菜放進去,一拌就行了。
哎呀,又來了,什麼是德國的「雞精」呀?大姐為難地說,這個詞很難念,我發不好音。結果費了好大力氣,我終於搞清楚了,大姐說的「雞精」是肉湯濃汁,叫做Bouillon,也是什麼牌子的都有。因為用的是法語,所以我也饒了半天舌頭念不出來。
大姐說,餡兒裡的醋要少放一點,提味兒用的,要能吃出醋香,但不要吃到醋酸。能到這份兒上,醋的量就對了。做餃子,蔥不能省。就是德國買的大蔥,一包肉,得放一棵蔥。沒有蔥,可以用洋蔥代替。喜歡放冬菇的,泡一把,切碎放進去,很香。如果喜歡韭菜味,又買不著韭菜,可以用大蒜代替。餡兒裡多放點蒜,可以「大蒜充數」。
我一一記下來,又討教牛肉、羊肉餡兒怎麼做。大姐說,後面的步驟一樣,只是前面打餡兒的時候要用花椒水。抓一小把花椒放大半杯水裡煮,快開鍋了,拿一邊。等涼涼了,就可以來打餡兒了。加水的時候得慢慢放,直到水和肉充分混合了,看到肉裡沒有水滲出來了,餡兒就算打好了。這樣的餡兒吃的時候,一咬一包湯,很鮮。吃羊肉餃子,要多加一棵蔥,放兩根蔥,也可以加一點白菜。
天津人喜歡吃胡蘿蔔牛肉餃子。但是胡蘿蔔要先處理一下,熱水焯一下或者微波爐叮幾分鐘,來個八分熟,再切碎了下到餡兒裡。大姐說,我喜歡水煮胡蘿蔔。因為胡蘿蔔拿出來做餡兒,那個水可以當茶喝。營養得很哪!
我很恭敬地記下來,打算慢慢試。這不,這次包餃子,雖然沒有用牛肉,但想試試大姐說的水煮胡蘿蔔法。於是,煮了一根胡蘿蔔。胡蘿蔔這樣處理一下,感覺是挺好的。飯後,我很興奮地模仿大姐的做法,把「胡蘿蔔茶」端上桌。哎喲,這個味道……別管營養不營養了,嗯,那個什麼,我還是來碗餃子湯吧。
- 關鍵字搜索:
-
在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