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鈔印不過來 中國現金需求年增20%

【看中國記者甄貞綜合報導】近日,中國央行發布副行長馬德倫署名文章稱,人民幣每年將近20%速度增長,與這個需求相比,生產能力的增長相對緩慢,他透露,中國目前印製行業工人3萬多人,這樣大的規模在世界上獨一無二。專家表示,政府的「不打自招」,恰恰說明中國正處於通貨膨脹時期。而當今中國的經濟政策並不是為了發展自己國家的經濟,只是為了使一些人致富。其根本政策是維持中國和國外市場間的缺口,聯合世界上其他資本家共同賺錢。

央行稱人民幣印製能力不足

中國央行今日發布副行長馬德倫署名文章稱,中國央行在貨幣發行和反假幣方面面臨五大壓力。他特別提到,與每年將近20%速度增長的現金需求相比,人民幣生產能力的增長相對緩慢,影響現金需求的因素很多,中國央行並不能完全掌控。影響現金的因素有經濟的、金融的,有政策層面的、管理層面的等等,這對預測現金運行趨勢,投放現金增加了不少困難。人民幣生產能力的增長與現金需求的增長不能同步。中國目前擁有印製行業工人3萬多人,印鈔企業6家、造幣企業3家,鈔票紙生產企業2家,油墨、製版、特種防偽安全線企業各1家,這樣大的規模在世界上獨一無二。

政府「印製」的通貨膨脹

面對央行稱人民幣現金需求年增20%,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教授高長表示,政府的「不打自招」,恰恰說明瞭中國目前正處於通貨膨脹時期。高長強調,近年來中國經濟過熱問題持續不退,其實是宏觀經濟面臨內、外失衡所導致。他說,因為中國試圖以利率、存款準備率等貨幣政策工具來調節,只能應對內部失衡問題,而外部失衡是造成中國流動性過剩及通脹壓力升高最重要原因。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吳惠林認為,道理很簡單,馬德倫的話就是告訴大家,目前百物齊漲價,而且是大漲並持續一段時間,此時持有貨幣者以貨幣購買物品的數量和種類就大量減少,也就是「貨幣購買力下滑」的寫照,所以需要大量印錢,那麼,這不就等於「所得減少」,不也等於被政府課了稅?這個時候借錢者(也就是債務人)以金錢數量表示的債務,其價值不是減少了嗎?不也是債務減少的表示嗎?擁有印鈔票大權者用各種方法來大印鈔票,進而製造通貨膨脹變相向持有貨幣者收稅而人民也不自知了。

近觀中國目前波及百姓日常必需品的通脹。大陸能夠以低廉的原料、人工成為「世界加工廠」、搶奪到他人的飯碗,同時換取驚人的外匯儲備。對內,在拉動內需的名義下,卻高於發達國家零售價對內銷售。那麼這一漲一降之間背後的社會財富流向,在民眾毫無察覺的情況下,流到哪裡了呢?

畸形經濟的元凶

海外著名民運人士魏京生表示,當今中國的經濟政策並不是為了發展中國自己的經濟,而只是為了使一些人致富。其目的是要維持廉價的勞動力,因此,中共政府絕不會讓人民幣升值,更不允許讓中國與外國的市場自由流通。中共政權的根本政策就是維護中國和國外市場之間的缺口,聯合世界上其他資本家共同賺錢。

他最後總結說:「因此,中共專制政權存在本身即是使得中國經濟畸形發展的原因。只要中共繼續存在,畸形的經濟將延續下去,直至中共政權崩潰的那一天。」

本文留言

作者甄貞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