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留學生活:中國菜的享受與尷尬(圖)

 2011-01-01 17:3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國菜好吃,世界公認。但在這裡,想親手做頓像樣的中國菜,卻常常遇到說不出的尷尬。第一次產生這樣感覺,是在與房東老太太打交道的廚房裡。那時,我剛來美國,住在一位八十多歲老太太家裡,中午在學校食堂就餐,晚上回來自已做晚飯。老太太以前從來沒接觸過中國人,很好奇。一見我進廚房,她便過來聊幾句。並看我做飯。有一次,我正用國內帶來的大菜刀切菜,她過來與我聊天,我邊切菜邊聊,打手勢時,手中菜刀不經意一揮,老太太立刻連連後退幾步,直用手擋頭。以後她再也不敢在我切菜時近前。

坐上鍋炒菜,油還沒燒到火候,老太太已是又開門又開窗。我只好趕緊把肉片扔進鍋裡又續上了水。此後,我只好中午在食堂盡最多吃;晚上回來好歹煮點麵條算是晚飯。實在讒炒菜了,也只能不等油熱就將切碎的肉菜一股腦都放進鍋,剛一聽到嘩嘩聲就趕快澆水。

老太太看過幾次後,恍然大悟地對我說:我知道怎麼做中國萊了。中國菜就是把所有東西都切成小塊兒放進鍋裡一混就成了。

聽了這話,我心裏暗暗叫屈!可是,也沒法兒跟她解釋。

不僅如此,漸漸地,我發現自己有種「特異功能」,閉著眼睛能識出中國人。正是這種「特異動能」,讓我更不敢輕易動手做中國菜了。

在一大學附近的公寓樓住過幾年,這裡有不少中國留學生家庭。大家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不論何時走進一個中國人家,迎面扑來的都是一股炒菜味兒。日積月累的廚房油煙早己沾在四壁和傢俱上、滲入地毯裡。平時不是用餐時間,這些油垢經久地散發著淡淡的煉油味兒。一日三餐新的煎炒烹炸又錦上添花。尤其冬日里門窗不開的日子,這些氣味有足夠的時間先在房間內潛入毛髮、沾上床上的被褥,壁櫥內的衣物,然後再絲絲向外滲透,飄出門縫,瀰漫於外面的樓道。有時,剛一出電梯門,閉著眼睛就可憑著鼻子裡飄過的油煙味兒做出判斷:這裡住著中國人。

這種氣味兒也在許多場合無言地宣告著中國人的存在。好吃是一回事兒,油煙味卻令人頭疼。

常聽一些崇尚健康飲食的「老外」朋友說中國菜是好吃,就是裡面的油放的太多了,讓他們望而卻步。為此我有意觀察了一下西餐的製作。其實一盤中國炒菜中放的油量並不比一道西餐涼拌沙拉放的油多,關鍵不是量而是用油的方式。西餐中多用涼油,且大多混在食品之中再多也顯不出來。尤其是那些甜點,簡直就是由脂肪、蛋、奶、糖堆起來的,但表面看來並沒有油多的感覺。而中國菜恰恰相反,-盤炒好的菜上臺前往往還得特意淋上「明油」以示「油汪汪的」。另一方面,國人多講究爆炒,鍋要燒紅到油入鍋要「吱兒」冒青煙,菜下鍋「嘩嘩」作響一爆即成。顯然,中餐生出的油微粒,鑽進頭髮裡,皮膚、衣服上,家裡牆上地毯裡,其散發著異味很難除去,就不足為怪了。

住在「老外」公寓裡,也讓人不敢動手做中餐。老外設計的公寓,客廳、書房、主臥室、次臥室,衛生間都一下好幾個,卻偏偏不單獨給廚房留個好地,不僅廚房塞在客廳一角,而且連堵斷牆也沒有,更別指望廚房有通向外面窗戶了。一般的抽油煙機在油煙滾滾的中國烹調面前形同虛設。那千滋百味的油煙不向客廳和整個公寓瀰漫又去何方?

住在這樣的地方,就是心裏很想吃中國萊,一想到那些尷尬,也就不敢動手,只好用水煮煮了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