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相似2004
在複雜的內外部經濟環境下,中國的經濟週期波動呈現出典型的「經濟週期短期化、高頻化」特徵。
僅僅在2010年的不同季度,中國經濟就快速經歷了一季度的偏熱、二季度的顯著回落、三季度的企穩、四季度偏強的一輪短波動週期。在2010年四季度經濟增長基本面偏強背景下,宏觀政策決策在應對通脹壓力時可能力度會更為堅決。
2011年中國經濟的波動,依然可能延續這種波動短期化的特徵。分季度來看,一季度乃至二季度的部分階段在基數效應和政策調控下會呈現回落觸底態勢,隨後在總體上升週期推動下,進入溫和上升階段。
在經濟形勢判斷上,2011年的宏觀經濟基本面與2008年有明顯不同,但卻與2004年相似。
從國內經濟環境看,2007∼2008年初中國經濟處於上一輪週期的峰值階段,經濟增長率突破14%,並在高位運行。而2010∼2011年,中國經濟則總體上可以說在經歷危機觸底之後,處在新一輪週期的起點上,儘管經濟週期波動短期化,但是總體上看,如果沒有大的增長點經濟增長率難以再現持續多年10%以上的高增長階段。歷史上,幾次中國經濟持續增長速度超過10%,分別由中國加入世貿帶來巨大海外市場、房地產市場改革以及中國的市場經濟體系轉軌等大的增長點帶動。
從國際環境看,2008年全球經濟增速也處在危機前的高位,世界能源價格上漲產生明顯的輸入型通脹壓力。相反,目前來看,全球經濟在未來幾年仍處於緩慢復甦的調整期,中國面臨的外部壓力相對較小,資源能源價格雖然有所上漲,但是依然低於2008年的水平。
從引發2008年高通脹的觸發因素看,豬肉價格、糧食及蔬菜價格、能源價格同時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特別是由於疫情所引發的豬價上漲幅度十分顯著。簡單對照,過去幾年中國糧食產量連續豐收,糧食存量及儲備都比較充足,食品價格上漲壓力雖然趨勢難改,但應小於2008年。
2010年中國的通貨膨脹壓力與2004年較為相似:2004年中國經濟運行有兩個明顯特徵,一是中國經濟處於新一輪增長的上行期,在經過2001年「網路泡沫」衝擊及遭遇2003年SARS衝擊後,中國經濟明確進入新一輪擴張期,全年實現10.1%的經濟增長率。
二是2004年是CPI溫和上漲之年,雖然物價出現明顯上漲,但幅度不是太大,全年實現了3.9%的通脹水平。對照起來,2011年中國經濟同樣處在新一輪週期上,但不同之處在於經過2009、2010年連續兩年的貨幣高增長,貨幣環境已有明顯不同,這意味著2011年的通脹壓力相對較大。
預計2011年CPI的中位數將保持在4%∼5%左右,相應的波動區間大致為上下一個百分點,儘管通貨膨脹的壓力仍較大,且持續存在,但仍難以突破2007∼2008年的高水平,並處於相對可控的水平
2011年及未來一段更長時期內,中國通貨膨脹率的中樞水平將會有所提升,試圖回歸2%∼3%的目標客觀上不太現實,也與提高農民收入、加快資源價格改革以促進結構調整等方向相悖。因此整體上判斷,2011年的通貨膨脹中間值可能在4%∼5%左右,相應的波動區間大約為上下1%,這意味著全年的通貨膨脹峰值在個別月份有可能突破5%,甚至6%,但仍難以突破8.7%的高水平。
總體上對比,2011年中國的宏觀環境與2004年相似,表現在相關指標上就是GDP名義增長率可以10%為上限;但是2011年中國的貨幣環境與2008年相似,表現在相關指標上就是M1增速都處於高點。綜合而言,2011年中國的通貨膨脹壓力應大於2004年,但小於2008年。
在宏觀政策上,在2009年以應對危機為重點、2010年強調宏觀政策逐步正常化退出之後,2011年宏觀政策的重點日益轉向保持一個趨勢性的、正常的、接近潛在增長水平的、可持續的增長。
此外,2010年良好的財政收入狀況,為財政政策積極支持經濟轉型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外部條件。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20